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逸


還沒來得及感受湘西小鎮的風情,她就要把我拒之門外了!
“為了規范鳳凰旅游市場秩序,加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力度,保障游客和旅游經營者的合法權益”,湖南湘西鳳凰縣制定了《鳳凰縣旅游景區門票管理辦法(試行)》,湖南湘西鳳凰古城從4月10日起實施進城就收取148元通票制度,這意味著曾經被窮游族、學生族鐘愛的鳳凰古城將告別免費時代。
進一座城要交費就像并不是所有的大學都能隨便參觀一樣,主事者振振有詞,在外界看來卻充滿爭議!因為總有一些問題不是“對與錯“那么容易分辨!
誰不在乎收費?
進城就收148元通票,鳳凰副縣長說,“過段時間再看看,很多人不在乎門票多少的”。
《長沙晚報》:統計數據顯示,2012年全國城鎮居民月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村居民月人均純收入分別為2047元和660元;湖南省還低于全國平均水平,分別為1777元和620元。148元的門票,接近于湖南當地一個農民月純收入的四分之一。你說這樣的門票價格,普通游客會不會在乎?
148元門票,對誰來說可以“不在乎”?相對有錢的人,公費旅游的人,他們對旅游消費價格不敏感,可能也不那么“在乎”。
“收費就能加強管理嗎?”
鳳凰縣政府說,規范景區管理不僅僅是收費,根本目的也不是為了收費。實行同一門票只是系統管理中的一個環節,新的管理服務體系包含了“統一門票管理、統一游客換乘、統一市場營銷、統一售后督導”等一系列工作。
《錢江晚報》:收費有助于加強管理嗎?免費或者少收費就管理不好嗎?這幾年不少景區票價越來越高,但游客體驗滿意度并未明顯提升,景區臟亂差、黑導游橫行、商鋪宰客等行為屢禁不絕,游客“花高價買罪受”的情況比比皆是。此外,由于消費者旅游需求旺盛、風景名勝區稀缺,門票漲價對需求的調節作用并不明顯。
《環球時報》:從旅游者來說,鳳凰屬于社區型景區,去鳳凰主要是欣賞古城風貌,體驗最接近古代生活和商業的氛圍。收門票后古城就變成死的景區,雖然便于管理,但“旅游體驗”就走了樣。上海的七寶古鎮,也曾因收取門票導致游客銳減,使得街區的商業收益非常差,最終在眾多商戶抵制下,取消了門票收費。鳳凰古城的門票能走多遠,同樣需要時間的考驗。
《大眾日報》:門票風波年年有,今年漲價尤其多。但最讓我關注和印象最深的還是鳳凰古城這件事,它做得尤其“過分”,而且比較典型,出現了新問題。解決“門票經濟”的核心在于解決管理體制問題。目前景區的管理體制,主要有三種:資源管理、行業管理、目的地管理。不在管理體制上徹底解決問題,中國的“門票經濟”話題永遠無止境。
“值得商榷的改革”
當輿論一邊倒地批評鳳凰走入“門票經濟”誤區時,當地政府一再強調,此舉是為整合經營規范管理,為了鳳凰縣旅游業的長遠發展,“毅然選擇改革是必要的、必然的”。門票“新政”是鳳凰“涅槃”的必經之路。
胡錫進(《環球時報》總編輯):鳳凰古城從免費進入改收門票,連古城的部分民眾也鬧事抗議,說明這項所謂“改革”是當地政府的壞決定。收門票打亂了鳳凰古城的原有生態,會把它從勤奮樸實的活生生小城市引向吃門票的墮落。中國景點收門票堪稱全球最貪婪,跟搶劫游客差不多了。有一天是不是連進西安城、桂林城,甚至進北京都要收門票?
