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古小說鉤沉》征引敦煌類書殘卷考實

2013-04-29 20:37:46陽清
敦煌研究 2013年5期

內容摘要:探究《古小說鉤沉》之文獻出處,不難發現魯迅在輯?!读挟悅鳌贰ⅰ队拿麂洝贰ⅰ缎杏洝返热N小說時,征引了當時新發現不久的“敦煌石室所出唐寫本類書殘卷”,這種類書殘卷,正是被伯希和擄走之后又被羅振玉抄錄的《修文殿御覽》??疾臁抖鼗皖悤贰ⅰ丁垂判≌f鉤沉〉手稿》、《魯迅手稿全集》等資料,我們一方面可以看到敦煌遺書對于唐前古小說文獻的保存之功,另一方面不由驚嘆魯迅在收藏和利用敦煌文獻方面的興趣與卓識。

關鍵詞:《古小說鉤沉》;敦煌類書殘卷;魯迅

中圖分類號:G256.1;I24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0-4106(2013)05-0082-05

A Textual Study of the Quotation of Fragmental

Dunhuang Reference Books in Guxiaoshuo Goucheng

YANG Qing

(School of Chinese Literature, Yunnan Normal University, Kunming, Yunnan 650500)

Abstract: Exploring the sources of the Guxiaoshuo Goucheng (Compilation of Ancient Novels) obviously suggests that when Lu Xun was compiling and correcting the three kinds of novels named Lieyi Zhuan, Youming Lu, and Xuanzhong Ji, he quoted“various manuscripts of Tang dynasty reference books”then newly discovered from the Dunhuang Library Cave, namely, the fragments taken away by Pelliot and then copied by Luo Zhenyu as Xiuwendian Yulan. An investigation of Dunhuang Reference Books, Draft of Guxiaoshuo Goucheng as well as the Full Collection of Lu Xuns Handwritten Drafts not only demonstrates Dunhuang documents contribution to the preservation of ancient literature, but also indicates Lu Xuns interest and insight in collecting and using Dunhuang documents.

Keywords: Guxiaoshuo Goucheng; Fragmental Dunhuang reference books; Lu Xun

(Translated by WANG Pingxian)

收稿日期:2012-08-27

基金項目:2009年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基金項目“宗教造神運動與先唐敘事文學的嬗變”(09YJC751077)

作者簡介:陽清(1979- ),男,湖南省衡陽市人,文學博士,云南師范大學文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先唐敘事研究。

《古小說鉤沉》可謂唐前散佚小說的淵藪,鄭振鐸曾如此評價:“這是乾嘉諸大師用以輯校周秦古籍的方法,而用來輯校古代小說的,卻以魯迅先生為開山祖,而其校輯的周密精詳,至今還沒有人能夠追得上他?!盵1]這種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氣度,得益于魯迅對文獻資料的廣泛搜羅和科學取舍。據學者研究,《鉤沉》曾引用“古書凡六十余種,用以參校的又有十多種,總計在八十種左右”[2]。這里,所謂叢書、類書、政書、韻書、儒經、正史、雜傳、譜錄以及各種注疏、筆記、雜抄等,無不被囊括其中,其學術視野所及,甚至不放棄當時新發現的敦煌唐寫本類書殘卷。

魯迅是在輯錄《列異傳》、《幽明錄》、《玄中記》等古小說時,得以具體征引敦煌遺書的。盡管如此,《鉤沉》整理上述三種小說,其中利用敦煌遺書的方式又有所不同:

一、《列異傳》,或題為《列異記》,魏文帝曹丕撰。此書始著《隋書·經籍志》雜傳類,共3卷,至宋時亡佚。清末吳曾祺《舊小說》甲集輯得7則,魯迅《鉤沉》輯得50則。據《列異傳》記載:“吳時長沙鄧卓為神,遣馬邛(疑當作“迎”)之。見物在下,紛紛如雪。卓問持馬者,曰:‘此海上白鶴飛也。一人便取鶴子數枚與卓?!盵3]此則吳氏失輯,唯魯迅利用敦煌類書殘卷輯出。

