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忠友

金永玲很忙,筆者幾次去采訪她都撲空了,第三次才好不容易在浙江省人民大會堂“逮”住了她。
金永玲在忙什么呢?作為新當選的第十一屆浙江省政協常委,她都在為發展文化產業而忙。她向省政協提交的提案是《關于進一步加快發展浙江文化產業的建議》;她談得最多的也是建設文化強省、保護民營劇團健康發展等方面的內容。她還在為金永玲藝術團今年排練的一些劇目和深入城鄉和校園演出活動制訂計劃。金永玲這幾天還忙病了,頭痛、發高燒,但她吃了幾片感冒藥后,又開始為繁榮文化藝術的事忙開了。
“百靈鳥”最早吃“螃蟹”
金永玲出生在杭州,從小喜愛戲劇,演過越劇、京劇。她麗質天成,是個典型的江南女子,歌聲清麗甜美,1982年入浙江歌舞團當歌唱演員后,曾師從著名聲樂教授王品素、金鐵霖,1987年考入上海音樂學院聲樂系。畢業后回到浙江歌舞團,恰逢團里排演歌劇《原野》,她出演金子一角獲得成功,接著又在大型歌劇《江姐》中主演江姐。1994年,金永玲被破格評為國家一級演員。
到了20世紀90年代中期,金永玲迎來了藝術的成熟期。從1996年起,她連續8次參加中央電視臺和文化部的春節聯歡晚會演出,并先后7次舉行個人演唱會,歌聲傳遍了大江南北。1997年,她參加了“香港回歸倒計時365天”大型文藝晚會中國著名歌唱家名人名曲演唱會;1998年深入江西九江抗洪前線為將士們演出。1999年1月25日,金永玲在她的藝術生涯中開始了《祖國頌》百場巡回演唱會。2000年1月24日,百場演出最后一場在嘉興南湖結束,金永玲哭了,為基層群眾對藝術的理解,為自己付出的艱辛。這一年,她深入65個市、縣、區,行程10余萬公里,為50余萬基層群眾演唱;百場演出中,直接在農村露天搭臺的占61場,在工礦企業演出11場。“百場巡演”成為新中國成立以來浙江省文藝工作者深入基層規模最大、時間最長、場次最多、影響最大的一次文化“三下鄉”活動。她的義舉在全國產生巨大影響,因而金永玲也成為浙江省獲獎最多、美譽度最高、影響最大的歌唱家之一,素有“西子湖畔百靈鳥”之稱。
金永玲說,在百場巡演中她深切體悟到,有些國有院團雖然守在城里靠國家財政養著,但由于機制老化,劇團沒有活力,演員也因演出時間、場次少,不僅收入少,而且還浪費了藝術的青春;相反民營機制不僅能更好地展現藝術家的藝術青春,還能為國家減輕財政負擔。
2001年,在浙江省委宣傳部和省文化廳等部門的支持下,她以文化名人身份領銜創辦民營劇團,組建了浙江省第一個由名人領辦、實行市場化運作的民營藝術團—金永玲藝術團,因而成為浙江省第一位吃“螃蟹”的著名演員。她身體力行地走上了利用產業運作、推進藝術繁榮的道路。
勇于探索創新的藝術團團長
金永玲藝術團成立后,該走什么路?要演什么戲?事關改革的成敗、劇團的興衰。關鍵是要走好第一步,金永玲為此進行了大膽的探索。
2001年正好是中國共產黨誕生80周年。“在20世紀60年代歌劇代表作《江姐》曾經風靡一時,我應該讓年輕人觀看這部紅色經典呀,在流行歌曲風靡的氛圍中唱響紅色經典才更為可貴。”金永玲說。于是,她便開始籌劃歌劇《江姐》排練事宜,她先是得到《江姐》原編劇閻肅老先生的認可,然后對原劇本進行了創新式的改編,使全劇更加緊湊、凝練,也更好看好聽。接著她毅然拿出家中的資金并向銀行貸了點款,以個人名義投資100萬元,聘來導演、舞臺設計、主要演職員,風風火火地排練起大型歌劇《江姐》—這是中國民營劇團排演的第一個大型歌劇,她飾演劇中的“女一號”江姐。在排練時她勇于創新,以“紅梅贊”開篇,在S形的活動斜臺上出現了時空倒轉,金永玲飾演的江姐和難友們在鐵窗下含著熱淚繡紅旗,唱出動人心弦的歌聲,傾倒臺下觀眾。
