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培東


摘要:文章以新疆阿克蘇多浪河一期龜茲神韻、軍民文化段為例,探討如何對地域文化、軍墾文化、民族文化等進行提煉加工,并將這些文化符號元素運用到城市濱河景觀設計中,賦予濱河景觀帶更深的文化內涵和底蘊,使其成為具有典型地域文化特征的公共開放空間,帶給市民文化歸屬感和城市認同感,成為城市的新名片。
關鍵詞:城市濱河景觀帶綠地;景觀設計;地域文化;阿克蘇多浪河一期;龜茲神韻;軍民文化
中圖分類號:TU98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641(2013)00-0000-00
引言
河流孕育人類文明,幾乎每個國家都有一條母親河,水對人類有一種與生俱來的吸引力。世界上許多著名的城市的發展變遷都伴隨著某一江河湖海,像威尼斯、巴黎、倫敦、芝加哥、悉尼以及中國的上海、廣州、武漢、杭州、蘭州、青島等,可以說河流水域孕育了城市和城市文化,是人類文明的發源地。
阿克蘇位于中國西部雄偉壯麗的天山主峰——托木爾峰南麓,浩瀚神奇的塔克拉瑪干沙漠北緣,這里曾是東西方文明的交匯點,是古絲綢之路的重鎮,被譽為“塞外江南”的西部明珠?!鞍⒖颂K”維吾爾語意為“白水”。
阿克蘇在城市建設的進程中提出了東西雙向多元并進的科學發展思路,同時定下了建設水韻之城、森林之城的總體目標,其中,多浪河城區沿線流域的整治和開發建設在城市發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是打造“水韻森林之城”的關鍵。
1 項目概況
多浪河一期龜茲神韻軍民文化段景觀工程是阿克蘇市多浪河景觀水系整治一期工程(2.4 km)的南段部分,北起水韻路,南至烏喀路,全長1.1 km,規劃總占地面積253 326 m2(圖1)。沿線地勢平坦,有大片長勢良好的河灘林地,除城市建設用地外,還有部分果園和棄置地、洼地和民房拆遷地。周邊基礎設施嚴重缺乏,三通一平很不完善,景觀環境很差,不適宜市民居住生活。
2 規劃策略
2.1 金色走廊
景觀水系整治規劃將阿克蘇多浪河沿線設計成一條金色的走廊,通過規劃建設濱河景觀帶,達到聚集人氣的效果,將城市發展推向一個新的高度。
2.2 城市文脈
城市文脈承載著悠久的文化歷史,有許多可在景觀設計中加以利用的元素。多浪河的整治改造以地域文化特質的塑造作為主線,把城市的、民族的、歷史的特色文化內涵結合現代景觀元素沿線展開,著力打造一個具備可達性、實用性、生態性、參與性和公平性等特性的“以人為本”的濱水景觀,使之成為城市繼承文化、展望未來的新文化空間。其中,龜茲神韻主要通過一些維吾爾文化元素、古龜茲國佛教文化元素表現龜茲文化的源遠流長、博大神秘(圖2),軍民文化主要展現全國“雙擁”模范城市阿克蘇軍民魚水情深,軍愛民、民擁軍的優良傳統和新疆兵團第一師屯墾戍邊、保家衛國的偉大愛國精神。
2.3 綠色多浪
濱河景觀帶設計以保護生態環境為核心內容,多浪河景觀帶沿線規劃預留寬為235~270 m的綠色空間,作為城市中心未來的綠色生態廊道(圖5),為多浪新城的發展準備了良好的生態環境。
3規劃目標
濱河景觀帶將成為阿克蘇市建設白水縈回、森林環抱的多浪新城的重要一筆。這里將發展成為阿克蘇市新的“核心”區域,濱河景觀帶兩側區域也將成為該市最活躍和最令人矚目的熱土之一。城市的居民及外來游客都將被多浪新城富有活力的面貌、富有地域人文氣息的建筑、富有南疆地域特征的濱河綠地景觀等深深吸引。濱河景觀帶的建設將成為阿克蘇城市發展的助推器和人們休閑、健身、娛樂、開展體育文化活動的理想場所與城市會客廳。
4景觀設計
4.1 城市文脈
水景設計的三大元素是植物、駁岸和活動場地,在多浪河一期南段景觀設計中,我們巧用植物穿插,圍合水景和活動場所空間,營造步移景異的景觀環境,滿足人們的各種需求,設計保留了部分具有南疆特色的楊樹背景林和大樹,體現了可持續發展的設計理念,用綠線穿起人文設計,還原純美自然的生態空間;處理好駁岸、步道、平臺、小廣場與水景的關系(圖5、6),體現以人為本的理念。
4.2 龜茲神韻
多浪河一期南段景觀工程主要包括龜茲神韻、軍民文化兩段濱河綠地。龜茲神韻主要反映古龜茲國佛教文化的特色和維吾爾文化。東岸從鳩摩羅什立像雕塑開始展現古西域三十六國之一——龜茲國佛教文化的發展和特色,通過浮雕景墻、文化柱和維吾爾建筑風格的園林小品,展現了龜茲盛世時期古人創造的文化藝術成就(圖2)以及為龜茲文化作出貢獻的古人,而這種文化源遠流長,影響著后世。具有濃厚佛教色彩的鎦金蓮花亭和水中曲橋以青銅裝飾的欄桿強化了人們對龜茲盛世時期佛教在西域大行其道這一文化現象的印象。西岸千年棗園內有一座體現阿克蘇地域物產——紅棗的雕塑,通過抽象與寫實相結合的藝術手法表現了團結和凝聚力。西岸龜茲文化小廣場主要通過一組龜茲樂舞的雕塑再現了龜茲盛世的繁榮景象,通過虛(地燈勾勒的舞步)實(花壇圍合的舞步)交錯的舞步腳印來突顯當地人們幸福快樂的美好生活。