二、《幽明錄》,又題作《幽冥錄》、《幽冥記》,南朝宋劉義慶撰。此書始著《隋書·經籍志》雜傳類,共20卷,至宋代亦佚。南宋曾慥《類說》輯得6則,又有《五朝小說》輯得11則、涵芬樓本《說郛》輯得3則、委宛山堂本《說郛》輯得11則、吳曾祺《舊小說》甲集輯得17則,王仁俊《玉函山房輯佚書補編》現存1則,魯迅《鉤沉》輯得265則。《幽明錄》有記載司命為孫鐘之母定墓而后孫氏世代顯赫之事[3],此則前代諸家均失輯。唯魯迅以李瀚《蒙求》注為底本,繼以《太平御覽》卷559、卷978參校和引補,又參照《事類賦注》卷27、《初學記》卷8、《藝文類聚》卷86以及敦煌類書殘卷,并針對不同文獻進行校正、拼補和整合工作,又依據《類林雜說》卷7,較為客觀地列出差別較大的異文,最終得以大體上恢復佚文原貌。

三、《玄中記》,又題作《郭氏玄中記》、《玄中要記》、《元中記》等,大陸學者多斷定為郭璞撰。此書史志均不載,《太平御覽·經史圖書綱目》始著錄,《崇文總目》地理類、《通志·藝文略》地理類均為1卷,原帙在南宋已不多見,隨后亡佚。有涵芬樓本《說郛》輯得4則,宛委山堂本《說郛》輯得17則,后者又重復兩則。茆氏《十種古逸書》看似輯得71則,又有《補遺》1卷,輯佚凡4則,但其中多次出現一則被割裂成數條的情況。此外,黃奭《黃氏逸書考》輯得59則,馬國翰《玉函山房輯佚書》輯得58則,葉德輝《觀古堂所著書》輯得68則,魯迅《鉤沉》輯得71則。據《玄中記》記載:“千歲之鶴,隨時鳴?!盵3]此則前代諸家均失輯,唯魯迅利用敦煌類書殘卷輯出。

對照上述三種古小說佚文,繼而檢讀敦煌類書文獻[4],我們就不難發現:魯迅所謂“敦煌石室所出唐寫本類書殘卷”,亦即敦煌寫本《修文殿御覽》殘卷?!缎尬牡钣[》又名《玄洲苑御覽》、《圣壽堂御覽》,北齊祖珽、陽休之等奉后主高緯編撰,成書于北齊武平三年(573),原書仿天地之數為55部,象乾坤之策為360卷,上述佚文均被編入“鶴類”。令人遺憾的是,出于各種原因,這部曾經卷帙龐大、內容繁復的類書幾近湮滅。如今,依據中華書局出版的《敦煌遺書總目索引新編》,《鉤沉》所征引的這種寫本類書殘卷,即是在1909年被伯希和擄走的卷子(P.2526)[5]。

問題是:魯迅何以在最短時間內得到這種最新的寶貴文獻呢?眾所周知,魯迅在古籍收藏特別是文獻整理方面素有濃厚興趣,其中以輯佚古小說為最。為了實現這種學術愿望,他大概在離開紹興之前(1898年)就開始資料搜集工作,《〈鉤沉〉序》言“余少喜披覽古說,或見訛敚,則取證類書,偶會逸文,輒亦寫出”[6],即是此事。在留學歸國(1909年)之后,魯迅繼而系統地從事古小說的校輯工作,所謂“惜此舊籍,彌益零落,又慮后此閑暇者鮮,爰更比輯,并校定昔人集本,合得如干種”[6],直至1912年完成《鉤沉》初稿。當此之時,敦煌藏經洞被王圓箓發現已有十余年。

