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采訪組
華英在成長為世界級禽類企業的過程中,整個企業的生存時刻與農戶的利益緊密相關,從而帶動了一方產業大發展,帶動了一方百姓富裕安康。
22年,華英集團(以下簡稱華英)以河南省潢川縣為中心,蹣跚起步,從一只鴨子開始,實現了“中國鴨王”“亞洲鴨王”“世界鴨王”三級跳。如今,在河南省提出加快建設農業產業化集群的大背景下,如何由數量擴張向質量提升轉變,華英再次走到了十字路口。
小鴨帶動大產業
在潢川縣產業集聚區,記者發現方圓大概10平方公里內,隸屬于華英從事孵化、禽類加工和羽絨制品的工廠就有十幾家。居高望遠,散落在花木叢林中一處處整潔氣派的廠房與自然融合,構成幅幅美妙畫卷,不覺讓人眼前一亮。
華英董事長曹家富不能忘記,這一轉變之初始于1991年,當鄧小平南巡講話的春風吹遍神州大地時,曹家富感受到了黨中央改革開放的決心,他看到了希望,有了信心。于是,他和自己的老伙計們一起開始了未知的創業之旅。
1991年伊始,華英小步慢跑,連續實施5期大的工程,神奇的蛻變歷程于此啟程。在曹家富的帶領下,華英大力實施項目帶動、創新帶動、服務帶動戰略,產業鏈條進一步拉長,產品附加值進一步提高,鴨產業的關聯度和集中度進一步得到提升,形成了凍品、生鮮品、飼料、羽絨等完整的產業加工體系。在立足潢川的同時,不斷將“華英”模式向外延伸,分別在省內的淮濱、淮陽,山東單縣,江西豐城組建了分(子)公司,進一步提高了華英的規模、效益和品牌影響力。目前華英擁有1個祖代鴨場、7個父母代種鴨場、8個種雞場、126個大型標準化養殖基地、7條肉鴨屠宰加工生產線、4條熟食生產線、4條肉雞生產線、7條飼料生產線、2條羽絨生產線,逐漸發展成為一家以櫻桃谷鴨為主,集育種、養殖、加工、熟食、飼料及羽絨加工等系列化生產于一體的國家大型禽類食品加工企業。2009年12月,華英農業在深圳證券交易所成功上市,是中國鴨行業第一家上市企業。
22年,華英以潢川縣為中心,從一只鴨子做起,實現了“中國鴨王”“亞洲鴨王”“世界鴨王”三級跳。華英的快速發展被業界稱為“華英速度”“華英現象”。
為此,中央、省、市有關領導多次給予高度評價,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曾經在考察華英時指出,華英在農業產業化這個運行模式中,是最完善,最徹底的一個企業。
“我們華英是一個完整的一條龍鏈條。從祖代鴨、父母代鴨再到商品鴨,從鴨苗到防疫飼料都在我們的控制之下。最近3年,提出來的集群發展戰略,對企業的發展很有好處,原來一個企業的時候,眼界往往是盯在自己身上,實施集群發展以后,也促使我們把眼光放得更遠。”華英副總經理梁振國介紹說,華英人雖“身在此山中”,卻又跳脫于外,他們早把眼光放在了別處。
質量體系贏“商戰”
“誰砸華英質量的牌子,華英就砸誰的飯碗。”曹家富一談到產品質量問題,總是如此嚴厲。曹家富的嚴厲不僅是因為產品質量是企業的生命線,也源于華英的一段傷心事。
1993年,華英第一條生產線建成投產,憑借櫻桃谷鴨的品種優勢和產品內外質量均一,華英很快成為南京桂花鴨集團的肉鴨供應商。然而,就在當年8月16日,曹家富得知南京桂花鴨集團突然反映華英產品有質量問題,可能混雜了殘次品。平時一貫溫文爾雅的曹家富震怒了,他下令馬上召回該批次產品。殘次事件發生的第三天,華英高管現場辦公會在一個生產車間召開。會上,曹家富提出:“誰砸華英質量的牌子,華英就砸誰的飯碗!”
從那一天起,每年的8月18日成了華英的“恥辱日”,每年的8月18日至9月18日成為華英的質量宣傳月。華英每年都會從產品質量、食品安全、規范管理等方面尋找主題,進行質量宣傳,以達到牢記昔日恥辱、確保質量第一的目的。
從那一天起,華英人都把產品質量看作是企業的生命線,投入巨資精心呵護。為確保質量,華英先后引進了美國、英國、荷蘭、德國等農牧業發達國家的現代化生產線,添置了智能化、數字化的動力設備、加工設備、孵化設備和高精度的檢測設備。在以潢川縣為中心的500多平方公里無疫區,華英建立了可養殖1800多萬只櫻桃谷鴨的大型養殖場;投資1000多萬元采購了先進的檢驗檢測儀器,完善并建立了化驗中心、保健中心、藥品中心、消毒中心等四大中心,加強了對源頭養殖、飼料原料、檢驗檢疫等關鍵控制點的監控,使華英的檢驗檢測技術和手段上升到了一個新高度,為生產優質、安全、放心的產品提供了可靠保障。
1994年至今,隨著食品安全意識的逐步提高,產業規模逐步擴大,高標準的質量安全體系也逐步建立。現在不僅有ISO9000質量安全體系,還建起了ISO14000的環境管理體系。圍繞這些食品安全體系,各環節都在諸體系的控制之下規范運作。
在華英人眼中,質量就是品牌的縮影,從生產到銷售上千個崗位,每一個崗位都有自己的操作規程,從養殖到加工數百個現場,每一個現場都有專門的質檢人員。
從“河南出口名牌產品”到“國家無公害農產品”,從“全國三綠工程暢銷品牌”到“中國馳名商標”,從“中國名牌產品”到“中國名牌農產品”,再到在世界農業食品行業占據一席之地,如果華英沒有這漫長的20多年的打磨,在日本、韓國、新加坡、加拿大、美國、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這個世界餐桌之上,怎能有這滲透脾胃的鴨骨奇香?
