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爾金娜
夫妻間的恭維是最純潔也是最劃算的恭維。讓伴侶明確感到自己被尊重,被感激,激發愉快心情,加倍喜歡和自己在一起,并報之以李。我們在愛情婚姻當中所想要的,還有比這更多的嗎?
預防近視是不是應該做眼保健操,現在這事在民間有爭議。但預防感情關系里出現雜音,我發現非常好用的一招,就是時常對伴侶慷慨贊美。
為什么贊美和幸福感的因果關系總被提及,因為在我們的社會里依然存在著一種讓人“捉急”的謬論,那就是行動與語言只能二選一,會說話的一定不靠譜。這種苦澀的誤解由東方式的含蓄審美觀衍生而來,在幾千年里培養了一大批實干派。“不能多說,一說便破”的信仰,更是解救了數不清的拙言愛人。
大風天把太太的手默默揣進自己兜里,大雪天為先生默默熬一鍋紅糖姜水,過生日時把女朋友淘寶收藏夾里的小玩意兒默默全部買下……沒人不愛這種潤物細無聲的表達,我們當然要對此高聲歌頌(或默默歌頌)。問題在于,一說到“甜言蜜語”,許多人便立刻將其打入貶義詞組,滿腦子花花公子巧言令色。如此這般一棒子打死,委屈了世上眾多能將付出與表達兼得的雙贏派。
我自己一直是個喜歡對外界表達贊美的人,想必大部分原因跟從小的家庭環境有關。父母向來關系親密,又善于表達。常聽父母贊美彼此,自己也在鼓勵和表揚的伴隨中成長,養成了同樣習慣。后來遇上我先生John,更是一拍即合。在傳統天主教家庭里長大的John,感恩萬物、贊美生活的價值觀十分強烈。從對人,到對美食、花草、一雙漂亮的襪子,不一而足。我作為他的生活伴侶,更是第一受益人。也許有人會說贊美有什么了不起,還不是為了滿足虛榮心,并不是生活必需品。真是這樣嗎?我倒覺得跟喜悅自信的情緒相比,液晶電視、iPad、限量版手袋才不是生活必需品。
我家跟許多“80后”新家庭一樣,實施做飯刷碗二元交換制。每次輪到我做飯,我先生從不會等到開飯后才點評廚藝,而是在我做飯時便會高聲預言此餐必美。如果言中,更會很夸張地表達娶到全世界最才華橫溢的妻子的欣喜。等到飯后洗碗時間,我也一定會大聲感謝他犧牲時間做這樣瑣碎無聊的小事。這樣一來,雙方都永遠不會感到自己付出的勞動被輕視,自憐情緒還沒產生就被扼殺在搖籃里。這看起來是小事,其實影響到的是內心的自我價值感。
這樣每天互相恭維會不會很肉麻?如果不習慣,你可能覺得會。一旦習慣,便會對它帶來的溫暖感上癮。再細說起來,贊美還有一個強大功能,就是預防嫉妒。嫉妒是一夫一妻制關系當中殺傷力最大的情緒,幾乎人人難免。而嫉妒的根本成因是缺乏安全感。再美貌的妻子,再能干的丈夫,如果長期得不到伴侶的語言肯定,只靠自己摸索,察言觀色,時間長了自信也會被削弱。再碰上風吹草動,或聽到伴侶對他人的贊美,那么嫉妒心發作幾乎是難以避免的。這時再想笨拙地解釋已經于事無補,最好的預防方法就是平時便對伴侶施與贊美。常夸妻子美貌,常夸丈夫愛家,用上“最”字,不要怕“與事實不符”。愛情里的事實是什么?我們說是什么就是什么。范冰冰與貝克漢姆的確都在這個世上真實存在著,但與我們共度一生的人卻只有一個。不管送給他們多不科學的贊美,他們都值得。
很早以前,我和先生去參加一個聚會,看見一個朋友盛裝出席。我先生熱情地告訴這個相貌平凡的姑娘,她今晚真是美極了。朋友非常開心。等晚上回家后,我好奇地問先生,他真覺得那個姑娘美極了嗎?我怎么不覺得。先生說了這樣一句話:“她本身并不美,這她自己也知道。但很明顯她為了今晚的亮相花了很多心思打扮。跟平常的她做對比,她今晚的確美極了。如果今晚就是她一生美貌的巔峰,我們一定要讓她知道,我們看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