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新民
一、農村勞動力培訓工作現狀
河南省浚縣轄7個鄉鎮、4個街道辦事處,452個行政村,12個居委會,縣域面積966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07.6萬畝。全縣總人口66.5萬人,其中農業人口48.5萬人,現有農村勞動力40余萬人。農村實用人才35.2萬人,中專及以上學歷的8619人,高中學歷29091人,初中學歷163772人。農村實用人才帶頭人4576人,其中村組干部3648人,農民專業合作組織負責人523人,大學生村官318人,其他87人。
浚縣現有勞動就業訓練中心、職業高中、農業高中等培訓機構17家,勞動就業訓練中心可容納2500人同時參加培訓,涉及縫紉、電子、電器、電焊、機械加工等15個技術專業;職業高中開設農村電氣技術培訓班2個;農業高中開設種植專業、養殖專業兩類培訓班6個班級。該縣每年培訓農村實用人才1.5萬人,其中種植業、養殖業、農機服務、農村經營管理等培訓2000人,其他1.3萬人。
二、農村勞動力培訓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
1.人才數量不足。浚縣農村實用人才缺乏,而且分布不均,示范帶動作用不明顯。農村實用人才較多集中于第一產業,年齡趨于老化,不少人年齡在50歲以上。農村實用人才存在青黃不接的現象。
2.文化素質偏低。實用人才中,中專及以上學歷的不足30%。文化的缺陷對農村人才學習新知識、新技術有很大影響。浚縣農村實用人才工作缺乏科學規劃,培養滯后,自由發展,有而不尖,難以滿足農業和農村經濟快速發展對高級人才的需求。
3.培訓模式單一。目前,實用人才大多是自然成長起來的“土專家”,有專業技術職稱的不多。浚縣農村人才主要依靠農業技術推廣機構、農業廣播電視學校、農業職業學校和自學等方式來培養,缺乏系統化培訓規劃,影響了人才建設的速度和質量。
4.農村勞動力培訓缺乏政策引導和支持。浚縣的農村專業技術人大多數以自主創業或外出打工為主,沒有統一的組織和管理。在政策和項目資金上也很少扶持,以自生自滅的方式存在,不利于專業人才的穩定和持續發展。
三、農村勞動力培訓工作的對策
當前,浚縣農民對培訓的需求有種植業中的作物病蟲害防治、田間管理、新品種引進和推廣等技術,養殖業中的對家畜的病蟲害防治技術等。高中、初中畢業的學生需要進行電子、服裝、加工、服務行業的培訓。此外,農民還迫切需要那種在農閑季節能夠創業致富的勞動技能型培訓。
1.提供政策支持。實用人才的選拔同其職稱評定相結合,使有一定技術專長并發揮作用的“土專家”“田秀才”享有相應的待遇。對農村實用人才創辦的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的項目,要重點給予扶持。
2.提供技術支持。充分發揮農業專家、科技人才的技術帶動優勢,開展科技下鄉和專家與實用人才結對幫扶活動,組織涉農專家現場指導,上門服務,及時幫助實用人才解決在生產、經營中的技術難題。
3.提供資金支持。在資金和項目上向農業大縣傾斜,對特色農業開發和有較大發展潛力的項目,要積極爭取金融部門的支持,使農業小額貸款向實用人才創辦的示范基地傾斜。同時,通過設立實用人才發展基金、成立實用人才互助會等形式,鼓勵社會各界、大中型企業和外商投資參與培養農村實用技術人才,逐步建立起政府、企業、農民相結合的投入機制,多渠道籌集資金。
4.提供機制支持。農村實用人才培訓工作是一項綜合性很強的系統工程,需要政府的規劃、組織、引導、示范和協調,任何一個職能部門都不可能獨立完成這項任務。建議從中央到基層建立由黨政分管領導牽頭,由人社、財政、農業、教育、工信、文廣等多部門參加的“農村實用人才培訓領導小組”,統一領導和組織農村實用人才培訓工作。
作者單位:河南省浚縣農業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