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我們不把壓抑、憤怒、悲傷的情緒存進心靈銀行,那么可怕的癌癥就會繞著我們走。你信不信?
2013年1月,全國腫瘤登記中心發布了《2012中國腫瘤登記年報》。數據顯示:全國每分鐘有6人被確診為癌癥。一時間人們談癌色變,凡是傳說能致癌的食物我們都不碰,并盡量遠離輻射和污染。然而,解放軍307醫院美國腫瘤會診中心的主任醫師李燕燕卻告訴記者,癌癥其實是一種身心疾病,比起外部環境,更致命的是那些“癌癥性格”。在工作中,李主任主要負責組織腫瘤多學科會診和美國腫瘤專家會診,可以接觸到各種癌癥患者。她曾在腫瘤外科工作20年,從事腫瘤患者康復支持十余年,進行心身合一的咨詢和治療,獲有全科醫師證書和心理咨詢師資格。
在多年治療癌癥的臨床實踐中,李主任發現一個非常普遍的現象:每一種癌癥病人的性格都有共性特點:譬如,一碰就跳、脾氣暴躁的人,肝癌發病率比較高;碰了非但不跳,還能笑出來的人,膽囊癌的發病率比較高;性格非常敏感、主動捕捉負能量的人,肺癌的發病率比較高;太有擔當、追求完美的人,乳腺癌的發病率比較高;性格內向憂郁或有早期精神創傷的人,胃癌的發病率比較高……這些并不是絕對的,但是在臨床上,這些共性性格,確實會對相關臟器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總是微笑的他,
臨終前改了3次遺囑
在李主任的癌癥病人中,有一位80歲的老先生,讓她感慨良多。這位老先生因為飯后上腹部疼痛、嘔吐來就醫,沒想到一檢查竟是膽囊癌,而且到晚期了。確定自己患癌后,老先生不明白,自己為什么患癌癥。一般來說,膽囊癌可能與膽囊慢性炎癥或不良的生活方式有關。但是他沒有任何不良嗜好,非常注重養生,更沒有接觸過物理輻射或化學污染。在交談中,李主任細心地發現,即使是在老先生內心極為痛苦的此時此刻,他的嘴角卻仍向上彎,看起來非常奇怪。于是她直率地問他:“既然不高興,你為什么還要笑呢?”老先生驚訝地說:“我笑了嗎?”他馬上起身走到鏡子前,發現自己竟然真的在微笑,內心非常震撼!接著,他向李主任講述了自己的故事。
他是一個和善的老好人,從來不發脾氣。原配因病去世后,他又找了一個老伴。新老伴是個能干、要強的職業女性。老先生是個慢性子,做事喜歡有條有理,老伴卻是個急性子,總是風風火火,想到什么就做什么;老先生對人總是樂呵呵,老伴對人卻比較冷淡,喜歡和人保持距離。老先生和原配有個兒子,和老伴的關系比較緊張。面對家庭生活中的矛盾,老先生心里很憤怒,但卻強忍著不發火。他已經習慣用笑容來偽裝自己,把心里所有的委屈、憤怒和悲傷都壓抑下去。他甚至不知道,怎么來表達除了笑以外的情緒。
李主任告訴他,哪怕他再注重養生,只要有這樣的性格,身體都不會好到哪去。因為當一個人過度消耗自己、只顧利他的時候,心理是不平衡的。就像一個蹺蹺板,一端壓得太狠,另一端就會高高翹起。當他對別人太好時,就是對自己太不好。
膽囊是什么呢?膽囊是一個濃縮膽汁和儲存膽汁的地方。從肝細胞產生的膽汁,流到膽囊里。當我們吃肉的時候,通過十二指腸發出一個指令:我吃肉啦!刺激膽囊分泌膽汁,幫助食物消化。所以,它就像一個銀行。
