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父母都希望從小開始培養寶寶的智商和情商,但你知道嗎,“體商”的開發對于0~3歲的寶寶同樣重要。
現在的父母很重視孩子的健康,但關心的重點大多還在飲食、營養上,運動卻或多或少被忽視了。要知道,讓嬰幼兒早期進行適當運動,不僅能幫助生長發育、提高協調能力、增強抗病能力,對孩子智力發展和心理健康也有幫助,好處說不完。
爸爸媽媽們,一起動起來,和寶寶一起愛上運動吧。
0~6個月:爸媽多幫忙
濤濤是個不到半歲的小男生,自然每日大事就是吃奶和睡覺。濤濤媽有點困惑,這么點大的寶寶,是應該任他吃了睡、睡了吃,還是需要幫他活動一下小手小腳呢?
專家說:0~6個月的寶寶雖然睡眠時間比較多,但其實身體發育得很快,應該相繼學會抬頭、翻身、坐起等動作。這一階段,爸媽應該幫助寶寶適當活動,寶寶的運動能力會明顯增強。
在幫半歲以內寶寶做運動時,時間不宜過長,并要時刻注意到寶寶的情緒,避免讓寶寶感到疲勞和不悅,要讓寶寶在快樂的情緒中得到鍛煉。
親子運動一起來
頭部運動:根據寶寶的月齡,用聲音、彩色玩具等逗引寶貝,幫助寶寶加強抬頭和轉頭訓練,讓寶貝在頭部運動中形成和爸媽的有趣互動。
小手抓得準:抓握練習可逐步由被動抓握到主動抓握,再到動態抓握。動態抓握能鍛煉寶寶手眼的協調能力,當寶寶準確有力地抓握時,爸媽應及時給予表揚。
小腳用力蹬:當寶寶俯臥時,媽媽就可以頂住寶寶的足底,讓寶寶進行蹬足練習,如果爸爸在前面呼喚寶貝,寶貝會蹬得更有力。
幫我來翻身:3個月時寶寶就可以開始翻身練習了,爸媽可以用手托住寶寶的一側身體,幫助寶貝來一個完美轉身。
我要站起來:雙手托住寶寶腋下,幫寶寶進行扶站練習,直立的感覺會讓寶寶感到新奇和興奮,但要注意時間不可持續太長。
寶貝拉拉坐:4個月的寶寶就可以和媽媽進行拉坐練習了,媽媽輕輕拉住寶寶的手,幫仰臥的寶寶坐起來,此時寶寶也會身體用力配合媽媽。
我能坐著玩:6個月的寶貝就可以練習靠坐了,當寶寶能夠坐著玩耍時,媽咪是不是發覺寶寶有點像個大人了?
7~12個月:趣味運動最重要
笑笑再過兩周就滿1歲了,在父母和長輩眼里,笑笑聰明又活潑,就是不愛學走路。奶奶總說鄰居小佳佳1歲時已經能走上幾步了,笑笑也該早點學走路才對。媽媽覺得笑笑愿意爬就讓她多爬一段時間吧,但她還是想知道,早點學會走路就是寶寶運動能力好的表現嗎?
專家說:7~12個月的寶寶能夠坐得穩,坐的時間也變長了,并可以自如地拿起物品,尤其是爬行和站立能力得到加強,這些基本肢體動作和走路一樣,都是寶寶學習其他動作和技能的基礎,具有同樣重要的意義。
爬行是一種極好的全身運動,能夠有效預防兒童成長期感統失調,對寶寶心理發展與智力潛能的開發也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家長應創造條件多讓寶寶練習爬行,千萬不要為了學步而過早結束爬行期。
親子運動一起來
媽媽在哪里:爸爸抱著寶寶,媽媽在爸爸身后一邊變換位置,一邊反復呼喚寶寶,讓寶寶回頭尋找媽媽在哪里。寶寶都很喜歡這樣的“躲貓貓”游戲,小腦袋也會轉得越來越靈活!
