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立鼎


一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貨幣的國家之一。原始社會后期,以物易物的原始交換狀態被打破,天然海貝開始充當交易媒介,這就是我國最早的貨幣。至夏、商、周時代,天然海貝一直廣泛流通,后期才出現了少量金屬稱量貨幣。此乃貨幣萌芽與形成期。春秋時期,進入金屬鑄幣階段,貨幣形態由刀、鏟、紡輪等勞動生產工具演化而成。戰國時期,七國爭雄,各國貨幣爭奇斗艷,互相流通,相互融合,促進了古幣制的統一。布幣、刀幣、圓錢和銅貝,成為戰國先秦時期的四大貨幣體系。而其中的銅貝是金屬鑄幣的濫觴,蟻鼻錢則是銅貝的高級形態。
戰國時期的楚國,由于經濟、文化落后于中原各國,镈、刀、紡輪的使用比較遲,以銅鑄幣一直沿用著仿制貝的形態。這是一種有文字的、形狀如海貝的銅貨幣,與商周時期無文銅貝有明顯區別,因世俗不認幣文,遂以形而得名,俗稱鬼臉錢,又稱蟻鼻錢。蟻鼻錢,通常為橢圓形,通高約1.8厘米,重約3克,正面有陰文,下端有孔,但大多未穿透。當你的視線接觸這錢時,看到的是瘦削的鼻梁、深邃的眼眶,額頭上長長的橫紋,和一張正在哭泣的歪嘴,一副鬼臉躍然眼前。此錢的字與臉達到了有機結合,字中生臉,臉中生字,陰陽互生,渾然一體,體現了高超的工藝水平。
最早記錄這種銅仿貝貨幣的是宋代洪遵《泉志》。書中寫到:“此錢上狹下廣。背平,面凸,有文如刻鏤又類字,也謂之蟻鼻錢”。這里并沒有詳細說明鏤刻的是什么文字的錢,大概是鑄有“紊”字形和“咒”字的兩種?!拔伞弊皱X,上尖下圓,面凸,背平,陰文“紊”字形成如同一只多足的螞蟻趴在鼻子上,故稱之為蟻鼻錢?!爸洹弊皱X,仿佛一張鬼臉,有學者認為是古文“晉”字,也有學者認為是“貝”字,后來有文字的銅貝統稱為蟻鼻錢。所謂“蟻鼻”,本喻輕小,晉葛洪《抱樸子·論仙》說“以蟻鼻之缺捐無價之淳鈞(劍名)”,意思就是只因輕微的缺陷舍棄了無價的寶劍,由此可見蟻鼻錢就是小錢。
懷遠博物館館藏的鬼臉錢是在懷遠縣荊芡鄉征集的。它無疑是楚國流通量廣、數量最多的貨幣。新中國成立以來,見諸報道的鬼臉錢窯藏出土總數為15萬多枚,這是20世紀90年代中期的統計數字,集中在湖北、湖南、江蘇、安徽等省的楚國故地。目前已發現蟻鼻錢的幣文達19種。
二
2007年10月18日上午,懷遠縣龍亢鎮輪窯廠制磚切胚機“切”出一塊金磚。經安徽省文物鑒定站鑒定:此金塊長8厘米,寬7.7厘米,邊厚0.2厘米,重277.8克,正面有21個“郢再”戳印,完整印文13個,殘缺印文8個,為春秋戰國時期楚國的金幣,國家一級文物。
郢再是中國最早有固定形式的黃金鑄幣,有版狀和餅狀,“郢”為楚國都名,“再”以前被認作“爰”,現北京、上海博物館有此物展示,標為“郢再”。我們在此仍習慣稱作“郢爰”。
