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本公



自1993年1月我國第一個以“慈善”命名的社會團體——吉林省慈善會成立以來,由中華慈善總會和地方慈善會組成的全國慈善會已經走過了二十個春秋。二十年來,慈善會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截至2013年6月,全國慈善會數量增長到1966個;范圍覆蓋大陸地區所有省、自治區、直轄市,全國3219個縣級以上行政區劃制單位中有近2/3建立了慈善會,有些市縣慈善會還把慈善網絡延伸至鄉鎮、村組。這樣一個龐大的慈善組織網絡,多年來開展的慈善項目涉及醫療、扶貧、救災、教育、助殘、助老等諸多領域,為有效補充國家保障體系顧及不到的空檔和救助當前社會保障體系一時無法解決的突發、特困問題,發揮了巨大作用,受到了國家、社會和廣大群眾的贊譽。
慈善會二十年來的發展壯大,與其所處的時代背景和其自身發展模式息息相關?!吨腥A慈善年鑒》作為唯一一部公開、全面、客觀、詳實地反映我國慈善會每一年度慈善事業發展變化情況的大型資料性工具書,收集了大量的資料和數據。2012年《中華慈善年鑒》涵蓋了中華慈善總會和團體會員中以省、自治區、直轄市慈善會為主的136家慈善會的工作情況。在該年鑒即將出版之際,通過分析該年度的資料和數據,我們或許可以管中窺豹,以利對全國慈善會工作整體狀況有所了解。
一、全國慈善會款物籌集情況
(一)137家慈善會全年募集總額逾268億元
2012年,中華慈善總會和團體會員中的136家慈善會(以下簡稱“被統計的137家慈善會”)全年接收慈善款物總額為268.6458億元,比2011年增加46.5058億元,增幅比例為20.7%;2012年支出慈善款物總額為234.34億元,比2011年增加31.03億元,增幅比例為15.3%。
(二)近七成慈善會實現年度款物籌集額增長
在被統計的137個慈善會中,2012年接收款物的數量比2011年增長的慈善會有95個,占69.8%;持平的10個,占7.4%;下降的31個,占22.8%。
增幅超過100%的慈善會有14個,包括:安徽省慈善協會、寧夏慈善總會、大理白族自治州慈善會、南京市慈善總會、吉林市慈善總會、南昌市慈善總會、杭州市慈善總會、銅陵市慈善總會、紹興縣慈善總會、濮陽市慈善總會、宜城市慈善總會、德陽市慈善會、寶雞市慈善協會、河北省慈善總會。在增幅超過100%的14家慈善會中,增幅最高的是安徽省慈善協會,2011年接收的慈善款物為374.3萬元,2012年接收的慈善款物為2.46986億元,增幅比例為5369%。排在第14位的的河北省慈善總會,2011年接收慈善款物為916.78萬元,2012年接收到慈善款物為1853.53萬元,增幅比例為102%。
增幅超過70%的慈善會有6個,包括:蘭州市慈善總會、云南省慈善總會、泉州市慈善總會、武漢市慈善總會、湖北省慈善總會、河南省慈善總會。其中湖北省慈善總會2011年接收慈善款物為1.8104億元;2012年接收慈善款物為3.1135億元。河南省慈善總會2011年接收慈善款物為1.9248億元;2012年接收慈善款物為3.28億元。以上慈善會年度接收捐贈的增加額都超過了億元。
增幅比例為36.42%的上海市慈善基金會2011年接收慈善款物為8.1億元;2012年為11.05億元,增加了2.95億元。
2012年接收慈善款物比2011年降低的31個慈善會中,降幅絕對值較多的廣東省慈善總會2011年接收慈善款物為5.6793億元;2012年接收慈善款物為2.59億元,減少3.0793億元。江蘇省慈善總會2011年接收慈善款物為21億元;2012年為15.78億元,減少5.22億元。