按照學術界較為普遍的觀點,1909年被視為中國敦煌學的起點,原因是敦煌遺書在這一年開始在京師學術界流通并且得到初步研究。其具體過程是:伯希和在盜竊敦煌寶藏之后,于1909年秋天攜帶部分卷子來到北京,他允許羅振玉、蔣斧、王仁俊等學者抄錄這些文獻,羅氏撰寫的《敦煌石室書目及發現之原始》,由此成為了世界上第一篇公開發表的介紹敦煌文獻的論文。與此同時以及稍后,王仁俊輯印《敦煌石室真跡錄》,羅振玉輯印《敦煌石室遺書》,蔣斧輯印《沙洲文錄》等,中國正式揭開了敦煌文獻整理的序幕。此后伯希和又陸續寄來法國所藏敦煌寫本照片,羅振玉據以編成《石室秘寶》、《佚籍叢殘初編》、《鳴沙石室佚書》、《鳴沙石室佚書續編》、《鳴沙石室古籍叢殘》、《敦煌零拾》、《敦煌石室遺書三種》、《敦煌石室碎金》等。

在羅振玉等學者的奔走和呼吁下,清政府學部于1910年將伯希和劫余的敦煌遺書八千余卷運至京城,交由京師圖書館保存。據說這批珍貴文物在抵達之后,曾遭到何彥升、何震彝、李盛鐸、劉廷琛、方爾謙等不少政要和名流的覬覦,導致部分寫本被撕裂成兩半。1924年,陳垣據京師圖書館所藏敦煌遺書編成了《敦煌劫余錄》。

與此關聯的是,1912年5月初,魯迅與“許壽裳一同北上,就任北京教育部部員”[7],從此在北京生活長達14年。如今考察魯迅的日記手稿,我們可以看到他與敦煌遺書相關的幾則生活記錄:

一、《壬子日記》:(1912年8月)“二十日。上午同司長并本部同事四人往圖書館閱敦煌石室所得唐人寫經,又見宋、元刻本不少”[8];

二、《壬子日記》:(1912年10月)“六日?!挛缤衾鑿S購箋紙并訂印名刺,又購《敦煌石室真跡錄》一部,銀一兩”[8];

三、《癸丑日記》:(1913年1月)“十八日。午后往留黎廠書肆,見寄售敦煌石室所出唐人寫經四卷,墨色如新,紙亦不甚渝敝,殆是羅叔蘊輩從學部竊出者。每卷索五十金,看畢還之”[9];

四、《日記十七》:(1928年2月)“十二日?!r隱廬買《敦煌石室碎金》、《敦煌零拾》各一本,《簠齋藏鏡》一部二本,共泉六元?!盵10]

根據上述生活記錄,結合敦煌學相關知識,我們就不難發現:

其一,1912年8月20日,魯迅在京師圖書館閱讀敦煌石室所得唐人寫經,應該是清政府學部于1910年從甘肅運往京師的八千余卷。今檢讀陳垣所撰《敦煌劫余錄》,其中多為佛教經籍,并無寫本《修文殿御覽》殘卷;

其二,1912年10月6日,魯迅在京師琉璃廠書肆購得《敦煌石室真跡錄》,此書雖是王仁俊依據伯希和所攜帶的部分卷子抄錄并輯印而成,內容卻主要是P.4638、P.4640中的碑記及歸義軍史料,與蔣斧《沙州文錄》略同,敦煌寫本《修文殿御覽》殘卷不在其中;

其三,1913年1月18日,魯迅在京師琉璃廠書肆偶見高價待售的敦煌石室所出唐人寫經4卷,自然不是敦煌類書殘卷,據筆者推究,這種文獻的公開流通應該與羅振玉關系不大,它很可能是何彥升等政要和名流竊取的敦煌卷子;

其四,1928年2月12日,魯迅在羅振玉胞弟羅振常的蟫隱廬購得《敦煌石室碎金》、《敦煌零拾》二書,此即羅振玉據伯希和從法國陸續寄來的敦煌寫本照片而編成的文獻整理成果,其中亦無《修文殿御覽》殘卷。