普通的銀行能存錢,而膽囊這個銀行卻可以存情緒。膽囊是肝臟的附屬臟器,當我們肝火旺盛的時候,膽囊就會存進很多負面的情緒,成為一種強大的負能量,吸走好的水性物質,而留下的渣滓就會堆積成石頭—膽結石。同時,內壓的憤怒會刺激膽囊過度無序地活動,導致慢性膽囊炎,嚴重的話會轉成為腫瘤,而惡性腫瘤就是癌癥。
聽了李主任的分析,老先生恍然大悟。可是,他的生命已經走到盡頭,自己還能做什么呢?李主任就建議他整理自己的生命清單,這樣可以幫助他接受事實,釋放內心積壓的憤怒。老先生決定寫遺囑:把自己所有的財產都留給原配生的兒子。這份遺囑里有對孩子的愛,但是毫無疑問,也發泄了對老伴強烈的怨恨。
過了幾天后,老先生有些不好意思地問李主任:“我這樣安排,是不是對老伴太不公平了?”李主任說:“這是你的遺囑,你想怎么寫都行。”他告訴李主任,其實這幾天,他又想起了很多老伴的好。跟原配生活時,自己一心撲在工作上,很少關注家庭。跟現在的老伴結婚后,他們經常一起旅游,去老年活動中心跳交際舞,到公園打太極拳。他注重養生,老伴就花費心思給他做雜糧粥,陪他吃素。雖然老伴對人不熱情,但逢年過節還是耐著性子陪他去走親戚……他細細回顧起來,其實老伴給了他很多的溫暖。
于是,老先生又寫了第二份遺囑。他將家庭財產進行了合理分配,并且盡可能照顧年邁的老伴。寫下第二份遺囑后,過了半個月,老先生再次修改了遺囑,他在原來財產遺囑的基礎上,又加了一條“情感遺囑”:只要老伴生活上有需要,兒子一定要給予幫助,不要讓她晚年孤苦無依。立好遺囑之后,他把老伴和兒子都叫到床前,把他倆的手握到一起說:“你們都是我最親的人,我走后,你們一定要互相照顧,這樣我才能走得安心。”老伴和兒子都哭著點頭答應了。
從那以后,老伴和兒子齊心協力看護老先生,兩個人有商有量,再沒爭吵過。要是老伴晚上離開醫院時太晚了,兒子總是主動把老人送回家。父親住院期間,他幫繼母買米買油,周末還讓妻子陪繼母聊天散步。兒子能夠尊重、照顧繼母,讓老先生感覺很欣慰,也知道兒子這么做全是出于對他的愛。繼子的做法讓老伴也很感動。有一次,向來冷漠的她,一邊撫摸老先生的臉一邊說:“以前是我不懂得珍惜,其實你對我很好,孩子也很好,我很幸福。”老先生聽了這句話,輕輕拍了拍老伴的手背,眼眶濕潤了。
安排好后事,老先生內心多年壓抑的憤怒完全被化解了,但是心中不免恐懼死亡。于是,李主任又跟他聊死亡,告訴他,死亡就是讓靈魂搬一個家。李主任放上輕音樂,然后讓他一邊深呼吸,一邊去冥想,幻想自己真到那一刻,會怎么樣?在全身放松的情況下,他一次次地去想,每想一次,恐懼都會減輕一點兒。而當恐懼和焦慮減輕時,疼痛都會得到舒緩。在李主任和家人的幫助下,即使不打鎮痛藥,他都可以在疼痛中安然入睡。
癌癥確診一年左右,老先生走了,走得非常安詳。因為他終于釋放了憤怒,學會了寬恕。而放下恨的結果,是得到愛。
自以為優雅的她,
其實不會做女人
在所有癌癥中,女性乳腺癌的發病率是最高的。一般情況下,乳腺癌可能與內分泌失調有關,有家族病史、未生育、未哺乳者或有良性乳腺病的患者發病率比較高。李主任說,她接觸的乳腺癌病人,各個社會階層的都有,但不管是優雅的知識女性,還是樸素的農村婦女,她們的性格都驚人的相似,那就是太有擔當,追求完美。
