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風
一聲嘆息,救火英雄讓人牽掛
2001年農歷正月初八,晚飯后,在浙江嘉興家中過春節的浙江工業大學女生張倩正在看電視。浙江衛視播出了這樣一個觸目驚心的畫面:一位丑陋得令人發憷的青年正在接受記者的采訪。他是哪里人?相貌為何會變得這樣可怕?張倩的心頓時揪緊了!極富同情心和正義感的她屏住呼吸認真地看了下去。
原來,這位青年名叫闕祖發,28歲,家住麗水市松陽縣大東壩鎮樹梢村。2000年3月27日中午,外出打工回來的闕祖發經過一座叫背頭坑的山峰,發現山上濃煙滾滾,他丟下手中的行李,邊喊“救火”邊奔向火場,不顧一切地揮舞著松枝撲打熊熊烈火,但很快便因缺氧倒下了……聞訊趕來的村民將闕祖發從火中救出來時,他全身80%以上的皮膚被不同程度燒傷,生命危在旦夕。
闕祖發被送進醫院后,人們紛紛向這位令人敬佩的救火英雄伸出了援助之手,十多天里為他捐款16萬元。經過醫生的全力搶救,闕祖發終于轉危為安。
在采訪快要結束時,記者問救火英雄今后怎么辦,闕祖發輕嘆了一聲說:“這個問題我很難回答,因為我已經成了一個丑陋無比的廢人,真不知該怎么走完這漫漫人生路……”闕祖發的那聲嘆息像針一樣扎在張倩的心上,當電視屏幕上打出闕祖發的通訊地址時,張倩迫不及待地將它抄了下來。
看完電視,張倩的心無法平靜,不停地問自己:我能為這位救火英雄做些什么呢?想來想去,張倩突然有了主意:我雖然在經濟上不能過多幫助他,但我有愛心呀,也許我的愛心能給他帶去一片真情和溫暖,讓他振作起來!
張倩立即取出筆和紙,給闕祖發寫了一封信:“祖發大哥,我是浙工大的一名一年級學生,從電視上得知你的事跡和不幸后,我心潮起伏。我十分敬佩你見義勇為不惜犧牲自己的精神,然而我卻很擔憂你今后的生活。從你的一聲嘆息中我領悟到你的孤苦、無奈和茫然。我很想為你做些什么,假如你不介意我的冒昧,就讓我做你的妹妹吧。如果你愿意就給我回封信,好嗎?”
第二天清晨,張倩趕到郵局把飽含愛心與祈盼的信寄了出去。
鴻雁傳書,妹妹是哥哥人生避風港
雖然人們冠以闕祖發“救火英雄”的榮譽,然而,重度傷殘的他面目變得丑陋可怕,燒壞的眼瞼使眼睛無法閉合,雙手嚴重扭曲變形,腳關節損壞,一只腳僵硬……當他忐忑不安地走出家門的時候,路人都用驚異的目光看著他,有的避得遠遠的,好像他是個妖魔鬼怪。從此,闕祖發再也不愿跨出家門半步。
2001年2月初,萬念俱灰的闕祖發茫然地坐在門檻上,突然聽到村里的信報員大聲地喊他說有封信。“怎么會有人給我寫信呢?”闕祖發迫不及待地接過信,連忙用牙撕開信封,捧著有香味的信箋看了一遍又一遍,信中那充滿誠懇真摯之情的文字使闕祖發近乎麻木的心溫暖起來。
出于禮節闕祖發想馬上回封信,但想到自己那張丑陋的臉,他陷入了痛苦的猶豫中。他把張倩的信疊好,小心翼翼地藏在枕頭底下。
2001年2月28日,張倩給闕祖發寄來了第二封信,信里還夾著50元錢:“祖發大哥:你收到我的信了嗎,為什么不回我的信?你不要難過,不要消沉啊!我這個妹妹會一直陪伴你的,我是真誠關心你的。”
闕祖發本以為這只是好心人一時沖動,哪知這位女大學生這么較真。在經歷了一番心靈掙扎后,闕祖發終于鼓起勇氣求人代他給張倩回了封信。信中闕祖發向她表示感謝,并說假如她不嫌棄的話他樂意做她的哥哥,但讓她不要再寄錢了。
但此后,張倩仍然每月給闕祖發寫一封信,寄50元錢。在信中,她和他談人生談理想,列舉了許多身患重疾的名人與命運抗爭的感人故事,鼓勵他振作起來。
一個素不相識的女孩,對自己竟如此關心,闕祖發漸漸地對生活有了信心,情緒也穩定了下來。
為了給闕祖發解悶,張倩堅持每天上街用平時節省下來的錢買報紙雜志,把里面有意義或有趣的文章和圖片剪下來,然后分門別類地粘貼成冊,一個月下來貼成厚厚四大本,取名為《珍聞版》《人物版》《趣聞版》和《美術版》,還在每篇文章空白處寫上自己的感悟供闕祖發參考。闕祖發收到厚厚的包裹,看到張倩專門為自己制作的剪報,激動不已。