(三)中華慈善總會年度款物籌集增長額逾九億元
作為唯一一家全國性的慈善會,中華慈善總會在2012年共接收社會捐贈款物74.46億元,其中貨幣資金3.44億元,物資折合人民幣71.02億元;全年共支出款物71.12億元,均為公益事業支出。2012年接收捐贈款物的數量比2011年的65.18億元增長了9.28億元,增長幅度為14.2%。
總體來說,2012年全國各地慈善會接收慈善款物的數量、支出慈善款物的數量、實施慈善項目的數量、救助困難群眾的數量比2011年都有不同幅度的增長。這些實實在在的數字說明著這全國慈善會在這一年所取得的成績,說明著慈善會不斷發展的事實。
二、全國慈善會項目運作情況
(一)137家慈善會開展1375個慈善項目,救助1235.7萬人
慈善項目的確立和實施是慈善會的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代表了慈善會的工作水平,反映了慈善會為困難群眾到底做了多少實事。2012年《中華慈善年鑒》中記錄了中華慈善總會及全國136個慈善會實施的慈善項目。其中年度實施項目總數為1375個,比2011年增加35個,增幅比例為1.9%;年度救助人數為1235.7萬人,比2011年增加21.9萬人,增幅比例1.7%。
(二)根據困難群體實際需要確立、實施慈善項目
慈善會慈善項目的確立和實施都是在經過大量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根據困難群體的實際需要確立的。由于立意好、效果明顯,這些項目得到了捐贈者和受助者的普遍歡迎和積極支持。
例如,中華慈善總會在創辦之初,就根據困難群眾反映情況和深入扎實的調研,在崔乃夫會長的主持下確立實施了“為患唇腭裂的貧困兒童免費進行矯治”和為貧困干旱地區實施“雨水集蓄”工程。由于這兩個項目很好地滿足了困難群眾的需求,解決了實際問題,因此具有極強的生命力,至今還在延續,并在發展中吸引了境內外慈善組織的合作。其中,為患唇腭裂貧困兒童免費進行矯治的項目與美國微笑列車基金會合作,多年來引進了12億多元人民幣的資金,無償為27萬多名唇顎裂兒童成功實施修補手術。
(三)在項目實施過程中不斷優化救助方式
當前我國社會經濟形勢迅速變遷,困難群眾對慈善事業的需求也在不斷變化。慈善會在開展已有項目的基礎上廣泛調研,不斷發現困難群眾新的需求點,創立和實施新的慈善項目,為社會提供持續、有效的慈善服務。
舉一個陜西省慈善協會的例子,該慈善會項目的發展就是一個很好的縮影。1996年11月,剛剛被推選為陜西省慈善協會會長的徐山林突然接到一位陌生人的來信,隨信有一份報紙和一千元現金。報紙是1996年11月9日的《羊城晚報》,報上刊發了一篇《擺“舟”上學》的圖片報道,反映的是陜西省安康市松壩鄉住在八一水庫邊上的學生劃著廢舊輪胎漂渡水庫上學的險景。寄信人是一位在深圳打工的陜西安康人。他在信中表明了自己捐款的意愿,請求慈善協會幫助那里的孩子們解決這一危及生命安全的緊迫問題。徐山林看到來信后當即安排慈善會人員深入調查此事,了解到當地修建水庫時把村子與學校的交通隔斷了,使兩千多名群眾出行和學生上學都要涉水漂渡,更讓人痛心的是這期間已有2名學生落水喪生。針對這種情況,慈善協會積極行動,通過慈善募捐以及與當地配合,短短一年里就在陜南貧困山區修建了34座解決村民出行難的便民橋。隨后這種橋越修越多,被老百姓親切地稱為“慈安橋”、“幸福橋”、“致富橋”。