那么,魯迅緣何最終得以檢讀敦煌寫本《修文殿御覽》殘卷?關于《修文殿御覽》殘卷在京師學術界的流通,黃維忠、鄭炳林先生指出:“1911年,上虞羅振玉依影片抄錄,以石印發表于《國學叢刊》中,訂名為《修文殿御覽殘卷》,復于1913年同珂羅版景印真跡于《鳴沙石室佚書》中,亦題此名?!盵11]也就是說,1909—1911年,伯希和陸續寄來法國所藏敦煌寫本照片,其中包括《修文殿御覽》殘卷,羅振玉在1911年為之定名并且發表于《國學叢刊》,后又于1913年編入《鳴沙石室佚書》。今翻檢北京圖書館出版的《鳴沙石室佚書正續編》,得見殘卷在此書中。

又,劉師培于1911年在《國粹學報》第78期上發表《敦煌新出唐寫本提要·古類書殘卷之一》,其中亦談及《修文殿御覽》。而據學者考察,“1912年春魯迅離開紹興前夕,《古小說鉤沉》初稿完成”,同年夏天,魯迅北上就職。秋天,“魯迅讓周作人將存放在紹興故家的《古小說鉤沉》稿寄到北京來,估計在此后一段時間內曾加以補充整理,重新寫成十本,基本上完成了現存的形態。此后雖然也許還有加工,估計改動不大”[12]。

又據《年譜》,魯迅于1912年10月12日,“得周作人所寄《古小說鉤沉》草稿”[7]。

如此可以推算,魯迅是在1912年夏天北上就職之后,得以發現《修文殿御覽》殘卷對于唐前古小說輯佚的重要價值,故而在這年秋天之時,遂令其弟周作人寄來之前存放于紹興老家的《古小說鉤沉》初稿,然后在此后一段時間亦即1912年10月12日之后加以補充和整理。

依據以上材料,魯迅征引“敦煌唐寫本類書殘卷”,亦即《修文殿御覽》殘卷,大概存在著三種可能:

首先,魯迅有可能閱讀1911年的《國學叢刊》。《國學叢刊》由國學大師羅振玉于1911年創辦,魯迅對之情有獨鐘。根據《乙卯日記》:(1915年10月)“二十四日。小雨,星期休息。上午蟫隱廬寄來甲寅年(1914)《國學叢刊》八冊”[13];《丁巳日記》:(1917年1月)“五日。晴?!r隱廬買乙卯年(1915)《國學叢刊》十二冊,價六元?!盵14]倘若魯迅確有收藏《國學叢刊》的嗜好,那么檢讀發表于1911年《國學叢刊》中的《修文殿御覽》殘卷,自然是情理中事。

其次,魯迅有可能在閱讀劉師培《敦煌新出唐寫本提要·古類書殘卷之一》之后,受到此文啟發,繼而搜尋敦煌《修文殿御覽殘卷》影印本。

再次,魯迅還有可能通過翻閱羅振玉《鳴沙石室佚書》,得到《修文殿御覽》殘卷影印資料。

較為遺憾的是,根據魯迅《年譜》和其他現存日記手稿,如今已難確切知曉屬于上述那種可能及其當中具體細節。但是相較而言,從時間上考察,魯迅更可能是在1912年夏、秋之間看到《修文殿御覽》殘卷,從而刺激了他進一步補充和整理《鉤沉》的欲望,故而第一種可能性更為合理。

無論如何,魯迅是在完成《鉤沉》初稿之際,在一種較為特殊的時間和地點看到敦煌寫本殘卷的??梢哉f,敦煌遺書在京師學術界的流通和影響為魯迅試圖補充整理《鉤沉》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敦煌寫本《修文殿御覽》殘卷的發現,實為魯迅補輯后續工作幫助不少。事實上,因為新文獻的豐富,《鉤沉》在1912年秋天之后,依然處于陸續的加工和改動之中。譬如魯迅輯佚《玄中記》,就在一定程度上參照了葉德輝《觀古堂匯刻書并所著書》,而羅振玉《敦煌石室碎金》、《敦煌零拾》以及其他散落在北京的敦煌殘卷,同樣有可能給其相關或者其他方面的學術研究以借鑒之用。

