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月中
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們會在整個教育教學過程中會遇到不同類型的學生,老師在處理發生在他們身上的問題時,不能千篇一律,要學會靈活處理。尤其是對待一些所謂的“問題”學生,作為一名老師,不能只按常規的方法進行處理,更應該學會用愛心和溝通的方式去打動他們、感化他們,讓他們能意識到自身存在的問題,努力去改正,健康快樂的成長。在我帶的學生中,上上屆的曾莫愁和上屆的祝悅以及現在正帶著的學生彭小楠給我的觸動最大,也讓我更加充分的意識到用愛心與溝通轉變一個學生的重要性。
曾莫愁不愛言語,喜歡獨來獨往,基本上沒什么朋友,在班級顯得很孤獨,上課時很少抬頭。這是我開學初經過觀察得出的結論。但平時與她碰面時,她很熱情,眼睛里流露出的是一種渴望。一開始我并沒有盲目的找她談話,而是更多的從側面去了解她,后來得知她的家庭條件很差,因這個家庭里孩子多,所以她在家里很少得到關愛。了解了這些狀況后,我主動找她談了一次,很隨意的閑聊那種。她很意外,眼里更多的是驚喜。那次雖然交談的時間不長,但我明顯能感到她很快樂,一種被關注的快樂。第二天在我的課堂上,她聽得很認真,很投入,偶爾還敢與我對視。作為一名老師,還有什么能比讓學生快樂、讓學生發生好的轉變更開心的呢?有一次早自習課,我看她趴在桌子上,用手捂著肚子,顯得很難受、痛苦。我趕緊走過去,問她怎么回事,要不要去看看,但她說沒事,過一會就好了。但是過一會還沒見好轉,反而還加重了,這時,我讓她去醫院,雖然她不愿意,但還是從座位上出來了,于是我簡單的將班級工作安排了一下,帶她到學校附近的診所。醫生說是胃的問題,得打點滴。我說:“那趕緊吧,醫生。”在打點滴的過程中,我始終陪她在一起,讓她好好休息,中途我給她去買了早點,因為她早晨在家沒吃飯。打完點滴,我們一起回到學校。到教室門中,她說:“張老師,錢我下午帶給你。”還沒等我回話,她就低著頭進教室了。中午到校,她來到我的辦公室,說:“張老師,謝謝你,早晨打點滴多少錢?”我說:“算了,不多,就讓老師給你付了吧。”她說:“那不行,這錢得給。”我執意不要,我知道她的家庭條件不好,想幫幫她。她站在我面前,低著頭,說:“老師,謝謝你的關心,但這錢你怎么也得收下,要不我心里會很難受的。”說完,她就把錢放在桌子上,流著眼淚離開了。在以后的日子里,我們相處得很融洽,我們經常在一起交流,她無論是在學習還是生活上有什么問題都喜歡來找我,她也變得比以前開朗、活潑多了,也愿意與其他同學交往了。我看在眼里,樂在心里。性格轉變后,她的能力也漸漸突現出來了。為了讓她更能好地參與到班級工作中來,我讓她擔任了值日班長。她一開始不同意,說自己沒這個能力,干不好。我只對她說:“老師相信你!”一直到初三畢業,她都擔任值日班長,她把班級工作做得有聲有色、井井有條,深得同學與學科老師的好評。
與曾莫愁不同,祝悅在班級并沒有什么表現出和其他同學有什么不一樣,在教室里很老實也很安靜,遵守紀律,認真完成作業。她的很多問題是在后來與她的母親流著淚的交流過程中才知道的。她在家里很多時候表現出來的是歇斯底里,與她的媽媽從來不交流、不說話,有的時候撕家里的被子與衣服,甚至有時候用頭去撞墻。她母親的陳述讓我很震驚,我心想一個表面很安靜的小女孩怎么會這樣呢?了解到這情況后,我試著找她談了一次,但是她不愿與我多交流。我又利用合適的機會找了幾次,都是旁敲側擊,并沒有切入正題,但與第一次相比她的態度明顯緩和了很多,也愿意與我談些她自己的事情。讓我最難忘的是有一次,我們在一起交流了很長的時間,我就她身上出現的問題講了很多,她沒過多的言語,但在我開導她的過程中,她自始至終都是在流著眼淚,我能感知到這眼淚里有對我的感激與感動,還有委屈。我問她,你心里有什么疙瘩解不開呢?她后來告訴我,在她心里一直認為自己的媽媽對她不好,總是關心自己的弟弟,其實客觀的情況并不是這樣,她的媽媽也很關心她。但是她無法理解,她心里始終有個結無法解開。知道了這種情況后,我又找她談了很多次,平時也有意無意的去關心她,漸漸我們在一起交談的時候,她的笑容明顯多了。有一次,我接到她母親的電話,很驚喜的告訴我:“張老師,真的很感謝你,悅悅最近在家好多了,愿意我和說幾句話了!”我很欣慰,因為我用我的愛心與溝通讓一個孩子更加快樂、健康的成長,也緩和了她們母女之間的矛盾。祝悅最終沒有和我一起上完初三,因為她的態度的轉變,學習也更加積極,讓她母親看到了更多的希望,但她的學習基礎并不好,她的母親為給她辦了休學,讓她重新從初二上了一年。
彭小楠的情況和她們兩個又不一樣,因為她是生活在離異的家庭之中。父親對她很嚴,但她不理解也不領情。她的母親對她很溫和,但她又無法每天和母親待在一起。初一的整個一年,她所表現出來的更多是叛逆,上課不認真聽講,經常講話,結交的朋友也多是一些不求上進的學生。為此,我批評過她幾次,也找好言相勸過幾次,但都收效甚微。后來,我也改變了自己對她的教育方式,在她沒有犯錯的時候找她談心,坐下來面對面的,坦誠相待,朋友式的交心。她很吃驚,很感動,淚流滿面。第二天,她找另外一個學生給我帶來一封信,她說:“老師,我很吃驚,我以為你又要批評我,沒想你這么和顏悅色的和我說話……最讓我難忘的是你說老師眼中沒有壞孩子,你也不是個壞孩子,老師,我會做好自己的!”在以后的日子里,我學習與生活上面不斷的幫助她、激勵她。她真的發生了很大的轉變,聽課認真了,也很少和那些不好的學生來往了,也經常到辦公室找我談心。到這學期的期中考試,她也由以前的年級400多名升到現在的260名,真的希望她能堅持下去,不斷的提升自己、完善自己。
教育不是萬能的,但沒有教育是萬萬不行的。作為教師的我們,應該學會與學生溝通的方式,學會用愛心去教育那些所謂的“問題”學生。“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只要我們每個教師都這樣用心的去做了,我相信時下一個個“問題”學生定會帶給我們更多的驚喜。
(作者單位:安徽省宿州市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