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勘
他是典型的“富二代”,父親為了讓他當好八億元資產的家族企業接班人,專門把他送到英國去深造。可是,他學成歸來在家族企業進行一番歷練后,卻向父親提出:不接班,自己創業。而他首先所選擇的行當,竟然是又臟又累的養豬業。這個喝過洋墨水的海歸“豬倌”能成功嗎?
不當接班人,去當“豬倌”
今年33歲的葉凱峰出生在浙江慈溪。改革開放以來,這里的經濟發展一直比較活躍,經商的家庭特別多。葉凱峰家就經營著當地最大的紙板制造企業,資產高達八億元。作為家中唯一的兒子,父母非常希望葉凱峰將來能接他們的班。為此,2001年,他們將葉凱峰送到英國考文垂大學學習企業管理。
四年后,葉凱峰學成歸來。父親葉國奮將他安排進家里的企業,讓他擔任副總。父親這么迫不及待地給葉凱峰委以重任,就是希望他能利用自己所學,將家族企業做得更大更強。
一晃兩年過去,葉凱峰已經非常熟悉企業的運作,葉國奮覺得交班的時機到了。可是,2007年3月的一天,葉凱峰卻突然找到葉國奮說:“爸爸,家里的企業我不想呆了……”
葉國奮大吃一驚:“那你想做什么呢?”“我想去做農業。慈溪土地挺少的,大部分豬肉都是從外地進來的,我想養豬……”葉國奮做夢都沒想到,兒子的理想竟然不是接自己的班當董事長,而是去做一名“豬倌”!
葉凱峰的想法在親戚朋友中傳開后,引起一片嘩然。大家要么覺得養豬有失體面,要么覺得人才浪費,甚至有人猜想葉凱峰是不是腦子出現了問題……
其實,葉凱峰的這個想法并不是一時心血來潮,而是經過一番調查、深思熟慮后作出的決定。原來,他在家里的企業里干了一段時間后發現,這個行業的發展存在瓶頸,父親基本上已經做到頂端了。根據現有的市場情況,若要再投資引進新設備擴大生產規模的話,就會導致產能過剩。與其艱難守業,不如另辟蹊徑去創業。葉凱峰發現,盡管家鄉是發達地區,但豬肉和蔬菜等食品50%以上都是從外地運來的,這個行業充滿商機。
可是,葉凱峰的想法卻遭到了家人的一致反對。為此,他決定白手起家,打拼出屬于自己的一番事業。
騎馬養豬,掘到第一桶金
葉凱峰看中了慈溪觀海衛鎮沿海的一片500畝鹽堿地,承包價格每年每畝400元。可承包的錢從哪里來呢?家人不理解,葉凱峰只有尋求和別人合作。可是,當別人聽說他想養豬時無不十分驚詫,幾個月下來沒有任何結果。
就在葉凱峰進退兩難時,2008年6月的一天,有人主動找上門來。這人在聽了葉凱峰的計劃后,竟然當場同意與他合作養豬,而且一出手就拿出200萬元!葉凱峰覺得這真是“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葉凱峰第一批引進了300多頭母豬,為了穩扎穩打,還聘請了廠長和技術員。當然,許多事情他也親力親為:開慣了豪車的他“突突”地開著小四輪拉飼料,喂豬,甚至打掃豬舍……乍一看上去,誰也不會把眼前這個土里土氣的“豬倌”和“富二代”“海歸”聯系在一起。
一切似乎都進展得異乎尋常的順利。20l0年4月,第一批700頭豬終于要出欄了,葉凱峰心花怒放,回家向父母報告了這個喜訊。
葉國奮聽了,只是微微一笑。而母親則悄悄告訴葉凱峰,他的合伙人其實是父親的朋友!是父親向朋友介紹了葉凱峰的創業想法,然后動員朋友和他合作。
原來,父親是明里反對,暗中支持,自己才能把養豬場辦起來。葉凱峰激動得哽咽難言。
葉凱峰明白了父親的良苦用心,還來不及感謝,危機再次降臨:豬肉價格向來波動較大,那一年,生豬市場特別不景氣,成本每斤7.2元的豬肉,到市場最多只能賣5.4元,葉凱峰第一批700多頭豬,竟然賠了30多萬元!
