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清廉
同住一樓胖胖的李老師,退休后幾乎每年都要住院,病魔搞得他苦不堪言。他曾對筆者說:“太倒霉了,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怎么都找上門了。”筆者告訴他,這三種病其實是一根藤上結的三個苦瓜,而且與身體過于肥胖有密切關系。
高血壓與冠心病
臨床觀察發現,冠心病與血壓水平呈連續性逐步升高的密切關聯,即血壓越高、病史越長,兩者的關聯性越大。即使是血壓正常偏高,對冠心病的發病也有重要影響。據北京阜外醫院對首都鋼鐵公司男性工人冠心病危險因素的調查,收縮壓在120-139毫米汞柱時,冠心病發病的相對危險比低于120毫米汞柱的工人增高40%。因此,加強高血壓的一級預防和人群防治十分重要。
冠心病患者除采用必要的藥物治療外,還應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包括戒除煙酒、調整飲食(少吃高脂、高膽固醇類食品)、進行適量的體育活動與維持正常的體重。血壓應控制在140/90毫米汞柱以下,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也要控制在正常水平。每天還應口服小劑量的阿司匹林75毫克,有心肌梗死發作的病人應服用β-受體阻滯劑,如倍他樂克、康可。如果病人的心功能不好,應盡早在醫生指導下選用ACEI制劑或血管緊張素受體拮抗劑。
高血壓與糖尿病
循證醫學顯示,糖尿病患者高血壓的發生率高。據調查,約有一半糖尿病患者合并有高血壓,高血壓患者中糖尿病的發生率也遠遠高于血壓正常者。而且隨著糖尿病并發癥的出現,尤其是糖尿病腎病的發生和發展,糖尿病患者的血壓逐漸升高。
糖尿病患者的高血壓,既可以是高血壓合并于糖尿病,也可以是糖尿病的并發癥,特別是糖尿病腎病的一種表現。高血壓的糖尿病患者視網膜和腎臟并發癥的發生率明顯高于血壓正常者。黃斑是眼底感受視覺的敏感部分,黃斑病變是糖尿病致盲的重要原因。有資料顯示,糖尿病患者的黃斑水腫發生率隨血壓的升高而增加:而且高血壓的糖尿病患者心率增快,尿蛋白排泄量明顯增加,促進和加重了腎臟組織的損害。
糖尿病患者的高血壓可有多種表現形式,有些患者僅有收縮壓升高,舒張壓正常或下降,表現為脈壓差增加;有些患者單純舒張壓增高,脈壓差變小:也有患者收縮壓和舒張壓均升高,或臥位時高血壓,立位時血壓正常或降低,甚至因血壓過低而發生暈厥。這些患者還多合并有植物神經病變。
糖尿病患者血壓升高,要及時采取非藥物治療。如血壓得不到有效控制,就要考慮藥物治療。降壓藥物的使用提倡階梯治療,即在醫生指導下,根據血壓水平和用藥效果選擇降壓藥。不同的降壓藥有不同的用藥指征和禁忌,一些降壓藥可以影響糖尿病的控制,以致加重高血糖,如失鉀利尿劑、β-阻滯劑等,應引起重視。
必須要提醒的是,糖尿病合并高血壓的患者一定要經常監測血壓,使血壓盡可能保持正常,血壓控制的重要性決不亞于血糖控制。對于糖尿病已經并發糖尿病腎病的患者,血壓控制的重要性更甚于血糖控制。
高血壓與肥胖
超重肥胖是引起高血壓的主要危險因素之一。研究表明,腹部脂肪蓄積或向心性肥胖對于高血壓的危險更大。按照中國人的體形,經過大量流行病學數據的統計分析,專家建議,以體質指數24-27.9為超重,達到28為肥胖:男性腰圍超過85厘米、女性腰圍超過80厘米為向心性肥胖。研究還觀察到,年輕人超重肥胖導致高血壓的危險更大。
防止超重和肥胖也是高血壓的重要治療措施。如果發現自己患了高血壓,不要只是想著怎樣吃藥,還應評價自己是否超重。研究表明,減輕體重本身就能使血壓降低,還能在停服或減少降壓藥后,較長時間地使血壓保持在正常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