施平 李靜濤

在河南省南陽市桐柏縣月河鎮徐寨村,經過與村民的核實,又對照了網上圖片,齊明利認為那應該是周口市長岳文海母親的墳塋。他跳下車,招呼其他幾人,在墳前插上鐵鍬,豎起了“岳文海,你媽喊你回家平墳”的橫幅。
2013年2月26日,齊明利等以此表達對周口平墳的不滿。而由于春節期間一些民眾復攏墳頭,削弱了周口的平墳成果,政府正在醞釀“二次平墳”。
重新攏起的墳頭
齊明利祖籍河南省周口市太康縣。他當過兵,后來進入媒體,以“西部老齊”的名字活躍在網絡和微博上。2012年12月,他接到老家親戚的電話,稱他父母的墳在周口市的平墳復耕運動中被政府推平了,不禁悲憤交加,便想要找“市長母親的墳”。不過,齊明利還是沒動那個墳,他說“平墳復耕我還是贊成的,但政府應該想辦法把好事做好”。
周口的平墳復耕始于2012年3月。按當時全市殯葬改革工作部署,要求用3年時間完成農村公益性公墓全覆蓋;火化率100%;徹底遏制偷埋亂葬和骨灰二次裝棺;不再出現新墳頭,逐步取消舊墳頭。在周口下轄的西華、淮陽、商水等10個縣市區中,商水縣用一個月時間將兩萬余座墳頭全部平掉,成為平墳標兵。當年6月25日,周口市在商水召開殯葬改革現場會,市長岳文海稱:“此事已無退路,是一場革命、攻堅戰。”從此各縣區層層加碼,紛紛表態要在年底前平掉全部田間墳頭。12月,周口市民政局宣布,全市的平墳復耕工作已基本完成,平(遷)墳頭300余萬個。里面,就包括了齊明利父母的墳塋。
進入2013年春節,在外地打工的農民回鄉,周口市被平掉的墳頭紛紛被重新攏起。西華縣西華營鄉的老石在天津做泥水工,政府要求平墳時沒有回鄉,父母的墳頭由妻子和嫂子兩名婦女自己鏟倒。大年二十九那天,上墳祭祖的老石扛著鐵鍬,又將墳頭攏起。“別人都在圓墳,俺也就攏起了。”老石說,除了親人未返鄉的,本村被平掉的墳頭基本全部重新被攏起。同村的石大爺說,他家的祖墳是初六才攏起的,本村干部的墳也都攏起了,尚未有上級命令要求再次平墳的。看到有外人進村,他們就問:平墳到底是不是“中央政策”?攏起的墳頭會不會被再次平掉?
據記者觀察,春節期間,周口市下轄各地復攏墳頭的現象比較普遍。淮陽縣曹河鄉石營村就在大廣高速公路旁邊,一眼望去,數十座新攏起的墳頭在麥田里異常醒目,有的重新豎起了墓碑。
主政官員低調應對
2月14日,河南省政協前常委趙克羅在微博上稱,周口市要進行“二次平墳”。這一消息得到了當地部分官員和民眾的證實。但由于各縣主政官員的態度不同,執行力度差異很大。
在商水縣,政府開動宣傳車和高音喇叭,下鄉勒令農民限期“二次平墳”。“前幾天宣傳車還在路上喊,不許圓墳,圓起來的要自己平掉,否則罰款。”錢營村的王大爺說,罰款多少沒聽清楚,只聽到了“后果和開支自負”。
公路兩邊的樹上,記者看到大量新貼的標語,有“殯葬改革,利國利民”、“復攏墳頭,嚴管重罰”等內容。但商水縣民政局長李多義在接受采訪時否認派宣傳車和貼標語進行“二次平墳”。一位淮陽縣官員承認,春節期間復攏墳頭很多,而且是干部領頭,主政官員低調應對,并不大力宣傳和推進“二次平墳”。
作為樣板的商水縣重新攏起的墳頭相對較少。王大爺說,本村只有三五個墳頭被攏起,都是村里干部家的。在幾座新攏起的墳頭前,兩位放羊的婦女相對而笑,不愿意指認墳的主人。
