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德本 王桂華 黃榮俊
在五千年青墩新石器遺址海安縣南莫鎮青墩村,有一位63歲的老人,十年來不間斷地幫助孤寡老人、貧困學子和特困家庭,用自己的行動傳遞著愛心與溫暖,贏得了“慈善部長”的美名。他的名字叫陳茂榮,是海安縣優秀黨員、文明新風典型、雙擁先進個人,南通市扶貧先進個人、關工先進個人。在十年愛心慈善之路上,繼創設了“春節——溫暖節”、“中秋——敬老節”后,今年他又創建了“清明——慈善節”。
4月4日清明節一大早,海安縣南莫鎮青墩工業園私營業主陳茂榮將價值3000多元的魚肉、水果等送到了沙崗敬老院,向100多位孤寡老人獻上了自己的一份愛心。看到老陳又來看望慰問他們,老人們都從房間里走出來,連連感謝,盛贊陳老又增加了“清明——慈善節”。
今年67歲的陳茂榮是一名烈士子女,3歲時,父親為革命獻出了寶貴的生命。近年來,陳茂榮從事個體鋁冶煉加工,生意做得紅紅火火。致富之后,他一直熱心公益事業,逢年過節就到敬老院看望慰問五保老人,這已成了他雷打不動的慣例。近幾來,他先后為孤寡老人、特困學生、貧困戶等弱勢群體以及當地修橋鋪路等公益事業累計捐款超過了30萬元。今年是陳茂榮父親誕辰90周年,他原打算清明節期間為父親操辦冥壽,好好熱鬧一番,但考慮到目前全國上下都在提倡文明節儉,于是就決定取消這一計劃,父親誕辰日在父親墳頭放上幾束鮮花以表悼念之情,這樣既節儉又環保。省下的錢,他購買了一些物資送到了敬老院。
隨后,陳老又將去年領取的政府補助烈士子女的生活補助金、歷年獲得的榮譽獎金、再加上戒煙款計5000元送交教育關工委,以“春苗助學基金”的名義,專項用于愛心助學,資助寒門子弟讀書求學。陳老表示,每年他都會捐出自己烈士子女的生活補助金,專門補助農村貧困學生求學求知,以弘揚烈士父親的不朽精神,造福家鄉一代代新人。
今年讀高三的陳春如是陳老“春苗助學基金”的第一個受助學子。他家境十分貧困,爺爺奶奶都是殘疾人,父親由于肢殘患上了精神疾病,母親是家中唯一的頂梁柱,可是上高二那一年,母親又出了車禍。得知這一情況后,陳茂榮立即資助陳春如同學,想方設法幫助她完成學業。
南莫中學的負責人告訴記者,陳茂榮從他的孫子上小學的時候就開始資助貧困學生,如今他的孫子已經在南莫中學上高二了,十多年來他的資助一直沒有間斷過。從最初的一年資助5個學生,每人500元,到現在每年資助10名學生,資助金額也上漲到1000元。
除了學校,敬老院更是陳茂榮重點資助的地方。在陳茂榮愛心的感染下,很多生意上的伙伴也自發來到敬老院,看望老人、幫助老人改善生活條件,讓老人們安度晚年。
作為一名企業家,從原材料到成品,所有的成本核算,陳茂榮都很“摳門”,常常是算盤撥了又撥,一分一厘不含糊。可是,十多年來在行善方面究竟花了多少錢,老人卻從來沒有計算過。
近年來,省市縣黨報黨刊、文明網、電臺電視臺等主流媒體,多次宣傳報道陳茂榮“愛心慈善10年路”的感人事跡,傳播了蘇中水鄉“人為己任,善與人同”的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