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吃雞就能預防禽流感嗎?
2013年3月底,一個新名詞進入人們的視野,那就是“H7N9”,它是全球首次發現的新型禽流感的代名詞。但現在對于該新型病毒的病源、傳播途徑認識有限,衛生部全面積極調度防控疫情的同時,也在新聞發布會上提示:疫情防控仍然存在一些不確定因素。那么,對于大家爭相購買板藍根、有感冒癥狀就趕緊跑醫院、拒絕吃雞肉等行為,是否能夠有效預防H7N9禽流感呢?
不吃雞就能預防禽流感嗎?
由于病毒來源不明、傳播途徑不清,出于謹慎的做法,我們建議公眾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包括帶上口罩來阻擋飛沫、用“六部洗手法”洗手、保證充足的飲水和睡眠。
目前該病毒在活禽市場檢出率最高,所以,盡量遠離活禽類動物市場和不食用病、死鳥禽。另外,不排除病毒是通過候鳥遷徙帶入國內的可能,希望公眾在此疫情階段不要近距離觀賞鳥群。關于吃雞的問題,應該說,不吃雞是預防禽流感的措施之一,當然還包括鴿子等禽類,甚至包括雞蛋等。但這里要補充的是:烹飪溫度達到100℃以上的雞肉是安全的,大家也不必草木皆兵。
有感冒發熱癥狀要趕緊上醫院嗎?
近來,醫院里特設的發熱門診、呼吸內科門診、感染疾病科、兒科門診成為防控H7N9的監測重地。如果感覺自己有患H7N9的可能,可以到如上科室就診。人感染H7N9的癥狀潛伏期一般為7天,患者一般都表現為感冒初期的癥狀,像發熱、怕冷、咳嗽、少痰、肌肉酸痛等。目前正處于換季期間,普通感冒患者也不在少數。但由于近來受到H7N9事件的影響,到大醫院排查H7N9的感冒患者驟增。在這里要提醒大家:如果沒有禽類接觸史,未來自疫區,不必過于緊張,大醫院人群密集,更應避免交叉感染。
傳染病防控與
板藍根的親密關系在剛剛過去的清明節,流傳有“清明時節雨紛紛,牧童拿出板藍根”的打油詩。許多人開始囤積一些預防感冒的藥物,希望對疾病的預防有功效。事實上,板藍根服用不當造成的不良反應在臨床早有記載,引起的癥狀包括惡心、嘔吐、腹痛、皮疹瘙癢。從中醫角度來講,板藍根是治療風熱感冒的,例如發熱惡心、咽喉紅腫、咳嗽痰黏、鼻塞黃涕等。但現在還沒有該藥物針對某種傳染病有預防作用的記載。所以,奉勸大家有病還是要及時看醫生。
你是H7N9疑似患者嗎?
哪些是H7N9的高危患病人群?除了來自疫區,就是和禽類有親密接觸史的人,比如養鴿子或養雞鴨的人、活禽類銷售員、屠宰禽類的人、雞鴨熟食加工者,尤其是發病前一周內有過接觸者……
你到底是不是得了H7N9?根據目前北京市衛生局通知要求,對同時具有下列四項癥狀的患者要納入重點監測范圍:一,體溫超過38℃;二,初期白細胞正常或減少;三,影像學證實肺部感染;四,不能明確病原體。這里沒有提到需要有流行病學史(即無須發病前有明顯禽類密接史)。對于重點監測患者需要所在醫療機構專家小組會診才能確定疑似H7N9,然后報所在區縣的疾控中心,進行取樣并送北京市疾控中心檢測其H7N9病毒核酸,才能確診。
此禽流感非彼禽流感?
和以前的SARS與H5N1禽流感病毒不同,科學家們既不知道這個病毒的來源,也不知道它傳染的特點。比如以前的H5N1禽流感先在禽類中傳播,這就等于給人類一個危險的信號,當我們捕殺禽類,切斷傳染源之后,人類就安全了。
但是這次H7N9不同,它沒有先在禽類中傳播,我們就直接發現人類感染了該病毒。但又沒有證據說明它在人際中傳播。因為目前所有治療和護理H7N9的醫患人員無一人染病。所以,由于傳播途徑不詳,它像躲在暗處的箭,難于預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