真正沒有重新攏起一座墳頭的,只有朱集村。朱集村支書朱偉因為帶頭平掉自家的墳頭,成為周口平墳運動中最受矚目的明星。按照當地人的說法,河南省委書記盧展工視察周口市時,問陪同的當地領導,能否平掉田間的墳頭,領導回答說太難;然后他問朱偉同樣的問題,朱偉拍胸脯打了包票,才引發了商水縣乃至周口市的平墳運動。
2月24日,朱集村的老朱夫婦正在田里打農藥。他們說,領導要求墳頭必須平到與地面齊,并種上莊稼,但田主礙于情面,都會在原來的墳墓處留下空地以備親人祭奠。朱大嫂指著自家田里的土包說,那兩個新墳埋得淺,平墳后棺材都露出地面,在他們再三要求下,墓主家才重新培土蓋好:“那倆人才死幾個月,尸體可能都沒化掉,嚇死人!”如今,即使在商水縣,也在流傳著清明節政府將允許復攏墳頭的消息。
平墳難題待解
墳頭平了又復,周口平墳運動似乎很難在短時間內解決。分析人士指出:農民對強制性的平墳,一直在軟磨——你讓平就平,有機會我就攏起來。如果官方“二次平墳”或加大強制力度,估計會出現硬抗或強烈反彈。那接下來,當地政府該怎么解決呢?對此,記者采訪了周口市民政局副局長龔長林。
環球人物雜志:關于周口日前進行的“二次平墳”,您怎么看?
龔長林:不是又開始重新平墳,這就是深入推進殯葬改革的一項內容。
環球人物雜志:那春節期間,周口復攏的墳頭,打算如何處理?
龔長林:還是要堅持宣傳教育、講清政策的大方向,爭取讓群眾自覺接受。此外,還要繼續完善公益性公墓建設,爭取讓群眾自愿遷墳到公墓。
環球人物雜志:據了解,一些基層干部對平墳有抵觸情緒,您怎么看?
龔長林:這個情況的確存在。基層干部的思想不會短時間里統一到一定高度,有抵觸情緒也正常。但我們有組織原則,有情緒工作也不能不干啊。我們也是爭取做好對基層干部的宣傳教育。
環球人物雜志:為什么周口平墳以來,一直存在爭議,您認為原因在哪?
龔長林:原因很多。舊習俗的影響很大,有很多人認為墳頭就應該存在。另外,國家的任何改革都會觸及一些人的利益,殯葬改革也一樣。完成這些工作的地區當初也有很大的阻力和爭議。
環球人物雜志:政府在工作中,存在什么問題嗎?
龔長林:總體來說沒什么大問題,但瑕疵是難以避免的。首先,本來計劃是3年內逐步取消舊墳頭,但實際工作中,群眾有“攀比”的心理,他們會想為什么今年平我家的,明年才平他家的。考慮到這個情況,干脆就要平大家一起平,3年的工作在一年完成了,也就出現了所謂的“步子過快”。其次,我們基礎設施建設不夠完善。農村的公墓標準低,綠化條件、配套設施都讓群眾不太滿意,有些群眾不愿意把墳遷到公墓。
環球人物雜志:目前周口平墳的規模有多大?這些平了的墳都會退耕嗎?
龔長林:經過平墳,原來恢復了3萬多畝的耕地,經過這段時間的反復,恢復的耕地也還是有兩萬多畝。這些耕地都會全部退耕種莊稼。
環球人物雜志:如果有群眾不愿意平墳,政府會采取什么措施?
龔長林:沒有強制措施,主要還是宣傳。即使沒能達到100%的群眾自愿平墳,那留下來的問題處理起來也要有個過程。中國的老百姓,特別是咱們這個地方,都比較隨大流,老百姓一般是人家怎么做,自己就怎么做,講個公平。我們在工作中做到公平公正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