作為中國現存最早的類書殘卷,敦煌寫本《修文殿御覽》的學術價值是不言而喻的。在1908年初的敦煌藏經洞里,伯希和以每天一千卷的速度翻檢每一件寫本,旨在挑選出自認為最有價值的文獻資料,《修文殿御覽》殘卷即入其囊中。事實上,宋初李昉等編撰的《太平御覽》曾以《修文殿御覽》為藍本,而另一宋代重要類書《冊府元龜》亦多采集本書,惜其傳本散佚于南宋末年。這種出現于十多個世紀之前的類書,亦曾引書達七十余種,其中對《列異傳》、《幽明錄》和《玄中記》的引錄,一方面證明了這三部小說實為唐前古書,另一方面亦自證其對古小說文獻的保存之功。更為重要的是,羅振玉據伯希和寄來的法國所藏敦煌寫本照片,隨即抄錄、石印該卷子并且發表于《國學叢刊》,而作為輯佚學家的魯迅,又能在最短的時間內得到此刊物,并且讓其中的《修文殿御覽》殘卷適得其所,用以輯佚唐前三種古小說文本,不由令人服膺中國近代學者之識見。

檢讀敦煌石室所出文獻資料,其中的類書寫本并不僅有《修文殿御覽》,倘若以上述散佚的古小說為研究對象,不難發現《琱玉集》(S.2072)亦曾征引《列異傳》佚文,《類林》(Dx.970+Dx.6116+P.2635)、《語對》(P.2524+S.2588+P.4635+S.79+S.78+S.4870)、《北堂書鈔體庚》(S.4636b)等亦曾征引《幽明錄》佚文,至于敦煌其他類書寫本抑或殘卷,亦曾對《語林》多處征引,甚而對于《鉤沉》之外的古小說,譬如《靈異紀》、《西京雜記》、《豫章記》、《博物志》、《燕丹子》、《括地志》、《搜神記》、《異苑》、《錄異傳》等等,敦煌遺書亦曾不同程度地加以引錄。毋庸置疑,當我們考察敦煌遺書中的類書文獻和其他文獻,必然會得到許多有利于古小說輯佚的頗有價值的材料。

盡管這樣,因為客觀條件的種種局限,除了《敦煌石室真跡錄》、《敦煌石室碎金》、《敦煌零拾》、《國學叢刊》等以及京師圖書館部分敦煌唐人寫經之外,魯迅并未能閱讀現存敦煌類書的全部文獻資料,這最終限制了他對《古小說鉤沉》的進一步補輯。以上述《琱玉集》等類書為例,魯迅或許無法看到此類寫本,故而其中的《列異傳》佚文,《鉤沉》最終失輯,其中的《幽明錄》佚文雖未失輯,卻無法使用敦煌類書殘卷以與其他引書互校。不僅如此,當我們閱讀《鉤沉》手稿,可見第三部分“小說鉤沉稿本”的引用書目中,第一條赫然寫著“敦煌石室所見類書殘卷”[15]字樣,但可惜得很,因為不明原因所致,魯迅或未能就此具體展開,由此手稿未見其參照敦煌類書殘卷的具體記錄。大概魯迅當時所能見到的敦煌類書寫本殘卷,僅有出自于《國學叢刊》中的《修文殿御覽》,故能據以輯出《列異傳》、《幽明錄》、《玄中記》佚文各一則?,F實使然,盡管敦煌類書和其他遺書中存在著大量的古小說資料,魯迅卻無法全部用以輯佚工作。

要之,結合敦煌學的發展歷程,考察《敦煌類書》、《〈古小說鉤沉〉稿》、《魯迅手稿全集》等資料,我們可以看到魯迅在輯佚古小說之時,曾經征引敦煌類書殘卷的前因后果。通過考察《鉤沉》征引敦煌類書殘卷,我們一方面能夠深刻感受到敦煌遺書對于唐前古小說文獻的保存之功,另一方面又不由驚嘆魯迅在收藏和利用敦煌文獻方面的興趣與卓識。

參考文獻:

[1]鄭振鐸.中國小說史家的魯迅[J].人民文學,1949(1):56-58.