別搶我玩具:媽咪和寶寶比賽撿起玩具再放下,看誰能夠搶到喜歡的玩具,寶寶一定會高興得咯咯笑,手部靈活性也得到了鍛煉。
一起撿豆豆:準備各種不同大小的豆豆,和寶寶一起撿起來放進小瓶里,跟寶寶比賽看誰撿得快,既訓練了手眼配合能力,又鍛煉了手部精細動作。
媽媽幫你爬:寶寶剛學習爬行時,可能只會在原地打轉,此時爸媽可別只顧著欣賞寶寶的可愛模樣,快去幫寶寶一把吧。在前面逗引寶寶或用手輕抵寶寶的雙腳,幫寶寶更順利地學會爬。
障礙爬行賽:當寶寶的爬行能力提高后,爸媽可以給他設置各種有趣的障礙,比如從爸爸肚皮下鉆過去,從枕頭上、媽媽身上爬過去,增加寶寶爬行的難度,當然也讓寶寶體會到挑戰成功的樂趣。
寶寶變高了:10個月左右的寶寶就會想站起來了,媽媽可以鼓勵寶寶嘗試扶著椅子或墻站立片刻,讓寶寶親身體驗到“長高了”的新奇感覺。
1~2歲:放手讓寶寶多跑跳
雖然早已學會走路,但1歲半的甜甜出門時總是張開雙手要“抱抱”。為此家里人意見開始不統一了,爺爺奶奶覺得寶寶能抱就抱,爸爸卻認為小孩不該那么嬌氣。媽媽雖然沒發表意見,但總覺得應該可以通過一些小游戲來訓練寶寶,讓她更喜歡走路、更喜歡運動,但到底該怎么做呢?
專家說:從躺臥、爬行到行走、上下樓梯和跑跳,13~24個月寶寶的運動能力有了質的飛躍,寶寶的運動量也大為增加,家長要做的就是和寶寶開始更多互動,在親子游戲中讓寶寶享受包括走路在內的運動樂趣。
家長們千萬別因為擔心磕著碰著就限制寶寶的活動空間,這一階段的寶寶具有很強的探索欲和學習能力,應放手讓寶寶去嘗試站立、行走、跑步、跳躍。當然,家長要負責為寶寶創造一個有利運動的安全環境。
親子運動一起來
邁開小腳丫:媽咪蹲在離寶寶約一米遠的地方,拍手讓寶寶過來,直立行走可是寶寶能力的一個大提升,應該給走過來的寶寶一個大大的吻喔!
花樣行走法:當寶寶可以穩定地獨立行走了,媽媽就可以帶著寶寶做一些行走游戲,如側身走、轉彎走、后退走,還可以一起跨過障礙物,走上斜坡、走過獨木橋,或是踩著畫好的圓點走,寶寶會很喜歡這些有趣的游戲!
一起向前沖:寶寶行走熟練后,就可以練習跑了,爸媽可以和寶寶一起在草地上追逐寶貝喜愛的玩具,先是爸媽牽著孩子的手跑,然后放開手,讓寶寶自己跑。
肢體運動操:讓寶寶跟著媽媽一起做四肢伸展運動,包括起立下蹲、走路急停和拍手跳躍等,相信寶寶一定會很高興模仿媽媽的動作,做得有模有樣的!
看誰搶得多:將多個玩具放在地板上,媽媽和寶寶比賽,看誰搶到的玩具多。寶寶可用手拿、用手臂抱或用頭夾住等方式,可鍛煉大肌肉能力和肌體協調能力。
你扔我來接:媽媽和寶寶對面站立,寶寶將毛絨玩具等物品扔給媽媽,媽媽再扔給寶寶,可練習寶寶的投擲能力和反應能力。
2~3歲:嘗試更多運動項目
快3歲的君君不太愛動,她更喜歡坐著玩積木和拼圖。媽媽很希望他能像別的小朋友那樣熱愛戶外運動,也嘗試了一些方法,效果卻并不明顯。媽媽很困惑,現在君君需要什么樣的運動游戲呢,又該如何去激發他的運動興趣呢?
專家說:2~3歲是寶寶掌握基本動作技能的關鍵期,拼圖雖然有利于促進精細運動能力,但攀登、跑跳、游戲等方面的運動能力也要不斷提高,寶寶需要進一步拓展自己的活動空間和運動項目。要充分利用好這一階段寶寶的模仿能力和好勝心理,以游戲的方式提升寶寶的運動能力。放手讓寶寶自由玩耍,并多參加一些富有想象力和冒險精神的群體活動。
親子運動一起來
單足來比賽: 先讓寶貝扶著固定物體嘗試單足站立,再逐步過渡到無支撐單足站立,再到單足跳。爸媽可以和寶貝來比賽,看誰單足站堅持的時間長,這樣可鍛煉寶寶的肌肉力量和平衡能力。
雙足來彈跳: 媽媽拉著寶寶的手,一起來個“兔子跳”,還可以讓寶寶拉著媽媽的手勇敢地從適當高度的臺階上向下蹦。蹦蹦床、跳繩等也有利于寶寶四肢肌肉發展。
開始游泳吧: 游泳能有效促進寶寶肌肉、臟器和骨骼系統的生長發育,是一項有益身心的運動,帶寶寶游泳時要注意選擇安全、衛生的兒童泳池,父母一定要全程陪護。
我是小舵手:大一點的寶寶可以開始學習騎小單車、滑板車,這些都需要寶寶綜合運用四肢能力,手腳腦并用才能掌握好方向和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