華英模式惠民路
華英以品質打天下,以品質贏天下,隨著“華英模式”的升華和集團實力的增強,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惠民路。
華英快速做大做強的可圈可點之處,就是為人稱道的“公司+基地+農戶+小區”產業化運作的“華英模式”,率先實行了訂單農業,首先與農戶建立有效的利益聯結機制。以合同形式規范了雙方的權利義務關系,制定并完善了“五保一扶一優”“四專一卡通”等養殖優惠政策及服務措施。
這些政策的確立,使農民經營的靈活性、積極性和集團集約化經營的優勢得以充分發揮,既保證了集團有穩固的原料基地,又保證了廣大農民的普遍增收。曹家富鐘情于這一模式,除了十分契合企業發展,還有更深層的原因。他說:“我本身就是農民,生在農村,長在農村,沒有農民,就沒有我們的企業。華英的發展離不開農民,更希望能反哺農民,讓農民過上富裕的生活。”
正如曹家富所言,華英在成長為世界級禽類企業的過程中,整個企業的生存時刻與農戶的利益緊密相關,從而帶動了一方產業大發展,帶動了一方百姓富裕安康。
2009年4月,時任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在考察華英后感慨地說:華英的定位非常好,政府部門要大力支持這些企業的發展,企業也要抓住機會,帶動更多農戶脫貧致富。
截至目前,社會養殖小區及養殖場遍布潢川縣周邊7個縣市、26個鄉鎮,100多個行政村,共有社會養殖近800戶,面積200萬平方米,年可出欄商品成鴨1.2億只。華英共輻射帶動周邊地區近萬農戶,1.5億多人直接通過華英產業集群相關產業實現脫貧致富奔小康,農戶年增加收入均在2萬元以上;間接帶動20多萬人增收,共實現綜合社會效益50億元以上。
“世界鴨王”再布局
如今,農業產業化集群建設正在潢川縣這個傳統農區和革命老區綻放。潢川縣農業局黨委副書記宋帆介紹說:“我們縣重點培育了5個農業產業化集群,最大的一個就是河南華英禽業產業化集群。它最有優勢的地方就是產業鏈比較完整,光產品就有好幾百種。”
誠如此言,如今,華英產業集群內相關聯單位產業鏈環環相扣,結構嚴密完整,配套科學合理。
華英祖代種鴨公司是整個生產鏈條的第一個環節,也是目前中國最大的櫻桃谷鴨父母代種苗種蛋供應基地。華英種鴨孵化場是專門孵化商品鴨苗的重要場所,在這里父母代鴨苗經過精心飼養,然后產蛋,最后孵化出精品鴨苗,商品鴨苗再經過投放進入養殖環節,最終培育成合格的商品成鴨。飼養鴨苗特需的飼料均有華英飼料公司負責提供,保障了養殖環節的安全。
華英禽業產業化集群內的加工環節主要來自于華英禽類加工廠。河南華英櫻桃谷食品有限公司主要致力于以鴨產品為主的熟食精深加工,年熟食加工能力達6萬噸,可實現產值8.5億元。物流服務環節內,物流服務中心公司擔負著華英集團禽苗配送、成禽回收、產品外銷、物流暢通的任務。華英禽產品經過檢驗合格,通過運輸車輛源源不斷運往國內外市場,為華英參與市場競爭提供了有力保障,是豫南規模較大的專業物流運輸公司。
目前,以華英為龍頭,整個鴨產業集群已具備了年出雛禽苗1.2億只,年屠宰加工鴨1億只、肉雞8000萬只,年產飼料120萬噸、熟食6萬噸、羽絨2萬噸的生產能力。
“作為中國禽肉產業鏈整合商,我們堅持以誠信為立業之本,以創新為興業之魂,以開放為發展之道,打造現代農業產業鏈。我們在種禽繁育、屠宰加工、飼料生產、熟食加工、羽絨制品、商業物流等業務板塊迅速發展,產品結構日益完善,經營業績穩步提升,品牌影響不斷擴大,行業地位更加鞏固。”曹家富在一次大會上描述了如此愿景。
業內人士分析,包括禽肉行業在內的所有大型企業,無一不是通過產業化集群產業發展起來的,華英模式亦是如此。目前,華英聚焦禽肉行業,通過產業鏈向全國快速延伸,前景可期,效應逐步顯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