以修橋項目為起點,慈善協會根據陜西省的實際情況,確定了“南橋”、“北水”、“兩扶”、“三助”的工作重點。十五年里,陜西省慈善協會在社會各界的支持下,在陜南修建慈安橋845座,解決40.7萬人涉水渡河的困難;在陜北修建慈安水窖5748眼,打井92眼,建人飲工程4處,解決了3萬多人飲水困難。在貧困地區修建中小學校150所,解決4.52萬名中小學生就讀的困難。資助貧困地區衛生院177所。資助貧困大學生1627名。資助各種重病患者手術和治療14123人。并對2308名殘疾人進行技術培訓,幫助他們走上自食其力的人生道路。
這僅僅是全國眾多慈善會項目工作的一個,僅僅是無數發光體中的一點。通過具體的了解這些慈善會慈善項目確立和實施的情況,我們可以對全國慈善會工作有更直觀的認識。
三、慈善會規范化管理情況
慈善會自創立之日起就十分重視自身建設,并根據社會發展的實際需要不斷改革創新。
(一)中華慈善總會:以內部制度建設為主線
1994年中華慈善總會在組織機構建立的同時,就本著高效、廉潔的原則建立了相應的規章制度(《中華慈善總會章程》、《中華慈善總會創始基金章程》、《中華慈善總會創始會員辦法》、《財務管理制度》、《人事管理制度》、《會議制度》)和其他相應的內部管理制度。在近20年的發展中,中華慈善總會根據形勢的發展變化不斷健全、改進、創新各項規章制度,以規范、指導總會各方面的工作。
近些年來,中華慈善總會更是將制度建設視為內部建設的主線。如在2010年,中華慈善總會第三屆理事會就重新修訂和制訂的十項管理辦法和四項工作規定,為籌募管理、捐贈物資管理、境外捐贈物資申報海關免稅、項目管理、財務管理、基金管理、專項基金管理、接待外事來訪工作、國際合作項目管理、檔案管理、特大自然災害等救助應急預案方面做出了新的規定,解決了新的矛盾、新的問題。2012年,中華慈善總會從管理制度、操作流程入手,對項目、基金進行了全面梳理,結合自身實際工作,修訂了《費用支出管理規定》、《發票管理規定》等十余個內部規章,從管理上建立起了基本財務制度框架,同時在實踐中逐步規范會計行為和財務程序。正是在制度建設的推動下,中華慈善總會先后順利通過民政部民間管理局、財政部票據管理中心的年檢,會計師事務所的年度審計,并完成了重點項目的年度專項審計工作。
(二)各地慈善會:改革創新,逐步規范
不僅僅是中華慈善總會在進行著制度改革與完善,全國各地許多慈善會也在組織、管理方面不斷改革創新。2012年《中華慈善年鑒》的附錄中就記載了當年一些慈善會新出臺的管理的辦法,比如:上海市慈善基金會專項基金管理辦法、內蒙古自治區慈善捐助管理辦法、寧波市慈善總會關于小額冠名慈善基金的實施辦法、寧波市慈善總會關于監事開展監督檢查工作的暫行辦法、福建省慈善總會慈善項目管理規定、宜城市慈善總會冠名基金管理使用辦法、宜城市慈善總會關于小額冠名基金管理試行辦法、宜城市慈善總會資助社會慈善公益項目管理試行辦法等。這些規章制度為各地慈善會在不斷變化的發展形勢中,提供了規范化運作的根本保障。
四、全國慈善會發展模式
隨著慈善事業的發展,我國慈善組織呈現出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喜人態勢。在這個過程中,慈善會以其令人矚目的成績和與眾不同的特點,吸引了諸多注意力。就概況而言,中華慈善總會以及各地慈善會,發展模式也是不盡相同的。
(一)中華慈善總會:始終堅持民間性
從中華慈善總會創立之初,時任會長崔乃夫和時任民政部分管副部長的閻明復在慈善總會的發展方向上就有著明確的見解:就是要辦一個有別于政府、立足于民間的獨立的慈善機構,要建立一套不同于政府的運作機制,在財務、人事上保持獨立。近20年來,中華慈善總會經過崔乃夫會長的開綱契領,經過閻明復會長的開創局面,經過范寶俊會長的開拓進取,真正實現了“無一分財政撥款,無一個行政事業編制,無一個現職公務員”,成為純民間社會組織的典范。