4.3 軍民文化
軍民文化主要表現阿克蘇軍民關系魚水情深。在晶水路橋東頭南北兩側各設計了一組文化水景,通過“收獲喜悅”“愛的旋律”和“軍民魚水情”三幅充滿喜慶的大紅色透雕來表現當地人們的幸福生活和良好和諧的軍民關系(圖3)。軍民文化段南端布置了一個三五九旅小廣場,三組景墻、五個紅葉小檗綠籬修剪的五角星和九棵常青大油松樹構成了整個小廣場的骨架,景墻的中間部分為大紅色鋼板烤漆鏤空的歷史文化墻,兩端為灰色石材背景的青銅浮雕,這三組景墻再現了新疆兵團第一師的前身——三五九旅這支戰功卓著的英雄部隊“生于井岡山,長在南泥灣,屯墾在天山”三個重要歷史片段(圖4)。東岸自濱水休息空間至三五九旅小廣場的濱水步行道上設計了幾處花崗巖地景圖案,上面摘錄了2007年全國十大“愛國擁軍模范”卡德爾的擁軍日記,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在小廣場南邊的親水平臺的欄桿上面設置了代表阿克蘇地域音樂文化的《阿克蘇的馕》的彩色鋼板五線譜(圖6)。在導流渠與主河道交叉口設計了一座東端古箏造型、西端熱瓦匍造型的弧形斜拉索漫水堰橋,跳動的音符、明快的節奏、繽紛的色彩和嘩嘩的水聲(圖7),預示著阿克蘇人民未來的生活蒸蒸日上。
軍民文化段河道東西兩側設計有分別適合成人和兒童的深淺水游泳區,兩邊各布置了一排警示燈柱加以分隔,兩岸各設計了一處供人們休息的陽光沙灘,岸上還有為室外游泳服務的管理用房。細微之處體現了對人的關懷。
在導流渠與多浪河交匯處,設計了一個輝煌廣場(歷史長河)景觀節點,布置了一些刻字的景石,記錄阿克蘇和第一師軍墾歷史的點點滴滴,展現了阿克蘇人杰地靈,英才輩出,創造了一個又一個輝煌業績的歷史,希冀在新的起點再創輝煌,做出令世人矚目的成就。同時,這個廣場中還布置了對阿克蘇歷史發展有過重要影響的幾位人物:龜茲王絳賓、音樂家白明達、東窩闊臺汗王帖木爾、維吾爾學者阿布杜拉、阿克蘇兵備道員羅長鈷、民族英雄林則徐、西域都護班超的雕像。西岸中段是老年活動中心建筑、緊鄰其北側是一組老年門球場、健身休息設施和公共停車場,為老年人開展業余文化生活和日常健身休閑提供充足的室內外空間。
5 種植配置
5.1 植物的選擇原則
植物的選擇主要以適地適樹為原則,通過鄉土木本植物的運用,努力營造“三季有花、四季有綠”的優美景觀。謹慎引入少量外來樹種。同時,要以抗逆性強的樹種為主,使樹木的功能性和觀賞性相結合;以落葉喬木為主,落葉喬木與常綠喬木相結合,喬灌花與耐踐踏草本相結合;以速生樹種為主,速生樹種與慢生樹種相結合。
5.2 植物配置
植物種植設計以功能為主,更好地服務于周邊的園林建筑小品,并與河道環境相搭配。龜茲神韻區域的植物以鄉土樹種為主,種植適應阿克蘇氣候環境的當地木本植物,在軍民文化段岸邊適當種植一些色葉植物如碧桃Red autumnal leaves of the maple、山桃Prunus davidiana以及金絲垂柳Salix X aureo-pendula,形成桃紅柳綠的水岸景觀,在老年活動中心周圍綠地上種植果樹如蘋果Malus domestica、核桃Juglans regia,以及具有滄桑感的大漠胡楊Populus euphratica等,以成熟的果實、美麗豐富的色彩表達收獲的喜悅??傊?,通過豐富的植被景觀劃分空間層次,營造空間意境,體現植物季相變化,達到“春季繁花似錦,夏季綠樹成蔭,秋季葉色多變,冬季銀裝素裹”四季景色各異的效果,滿足不同空間的功能需求。
6 結語
阿克蘇多浪河一期龜茲神韻軍民文化段景觀設計結合具體條件和現狀特征,運用新穎的規劃設計理念,打造具有顯著地域文化特征的高品位城市濱河綠地公共空間,進一步強調濱河景觀設計的整體性與統一性,滿足城市市民休閑、娛樂、健身、交流、聚集等需求,勾勒出一幅幅反映阿克蘇市人民幸福富足的城市文化圖景。多浪河景觀水系整治一期工程的設計施工歷經四年,現已全部建成并向社會開放,獲得了越來越多的市民和外來游客的認可和好評,產生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如今多浪河景觀水系兩側的各類建設項目如雨后春筍般出現(圖5),阿克蘇市區西部一座美麗的聚集人氣和財富的多浪新城已初具規模,實現了最初的規劃設想。
參考文獻:
[1]韓炳越,馬浩然,牛銅剛.北川羌族自治縣新縣城永昌河景觀帶規劃設計[J].中國園林2011(7):1-6.
[2]陳躍中,唐艷紅.生態水景——規劃設計是關鍵[J].中國園林,2011(10):34-37.
[3]李青,沈虹.廣州中心城區河涌濱水景觀環境整治[J].中國園林,2011(7)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