[2]顧農.關于《古小說鉤沉》[J].魯迅研究月刊,1990(12):34-38.

[3]魯迅.古小說鉤沉[M]//魯迅全集:第8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73:255,365-366,493.

[4]王慶三.敦煌類書:上冊[M].高雄:麗文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3:16.

[5]施萍婷.敦煌遺書總目索引新編[M].北京:中華書局,2000:241.

[6]魯迅,古籍序跋集[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6:1.

[7]魯迅博物館,魯迅研究室,編.魯迅年譜:第1卷[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0:259,277.

[8]魯迅.壬子日記[M]//魯迅手稿全集·日記:第1冊.北京:文物出版社,1979:27,37-38.

[9]魯迅.癸丑日記[M]//魯迅手稿全集·日記:第1冊.北京:文物出版社,1979:76.

[10]魯迅.癸丑十七[M]//魯迅手稿全集·日記:第6冊.北京:文物出版社,1979:11.

[11]黃維忠,鄭炳林.敦煌本《修文殿御覽殘卷》考釋[J].敦煌學輯刊,1995(1):36-48.

[12]顧農.《古小說鉤沉》的成書過程[J].東北師范大學學報(哲社版),1985(1):58-60.

[13]魯迅.乙卯日記[M]//魯迅手稿全集·日記:第2冊.北京:文物出版社,1979:74.

[14]魯迅.丁巳日記[M]//魯迅手稿全集·日記:第3冊.北京:文物出版社,1979:5.

[15]魯迅《古小說鉤沉》手稿[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8:10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激情国产精品一区| 女人18毛片一级毛片在线 | 日本成人福利视频| 精品亚洲欧美中文字幕在线看| 国产麻豆aⅴ精品无码| 色婷婷亚洲十月十月色天| 无码精品国产dvd在线观看9久| 一级不卡毛片| 亚洲无码日韩一区| 国产日产欧美精品| 国产精品19p| 中文字幕欧美日韩高清| 怡春院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人妻熟妇日韩AV在线播放| 亚洲精品777| 视频一本大道香蕉久在线播放| 中文字幕亚洲精品2页| 国产视频久久久久| 日韩少妇激情一区二区| 黄色网址免费在线| 在线观看无码av五月花| 996免费视频国产在线播放| 亚洲首页在线观看| 亚洲无限乱码一二三四区| 亚洲精品无码人妻无码| 国产av一码二码三码无码 | 欧美日韩中文国产va另类| 亚洲最新地址|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日本| 国产一级小视频| 国产亚洲精品自在线| 欧美在线观看不卡| 自拍亚洲欧美精品| 亚洲成人77777| 国产真实自在自线免费精品| 国产91精品最新在线播放| 亚洲国产系列| 91视频日本| 久青草国产高清在线视频| 九色国产在线| 成人一级免费视频| 一级毛片免费不卡在线| 99er这里只有精品| 国产成人永久免费视频| 亚洲综合片| 欧洲极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91色老久久精品偷偷蜜臀| 久久精品视频一| 在线高清亚洲精品二区| 四虎永久在线| 午夜福利免费视频| 日本精品中文字幕在线不卡| 国产福利小视频高清在线观看| 婷婷亚洲最大| 日本91在线| 91久久精品国产| 久久精品人人做人人爽电影蜜月| 国产精品嫩草影院av| 亚洲狠狠婷婷综合久久久久| 亚洲精品不卡午夜精品| 六月婷婷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色图欧美视频| 国产第二十一页| 国产精品区网红主播在线观看| 日韩久久精品无码aV| 国产青青操| 国内丰满少妇猛烈精品播| 亚洲成肉网| 色天天综合| 精品国产成人av免费| 欧美福利在线观看| 欧美国产在线精品17p| 国产理论一区| 国产精品lululu在线观看| 日本精品一在线观看视频| 免费人成在线观看成人片 | 婷婷色狠狠干| 999福利激情视频| 久久国产av麻豆| 丁香婷婷在线视频| 99在线观看精品视频| 久久精品女人天堂aa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