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群
向上爬時,要對周圍的人好點,因為掉下來時,你還會遇到他們。但有多少人在向上爬時會想到自己有掉下來的一天呢?
聽聞舊同事抱病在家,已經三個月沒有上班,問起緣由,說是接受了一個手術,但他遲遲不去上班的原因,很大一部分是由于工作上不開心。我不禁心中詫異:兩年前在一次聚會中偶遇他時,他剛剛成功做完一次大活動,深得老板青睞,正所謂春風得意,現在何至于待在家中“病休”?
細問之下,原來是春風得意之后就是接連的滑鐵盧:先是公司空降了一個高級副總裁做其上司,舊同事自然不爽,依仗和CEO曾經并肩戰斗的驕人業績,只當新來的是個只會看數字的書呆子,經常越級匯報,抑或先斬后奏,開始新老板倒也讓他幾分,時間久了,自然是心中惱怒,雖然不至于炒了他,小鞋卻沒少給他穿。
一年以后,災難再次降臨,公司又再次空降了一個人在他之上。雖然他的職位沒降,但職權一下小了3/4,從匯報的線路上來講,之前報給CEO,只是一層,現在卻成了三層,職位實則不升反降,而且在直接和間接的兩層老板那里均不得寵,自然郁悶至極,只能稱病躲在家里生悶氣。工作變成一塊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暫時又沒有好機會,只能拿著干餉,謀定而后動了。
而最讓他不能釋懷的是,以前自己得意時圍繞身邊的下屬或同事在他倒霉時都沒有伸出援手,反倒紛紛效忠于新老板,對他避之唯恐不及。人情涼薄如此,令人齒寒,他對得意時自己的目中無人,心中也深有悔意。
職場如戰場,勝敗乃兵家常事,有時候可以扶搖直上,有時候可以長期原地踏步,當然也會有快速下滑的時候,除了自身能力、周圍環境、公司狀況等硬指標以外,還有很多機緣巧合,其中至少一半的因素不是控制在自己手上。
快速上升的原因無非是天時地利人和,對的時間,遇見對的人,做了對的事。我自己早年經歷的“跳躍式的成長”,背后固然有自己的努力,但也源于國際公司最初進入中國時的人才缺乏。而每次快速發展五六年之后,都會由于管理經驗、學歷或者公司的狀況而遭遇瓶頸,不免在一兩年中停滯不前,從一個好的“市場人員”到“市場管理者” 再進化成一個“管理者”,用了差不多十年。第一次是時勢使然,從管一個人到一下管二十多個人,之間也經歷了四個下屬同時離職的窘境,好在壓力下堅強挺住,倒是加速了學習的進程;第二次的平臺期,兩年的時間正好用來完成EMBA,也算沒有辜負自己“不是在做點什么,就是在學點什么”的理想;第三次的進退維谷,源于公司發展經歷的瓶頸,和新老板也不大投緣,好在這一年半的時間里在家做全職媽媽,倒也是快樂過渡,不留遺憾。
我自己最快的升遷是在一家民營企業,由于和空降的臺灣老板頗為投緣,做事也符合她“國際公司”的要求,一年之內連升三級。但戲劇性的是,在緊接著的一次政治斗爭中,由于經驗不足以及根基不穩,我很快敗下陣來,從快速上升的新星到隕落,中間只有七個月而已。
而再看周圍的同事,“快上”的不管從數量上還是戲劇性上,都無法和“快下”的相比,曾經看到有風頭無兩的總裁突然“被退休”的;有整個部門由于誠信問題被“一鍋端”后一夜之間盡數炒掉的。而不管是上還是下,當事人往往覺得鴻運當頭、喜出望外或霉運纏身、當頭棒喝,而在旁觀者的角度,看到的卻是“機會只會給準備好的人”。其實,任何所謂突然的厄運,都是有若干前兆的,只是當局者迷,身在其中而不自知罷了。
有趣的是,多年來觀察的結果,好運厄運,可以降臨在任何人身上,所不同的是之后的命運:能力強大且鍥而不舍的人,大多能夠東山再起,甚至達到更高的境界;而那些走了狗屎運、人品差、能力弱的,則往往一蹶不振,很快就泯然眾人矣。前兩天看到一警句曰:向上爬時,要對周圍的人好點,因為掉下來時,你還會遇到他們。但有多少人在向上爬時會想到自己有掉下來的一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