在張倩一封又一封來信的鼓勵下,闕祖發以頑強的毅力克服了種種困難并找回了生活的信心。他告訴張倩,經過三個多月的磨煉,他那雙嚴重扭曲變形的殘手會干活了,并可自如地使用筷子,還能夾著筆給她寫信了。得知喜訊,張倩感到無比欣慰,馬上寫信鼓勵他應學會做更多的事情。令她動容的是,過了一周,闕祖發寄來了十多斤野栗子,那是闕祖發跑了二十多里山路翻山越嶺一粒一粒采剝出來的。張倩將這珍貴的禮物送給同學們分享,同時向他們講述了這個動人的故事。同學們被深深感動了,其中有個叫王楠的女同學對張倩說,她也要像張倩一樣每月給闕祖發寄上50元錢,獻一份愛心。就這樣,闕祖發每個月都能收到兩位女大學生的匯款。
在和闕祖發的書信往來中,催生了張倩一個大膽的想法:去松陽會會這位令她牽腸掛肚的“英雄哥哥”。2002年春節前夕,張倩來到這個叫樹梢村的小村莊。全村的男女老幼都聚集到闕祖發家看望這位遠道而來漂亮的“愛心天使”,熱鬧非凡。當張倩將特意買的禮物遞給闕祖發時,闕祖發眼含熱淚,哆嗦著嘴巴說不出話來。那一刻,他覺得自己非常幸福。
兄妹情深,“丑陋”英雄有尊嚴地活著
2002年7月27日,張倩第二次來到樹梢村,她不僅給闕祖發帶來許多物品,還為他送上各地好心人的兩萬多元捐款。原來,張倩第一次來闕祖發家后,回去在學校里和幾個鐵桿姐妹發動捐款,還向媒體推介宣傳闕祖發的英雄事跡。
一位杭州老板得知闕祖發全身皮膚燒傷,沒有毛孔,沒有汗腺,受不了夏天的酷熱,專門送來錢讓張倩幫忙為闕祖發買一臺空調。“那是我受傷后,過得最舒服的一個夏天。”闕祖發的雙眼熱淚涌動。
在張倩的呵護與關心下,闕祖發盡管病痛纏身,但覺得生活有了盼頭和樂趣。他在信中對張倩說,他要找個工作,自己養活自己!
看著闕祖發已經走出生活的陰影,張倩樂不可支。2005年3月,張倩寫信給松陽縣殘聯,懇請他們幫闕祖發找份工作。很快,經松陽縣殘聯牽線,闕祖發來到了武義一家福利工廠打工。他很快成為工友們眼中勤快、熱心、樂觀的大哥,當年就被評為“先進工作者”。張倩知道后倍感欣慰。
2006年8月,張倩赴英國留學,啟程那天闕祖發專程趕到杭州國際機場為張倩送行。在國外,張倩盡管十分繁忙,但對闕大哥的惦記卻常掛心頭。除了寫信,張倩常常打越洋電話,有時一個電話能打半個小時。張倩說:“人們常說是我在幫助闕大哥,我更愿意說是我們在互相幫助著對方。每當我在異國他鄉遇到困難時,想想闕大哥,我就渾身是勁。我從他身上收獲到了一種不尋常的力量!”
2009年10月,張倩回國結婚,不久成了杭州一家上市公司的行政主管。
2012年春節,張倩帶著丈夫和兩歲的女兒,再次來到樹梢村看望闕大哥。瞧見闕祖發戴著墨鏡,騎在電瓶車上一副神氣的樣子,張倩“撲哧”一聲笑了。當知曉闕祖發已成為車間主任時,張倩豎起大拇指夸獎:“闕大哥,了不起!”
2012年4月21日,曾經為闕祖發燒傷后給予治療的浙江衢化醫院,迎來了兩位客人,他們就是闕祖發和張倩。由于經濟原因,11年里闕祖發再也沒有上過醫院。這次張倩聯系上衢化醫院,決定出資為闕大哥進行一次整形手術。當年為闕祖發醫治的主治醫師張元海激動地說:“看了女大學生張倩關愛闕祖發的事跡,許多醫生流下了淚水!醫院將為闕祖發提供最好的整形治療。”
經過兩個多月先后四次手術,闕祖發于7月16日順利出院。整形治療后,闕祖發兩眼已能正常閉合,再也不用睜著眼睛睡覺了;嘴巴經過治療比原來張得更大;左手從原來正常人30%的功能恢復到正常人80%的功能。闕祖發知道,這一切,都是因為世間有個張倩這樣善良漂亮的妹妹。
在闕祖發的房間里,厚厚的一摞信被包裹得嚴嚴實實,100多封來信的編號、日期,都一一標注在信封正面。11年來,張倩與闕祖發兩地傳書152封,這傳遞的不僅僅是文字,更是闕祖發生命重生的動力。
(摘自《婦女生活》2013年第3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