龍亢鎮位于懷遠縣西35公里,與蒙城縣交界,坐落在渦河北岸,距淝河約3.5公里,距307省道3公里,在春秋戰國時期屬楚國領地。公元前253年楚遷都巨陽(今安徽省太和縣),龍亢鎮距太和縣約100公里;公元前241年楚遷都壽春(今安徽省壽縣),龍亢鎮距壽縣約60公里。據《龍亢鎮》記載,西漢建元4年(公元前137年),屬沛郡。元鼎5年(公元前112年)封樛廣德為龍亢侯,龍亢為侯邑。東漢時屬沛國,西晉時屬譙國,淮南郡。此為龍亢建制的最早記載。龍亢在屬楚地時,已經物產豐富,商業發達,加之靠渦河、淝河邊上,便利的交通更使龍亢百業興旺,商賈云集。郢爰作為楚國流通中的稱量貨幣在龍亢發現,是偶然中也有其必然。
《宋書·符瑞志》記載:東晉“永和元年三月廬江太守路永上言,于谷北城,見岸邊有紫赤光,取得金狀如印,遣主簿李邁表送”。文中所指“金狀如印”就是郢再之類的楚金幣。據安徽博物院劉和惠研究員考證:“谷城”非湖北谷城,乃是廬江郡春谷縣(今安徽省繁昌縣境內)。這是目前所知發現楚金幣的最早記載。以后歷經宋、明、清等朝代,在安徽、河南、江蘇、陜西、山東、湖北、浙江等地均有發現。安徽省發現楚金幣的地點達21個縣市,具體發現地點有41處之多,安徽博物院吳興漢研究員做了一個“楚國金幣出土數據統計表”(《故宮博物院院刊》2005年第6期)我們加上五河縣少算的7塊,2007年江蘇省大豐市劉莊鎮21塊,175.1克,龍亢一塊,277.8克,經計算,到2008年為止,共發現楚國金幣的總件數達1032塊,總重量為53635.5克,其中,完整者中有102塊,僅占總數的十分之一(龍亢郢爰雖被剪切仍算完整)而90%都屬于剪切過的碎塊,其中二分之一印、一印及二印的碎塊最多。發現楚金幣的90多處地點中,大多數屬于偏僻的荒郊田野,有小部分是出于古遺址中及其附近。從安徽、江蘇、河南、陜西、山東、湖北及浙江等7省發現的楚金幣來看,說明楚金幣當時主要流通于楚國的疆域以內,但也有少數流通到秦國,即今西安與咸陽等地。由此可見,楚金幣是流通貨幣,其流通區域及金幣使用者都十分廣泛。
楚金幣用于禮聘、饋贈、賞賜等大宗交易時,無需剪切,可以幾塊、幾十塊的使用,而用于小額支付時,須按需要量進行剪切。因為剪切的大小不可能十分準確,所以必須進行稱量。據不完全統計,建國以來,湖南省清理發掘的千余座楚墓中,有100多座墓出土了天平和砝碼(高至喜《考古》1972年第4期湖南楚墓出土的天平和砝碼,1982年《考古學報》第4期楚都紀南城的勘查與發掘)。安徽省鳳臺縣的楚墓中,還發現了銅砝碼范(現藏于安徽博物院)。大量的楚國天平和砝碼的出土,尤其是鳳臺縣的銅砝碼范的出土,充分佐證了楚金幣是流通中的稱量貨幣。
《辭?!分姓f到,春秋時期楚“疆域西北到武關(今陜西丹鳳東南),東南到昭關(今安徽含山北),北到今河南南陽,南到洞庭湖以南。戰國時疆域又有擴大,東北到今山東南部,西南到今廣西東北角。楚懷王攻兵越國,又擴大到今江蘇和浙江。”顯然,楚是春秋戰國時期疆域遼闊、人口眾多、物產豐富、商業繁榮、經濟發達的大國。楚金幣和蟻鼻錢的大量鑄造、發行和廣泛的流通使用,對促進當時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的發展特別是經濟的繁榮都起了很大的作用。懷遠境內的楚國貨幣,為我們提供了極為珍貴的實物材料,它佐證了懷遠悠久的歷史,這對研究懷遠縣的楚文化和淮河流域文化都有極為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