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麗
隨著我國扶貧計劃和惠農政策的實施,我國農村公路建設進入空前發展時期。特別是國家交通運輸部自1995年后對河南洛陽實施了重點對口扶貧,洛陽農村公路建設得到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十幾年來,通過對洛陽各縣農村公路改造、提升,逐步實踐通達、通暢,使鄉鄉、村村都通了四級以上油(砼)路,為振興洛陽農村經濟快速發展和廣大群眾脫貧致富創造了良好條件。
洛陽位于豫西,大部分地處山區或深山區,其突出特點是坡陡,彎急,路基窄,路況差,地形復雜,改造工程量大,不利因素甚多,對農村公路建設工程的實施帶來相當難度。現以某鄉村公路改造工程為例,列舉在農村公路建設中一些典型問題與解決思路,以供參考。
一、工程概況
豫西地區某鄉村公路,是連接三個鄉(鎮)的一條重要縣道,又是發展當地旅游事業的一條重要通道,并且是當年度重點扶貧工程項目,建設投資上千萬元。該路段全長29.2公里,原為等外砂石路,路基寬4~5米,路面坑洼不平,彎急坡陡,臨河傍山,地形復雜,且防護能力差,每到雨季,滑坡、水毀,交通中斷,嚴重影響當地廣大群眾的生產、生活。該工程施工圖設計按山嶺重丘三級路標準。道路沿線植被較好,為了保護沿線原始生態環境,平面走向基本沿原路布設,路基寬7.5~8米,路面寬6米,最小轉彎半徑15米,最大縱坡8%。路面結構為20厘米灰土砂礫底基層+水泥穩定級配碎石基層+4厘米瀝青碎石面層。該工程分兩個階段實施,路基拓寬改造工程于頭年秋后進行,由地方政府組織民工建勤完成。路面工程于4月開工,于當年10月底完工。經交竣工驗收,質量評定為優良。
二、項目實施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路基改造工程量大,組織實施難度較大。因道路沿線均為高山峻嶺,坡陡彎急,原路基過窄,按設計標準,改造量較大,又因工程為扶貧性質,資金缺口較大,這是該項目的首要難題。
工程沿河道走向,防護能力差。該工程大部分路段沿河道走向,路基臨河傍山,特別到雨季,山洪暴發,水毀滑坡,對工程造成極大危害。影響到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因此,要求工程提高防護能力,完善排水設施。
部分地方性材料采集困難,質量難以保證。受客觀條件限制,一些地方性材料天然沙礫石需就地采集,但因河道沿線天然砂礫缺乏,且粒徑偏大,級配不合理,不能滿足工程需要。
施工組織不易協調,交叉施工影響作業效率。該工程沿線地域狹窄,路線長,出口少,施工期間車輛通行困難,材料進場與施工相互干擾,難以協調,有的標段還會造成停工待料,影響正常作業。
三、解決思路
該工程項目完成后,既解決了當地群眾出行難的問題,充分體現了“執政為民”“服務三農”的政策,為當地群眾打開了脫貧致富大門;同時,也為河南省鄉村公路建設提供了解決思路和寶貴經驗。
(一)做好前期工作,奠定良好基礎
搞好施工圖勘察設計。設計人員充分調查,向當地群眾了解人口通行現狀、水文地質條件等,充分論證設計方案,優化施工圖設計,特別加強了防護排水設施。施工圖設計完成后,交通主管部門組織專家進行施工圖評審工作,提出修改意見,進一步完善設計。
組織民工建勤進行路基改造工程。鑒于路基工程土石方量大,防護砌筑量大,涵洞排水設施多等情況,為加強工程領導,解決資金短缺等困難,成立工程指揮部,注重發揮地方政府和廣大人民群眾的積極性。組織民工建勤,發動沿線廣大群眾,人人參戰,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分段包干,突擊會戰,保證了路基改造工程如期完成。
組織當地群眾采備天然沙礫料。在路面工程開工前,組織安排沿線群眾采備天然沙礫料,堆放于路的一側,以備底基層使用。這樣,既有利于緩解資金不足的矛盾,又可減少路面施工各標段相互干擾。
搞好招投標,擇優選施工、監理單位。鑒于路面施工專業性強,質量要求高,為確保工程質量,則通過組織招投標,選定實力強、業績好、有經驗的施工、監理單位,承擔路面工程施工、監理任務。
(二)加強組織領導堅持文明施工
建立健全工程組織指揮機構。為加強該工程建設中的組織領導,由縣、鄉兩級政府主管領導及有關部門負責人組成工程指揮部。各承包單位設立項目部,明確3項負責人,建立例會制度、評比制度、獎懲制度等。
各項目部均實行崗位責任制。主要是目標責任圖標上墻,如組織機構圖、工程進度圖、晴雨表等。各標段現場設立責任牌,表明建設、施工、監理等單位責任人;各項目負責人和施工操作手均掛胸牌、帶臂章,做到人人崗位明確,責任明確。
加強各單位、各部門、各環節的組織協調。若遇到矛盾,施工受阻,有人負責處理解決。如征地、拆遷、賠償等方面,由鄉、村領導負責協調。各標段施工期間運料與施工發生干擾影響,由指揮部負責協調。
(三)健全質量保障體系,確保工程施工質量
市設由質量監督站,現場設有監理部(組),各標段項目部設有工地試驗室及自檢人員等,形成三級質量管理體系。
現場從事技術、監理、實驗等專業技術人員均由從業資格的有資質人員擔任。并在開工前進行專業培訓,考試合格者,才能上崗。監理人員實行全方位、全過程、全天候的“三全”管理,并擁有質量否決權、計量支付簽字權。他們嚴格按規范要求,隨時進行各項指標抽驗。堅持上道工序未經檢驗合格,不得進行下道工序等原則,以確保每道工序合格,不留質量隱患。
嚴格控制原材料質量。各種進場材料,均送質監站檢驗,合格者方可投入使用。對天然沙礫等地方性材料,如遇級配不好、粒徑偏大等不合格者,則采取檢出、砸碎、調節等補救措施。
工程完工后,進行自檢和報驗,由交通主管部門組織有關單位負責人及質檢人員,組成交工驗收委員會,對工程進行交工驗收、質量認定。并規定質保期為一年,再組成竣工驗收委員會,進行竣工驗收。
作者單位:洛陽市農村公路管理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