慈善組織保持民間組織的特色,不等于不要黨和政府的監督、指導與支持。中華慈善總會自成立以來就一直將黨和政府的關懷和指導視為發展的基本保障,并從中受益匪淺。
(二)各地慈善會:探索適合本地實際的模式
各地慈善會在組織性質上不盡相同。有的和中華慈善總會情況相同、相近,是獨立的民間組織;有的是當地民政部門的一個機構,慈善辦和慈善會是一塊牌子兩套人馬;有的是財政撥款的事業單位;有的是自收自支型的事業單位。
在人員組成和管理上,地方慈善會也隨著組織架構的不同而有所差異。在一些慈善會的工作人員中,有在職的公務員,有事業編制的人員,也有社會招聘的人員。此外,各慈善會主要領導人的構成也不盡相同。有些慈善會是由現職的人大、政協、民政等領導同志兼任會長,也有些是從黨政領導崗位退休后在慈善會擔任主要領導。
各地慈善會的發展模式是根據各地的實際情況確定的。衡量其是否合理的標準應當是:是否符合當地的客觀實際,是否有利于促進當地慈善事業的發展進步。對于一些地方慈善會與政府特別是民政部門關系密切的現象,應從現實情況和歷史沿革進行分析。民政部門對困難群體的情況大多掌握得比較全面深入,發生重大災害時,對災情也有迅速及時的把控。在過去和目前一些地方,慈善會工作如果完全脫離政府的民政和其他相關部門是很難做好的。
(三)發展趨勢:逐步建立現代社會組織體制
慈善會現有的體制、機制發揮過并繼續發揮著積極重要的作用。但是隨著形勢的發展,慈善會在自身發展模式上也需要不斷革新,與時俱進。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要“加快形成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社會管理體制”,“加快形成政社分開、權責明確、依法自治的現代社會組織體制”,這表明社會管理體制改革已經列入日程,并且對慈善組織建設提出了明確要求,建立現代社會組織體制將是慈善會不斷發展壯大的必由之路。
對于各地慈善會的發展和改革,特別是當前一些地方慈善會仍然存在的行政化問題,我們的觀點是:一、理解,在一些地方,慈善組織的發展尚離不開政府的推動或支撐,與其坐待緩慢自生,不如在初始階段由官方推動;二、引導,由于社會組織發展的大潮流是政社分開,最終都要走向純民間社會組織的道路,因此提倡早作準備、積蓄力量、提前謀劃、形成機制,防止一旦斷奶后無力生存;三、尊重,中國國情復雜,各地情況不同,在慈善會的組織建設上不能一刀切,何時能實現政社分開、從政府部門中剝離出來,完全尊重各地從實際出發作出的決策。
從2012年《中華慈善年鑒》反映的資料和數據中,我們可以深切地感受到我國慈善會在整合社會慈善資源、救助困難群眾,探索適合中國慈善事業的可持續發展模式,發揮慈善事業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的作用等方面,做出了應有的貢獻??吹竭@些發展與成就很重要,可以增進全社會對慈善會的了解和認識,增強慈善會自身的自豪感和進取心。但同時,我們也要看到,慈善會在體制、機制方面的改革、創新的任務還很重、很迫切。這就要求慈善會不斷改革創新,依法自治,使其通過提供良好的慈善公共服務產品來滿足社會需求。而這必將促使慈善會在內強素質、外樹形象方面下更大的功夫,依靠健全的組織機構、規范的專業服務,貢獻社會,從而吸引更多社會公眾的更大支持,壯大獨立生存與發展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