豬養得好,卻賠了,無情的市場給滿是創業熱情的葉凱峰迎頭澆了一盆冷水。有親朋好友勸說葉凱峰,趁目前賠得不多,快點把養豬場轉手,再回到家族企業去上班。葉凱峰搖了搖頭,他是個決不輕言放棄的人。
那段時間,葉凱峰四處走訪各大超市詢問行情,尋求脫困良方。
這天,葉凱峰在寧波一個豬肉專賣店發現,上面的豬肉標價竟然達到每斤三四十元!他納悶了:現在豬肉市場價格這么便宜,他憑什么賣這么貴呢?店主告訴他,自己的豬肉之所以貴,是因為它們都是在山上放養的土豬,肉質上佳,根本不愁銷路。
葉凱峰聽后馬上就去考察,看人家是怎么做的。回來的路上,他想明白了:慈溪人的消費水平高,對豬肉的價格并不敏感,卻十分關注肉的品質,這就是土豬肉逆勢上揚的原因了。想到這里,葉凱峰決定自己也走這條路。
葉凱峰從承包的土地中劃出20畝,圍成一個運動場,讓員工定期把豬趕到場地里放養。為了增加豬的運動量,他叫員工們不停地趕豬。可是人趕豬,幾天下來人很累,豬也懶得跑了。
就在人人為之發愁的時候,葉凱峰無意中從電視上看到草原牧人騎馬放牧的場景,他靈機一動,找人借了一匹馬牽到了養豬場。果然不出所料,豬沒見過這么大的動物,只要馬一過去,就嚇得跑了起來……于是,葉凱峰圈起了地,開始了騎馬養豬。
騎馬養豬的事情很快就傳開了,許多人都來看熱鬧。葉凱峰見好奇的參觀者越來越多,索性定期在養豬場里舉辦騎馬比賽,獲勝者都將獲得養豬場送的包裝精美的豬肉一份。周邊的經銷商聽說后,也都覺得新鮮,紛紛到豬場考察,無形中葉凱峰的養豬場就揚了名。
別出心裁的養豬方法,讓葉凱峰的豬一經推出就大受歡迎,生豬的價格每斤能賣到10元錢。他抓住時機擴大規模,并注冊了生豬商標,打入高端超市。2011年,出欄的8000多頭豬讓葉凱峰收入1500萬元。
“蒙古包”里種菜,創業成功
正當人們以為葉凱峰將安安穩穩做“豬倌”的時候,他又做了一件別人看不懂的事。2011年底,他在養殖場的旁邊建起了幾個類似‘蒙古包”的東西。
“蒙古包”和養豬有什么聯系呢?原來,這個所謂的“蒙古包”,其實是蔬菜大棚,里面有20多種無土栽培的立體蔬菜——這才是葉凱峰創業的最終目標。原來,葉凱峰在英國留學時發現,發達國家的高端蔬果市場占有量很高,有30%左右。而在慈溪當地,高端農產品的供應完全是空白。看準了這個市場,葉凱峰歸國后就想種植蔬菜,可這種像“蒙古包”的立體種植大棚每個需要投資50萬元,由于成本和經驗有限,葉凱峰決定從成本不大的養豬業開始。
在獲取了第一桶金之后,葉凱峰圓夢的時機已經成熟。他和當地的科研部門合作,建造了7個這樣的大棚,每個占地1500平方米,每年預計生產蔬菜6噸。
造價高昂的“蒙古包”究竟有什么玄機呢?最顯眼的就是一個圓形的柱狀物。蔬菜扦插到這個柱狀物上,然后通過氣霧栽培把有機營養液霧化(主要是豬的糞便發酵成沼液而成),噴灑到蔬菜的根系上面,從而形成一個環保的循環鏈條。除此之外,大棚里還有物理驅蟲燈等設施,可以保證既不需要噴灑農藥,又不致招來蟲害。
“從目前栽種的情況看,立體式無土栽培蔬菜的優勢是節水、節能、省勞動力、節約空間。”據葉凱峰介紹,由于立體式垂直化栽培種植,空間被大大地利用,一個棚的產量是普通土栽大棚的5倍,實際收益是其15倍。氣霧栽培生產用水量只有土壤栽培的1/10,而這種菜的生長速度快,扦插后20多天即可上市。最重要的是,這種方法種植出的蔬菜無污染,純天然,品相特別好。當然,作為高端蔬菜,它的價格也高得令人咂舌,現在平均價格是15元一斤。
葉凱峰的“蒙古包”蔬菜一經推出就銷售一空。接著,預訂的單子雪片般飛來。
葉凱峰并沒有滿足,他覺得,自己才剛剛起步,高端蔬菜的廣闊市場還有待他大力去開拓。下一步,他準備采用成本更低的“聯動大棚”,進行產業化推廣。這種“聯動大棚”比“蒙古包”科技含量更高,里面將加入旋轉柱體,LED植物生長燈等新技術,讓蔬菜種植更加健康高效。葉凱峰希望,自己種植有機農產品的這項新技術,在今后可成為一種模式推廣,使土地發揮出最大經濟效益,讓更多農民受益。
(邱寶珊薦自《戀愛婚姻家庭》2013年3月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