楊于澤(媒體人):“鳳凰關門收錢是一場政府下海的偽改革。”可以肯定的是,憑票進城的所謂“新政”不是改革,而是明顯的倒退。過去,游客于鳳凰古城自由來去,帶動了當地旅游服務業,民間從業者賺錢,政府稅收廣進。現在把古城與當地南華山神鳳景區捆綁售票,每張票政府凈得三成,實際上是政府“親自”下海經商。這在改革取向上是明顯的倒退。
《錢江晚報》:旅游經濟正從“觀光經濟”向“度假經濟”、“休閑經濟”升級,包含門票消費、酒店餐飲、休閑度假、商務會議等在內的旅游產業鏈正越拉越長。杭州西湖等景區已實行免費,浙江烏鎮等景區門票價格多年未動,但當地旅游產業的蛋糕卻越做越大,地方政府也不曾因一些飽受爭議的漲價事件而面臨公信力受損的風險。
鳳凰古城增收門票,不少商鋪卻面臨收入下降。權衡得失,這筆賬對當地政府來說未必劃得來。與其直接“與企爭利”,不如“放水養魚”。鳳凰古城一商戶接受電視臺采訪時說:“哪怕政府多收點稅,我們也愿意。不能這樣讓游客不愿來。”這位“厚道”商戶的話,值得政府好好聽取。
“這是在與民爭利!”
4月11日,鳳凰古城實行“一票制”第二天,大批商戶和當地居民因不滿“一票制”政策關門歇業,同時聚集在古城北門碼頭附近。鳳凰縣政府回應:4月11日古城景區內出現的停業和聚堵,根本原因是部分群眾在利益調整中出現擔憂,也不排除受到了少數人的鼓動。
@“袁裕來律師”:“鳳凰古城(4月)10日開始收費,每張門票148元,政府獲利60元,游客驟減,商戶聚集縣政府抗議。(4月)12日,政府與100多家客棧老板座談,副縣長說,這幾天游客冷清,大家過段時間再看看,很多人不在乎門票多少的。”“如果‘五一游客很多,就會造成誤導,你能不去鳳凰古城嗎?”
@“__Mr丶Qdi”:本來預計7月沿湖南高鐵路線出游的,長沙——張家界——鳳凰古鎮,“現在不去鳳凰了,堅決不去,我也勸我身邊的朋友不要去。”
@新華社中國網事:“鳳凰‘門票錢冠冕堂皇的解釋難掩‘與民爭利事實”。原來進城不要錢,要不要游覽景點、住宿購物,游客自己看著辦。現在,不管進城干啥,一律先交148元“進城費”。鳳凰稱這是“為規范市場”,“保護游客利益”,“政府會幫助商戶渡過難關”,冠冕堂皇的解釋之下,明明是與民爭利的事實。
《錢江晚報》:要加強景區管理、提升景區服務,不是從彌補管理漏洞、改革體制機制入手,而是老想著利用“價格杠桿”從民眾口袋中“撬”錢,不說是能力缺失下的“懶政”,也是逐利動機下的“與民爭利”。這樣的糊弄,要不得。
“他們有權收費,你有權走開”
殷冬明(城市規劃學者,清華大學客座教師):收費一事真正的不合理性在于,這完全是政策制定者由于對經濟學常識的漠視或者無知做出了一個其結果注定要與他們愿望相悖的決定。那些要么訴諸“感情受到傷害”或者是“涉嫌壟斷”的評論,也許只是在直覺上感到了這種不合理,其表達卻絲毫不見得高明。
在一個成熟的市場經濟中,價格是用來體現,也是用來調整供需關系的。如果某物稀缺性上升,其價格自然會上升,無論此物為公產或私產。但是,市場規則允許古城收費,并不代表此事就是合理的。事實上,這個決定有著極大的不合理性,只是,這種不合理性不體現在它是否正當,而體現在它是否可實施。
那些運用正當性原則去批判此事的人,如果真的希望這個決定受到懲罰,就應該用腳,而不是嘴。所以,“他們有權收費,你有權走開”。
太多的爭議讓人們對這座始建于清康熙年間、歷經300多年風雨滄桑古城的未來,充滿擔憂。如今的湘西古城,還是沈從文筆下的“沱江畔、吊腳樓、土家人……”嗎?如果吸引游客的僅僅剩下外在的樓閣山水,抑或重新油漆偽裝的吊腳樓,鳳凰古城有一天失去的可能會更多。
旅游旺季五一節到來,據鳳凰縣旅游局公布的數據,4月29日和30日,鳳凰古城的接待人數分別是8475人和8661人,遠低于2012年日均約1.3萬人次的接待人數。5月1日晚9點10分左右,鳳凰縣沱江鎮棉寨村桃花島近水吊橋因橋頭受力樁斷裂,導致部分游客落水事件,更讓“金鳳凰”遭遇了“落湯雞”的尷尬。
面對一個看似游客沒有決策權的門票“新政”,他們最終會用腳來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