在杭州連演25場之后,金永玲去溫州聯系演出,劇院經理擔心上座率不高,金永玲懇切地說:“我們愿意來試試。”誰知道演出效果出人意料,被江姐精神所感動的觀眾、被金永玲清亮的嗓音所打動的聽眾,沒有一個中途退場。演到江姐英勇犧牲時,一個來自樂清的男性觀眾竟然痛哭起來。演完了,一位女士眼淚漣漣,她帶著抽泣不止的孩子對金永玲說:“能不能和你合個影?”金永玲點點頭說:“好啊!”拍完了照片。這位女士又說:“我這孩子也不停地流淚,觀看《江姐》是教育孩子的好辦法。”
牌子打響后,在山西太原舉行的全國映山紅戲劇大賽向金永玲藝術團發出邀請,請藝術團成員到太原參賽,一大幫子人遠途出差開支大,這對一個民營劇團來說是個很重的負擔。金永玲躊躇再三,還是決定去參賽,為此她還買了一輛大型面包車。在太原,金永玲藝術團先為當地武警慰問演出,爾后又為廣大群眾義演。這讓當地文化部門刮目相看,夸贊不已:“你們不算經濟賬,為浙江文化產業打品牌,改革走到這個份上真不容易啊!”在整個參賽劇種中,只有金永玲藝術團演出的是歌劇,大賽組委會稱贊金永玲藝術團“填補了空白”。比賽結束后,好評如潮。歌劇《江姐》獲得8個獎項,其中5項一等獎,金永玲獲表演一等獎、導演一等獎。為金永玲頒獎的中國文聯領導對她說:“全國那么多‘江姐,你是最完整的一個,無論形象還是表演和演唱,都很完美。”外省演員對金永玲說:“真是巾幗不讓須眉,你們改編得好,演得好!”《江姐》一劇在省內外各地巡演,引起了巨大的轟動,至今演出已逾百場,受到浙江省人民政府的特別表彰。
辦好民營藝術團,不僅在管理、運作中要攻堅克難,敢于擔當,而且在藝術上要勇于創新,精益求精。為此金永玲一步步踐行,嘗盡個中甘苦。
紅色歌劇《洪湖赤衛隊》是金永玲藝術團投資排演的第二部紅色經典劇。該劇講述的是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發生在湘鄂西革命根據地的一段可歌可泣的故事,金永玲在劇中主演洪湖赤衛隊的隊長韓英。她一改以往演英雄人物“高、大、全”的模式,而是從一些貼近生活的細節入戲,將韓英這個人物表演得有血有肉,光彩照人,極具親和力、感染力,許多觀眾是一邊看戲、一邊流淚、一邊受教育。加上演員們扎實的唱功、騰躍多姿的舞蹈,不時引來場下觀眾的陣陣掌聲;背景音樂與舞臺燈光的完美配合,更是讓觀眾們身臨其境地重溫了那段崢嶸歲月。
金永玲還率領藝術團,把《江姐》《祖國頌》《洪湖赤衛隊》等多部紅色歌劇帶進校園,為廣大師生演出,使更多的學生接受高雅藝術的熏陶。據不完全統計,金永玲藝術團組建以來,已走進高等校院為師生演出400多場,為推進文化大省建設作出了貢獻。
2011年9月23日,作為浙江省首部大型原創歌劇,《祝福》在省人民大會堂第一次上演,金永玲在劇中飾演祥林嫂。金永玲穿上了那套灰黑而破舊的布衣,拄著那根當做拐杖的竹竿,歪歪斜斜地靠在門邊。她把魯迅筆下的祥林嫂的獨特形象淋漓盡致地展現在觀眾面前,一下把觀眾帶入了中國封建社會的氛圍中,她的表演得到了觀眾的好評。2012年2月16日晚,金永玲帶著她的《祝福》劇組,登上首都國家大劇院演出:烏篷船、石拱橋、黛瓦房……沒一會兒,金永玲扮演的祥林嫂出場,她步履蹣跚、滿臉風霜,剛唱完第一句,掌聲便如潮水般涌來,有的觀眾在歡叫:“對,祥林嫂就是這個味兒。”演到戲的結尾《天問》的唱段,金永玲蹦出一個華麗的高音,贏得滿堂叫好。
金永玲獲得了成功,作為一個民營劇團的團長,她在繁榮藝術的道路上正越走越遠、越走越好。這正是金永玲的藝術之夢,也是金永玲的執著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