在康復訓練時,李主任經常帶著乳腺癌患者一起跳陰陽舞。陰陽舞是一種心靈的舞蹈,沒有特定的舞曲。跳舞時,乳腺癌病人第一個跳出來的動作往往是陽剛的。在康復訓練中反復練習角色認同后,她們會主動尋找身體里陰柔、嫵媚的氣質。通過這種訓練,來達到陰陽平衡和身體的平衡,讓情緒釋放,讓心靈得到撫慰,找回做女人的感覺。
有一次,李主任帶著大家跟隨《牧羊曲》來跳陰陽舞。這是一首非常優美的曲子,在青山綠水之間,一個漂亮的女孩拿著鞭子放牧雪白的小羊羔,想一想畫面都很美,是比較容易跳出陰柔感覺的曲子。可是有個35歲的女白領一開跳,就做出甩鞭子抽羊的動作,一直跳到舞曲結束,也沒有放下鞭子,溫柔地撫摸一下小羊羔。
訓練結束后,她主動找到李主任,沮喪地說:“李醫生,這種感覺太奇怪了!你看我平時這么會穿衣化妝,說話也從不高聲,別人都說我很優雅呀。而且,我也會跳交際舞。為什么每次跳陰舞,我就找不到感覺呢?”李主任問她:“你是不是覺得,如果自己是個男孩子就更好?”她想了想,點頭說:“可能吧,我爸一直想要個男孩。”
原來,在媽媽懷她時,爸爸一直渴望這胎是男孩。這種想要兒子的意識在媽媽心中植入,然后再傳達給胎兒,形成了一種定式的胎教。長大后,爸爸從沒當她的面說過“你如果是兒子就好了”這種話,待她也很好。但她就是知道,爸爸想要兒子,并且主動地承擔起兒子的角色。無論學習還是工作,她都表現得非常優秀。在家里,她還幫助母親,承擔起教育弟妹的“長兄”責任。她甚至做修馬桶、換燈泡、扛大米這樣的活兒。
雖然她長得非常漂亮,談吐舉止也很優雅,但是她表現出的力量是男性的:說話語速很快,做事非常果斷,朋友遇到困難時,她會毫不猶豫地挺身而出,甚至有鋤強扶弱的大俠風范。長期的生活模式,讓她忘記了女性的角色。在公司里,她是一個雷厲風行、說一不二的企業高管;在家里,她也負責部署,老公要完全執行她的旨意。有一次,她讓老公給女兒找幼兒園。老公用了一個月時間實地考察,竭盡全力選出一個很棒的幼兒園。可她就是不滿意,把老公的成果全部否定。她和老公之間的相處模式總是這樣:瑣碎的事情由丈夫做,可是心卻是她來操,什么事情她都獨自擔當。在為人處世上,她比丈夫更像個男人。
李主任告訴她:乳房是用來哺乳的,是女性身體里最美的地方。它就像是一個柔軟而充滿彈性的瑜伽球,如果你對它溫柔,它就會給你呵護;如果你對它強硬,它就會將堅硬的東西給你—你的乳腺會產生腫塊。當你太有擔當,不斷追求完美時,它就會把超過負荷的壓力彈進身體里,破壞你的身體平衡。
和李主任深入交談后,這個女白領徹底改變了她的性格和生活方式。以前,她只把20%的時間留給丈夫和孩子,現在增加到60%。在李主任的建議下,她聘請了一位心理咨詢師,為他們制定了適合的家庭計劃,幫助她接受自己的性別角色,和家人良好地溝通。每逢周末,他們全家都去郊游,一起度過了很多美好的時光。現在,她已經順利地通過了5年的觀察期,基本康復了。
現在只要有空,她都會帶著女兒跳陰陽舞。她希望女兒能夠從小愛上自己的性別角色,她要告訴女兒:做女人,其實是很棒的一件事。
愛的奇跡,
在尋找美麗的過程中治愈癌癥
和乳腺一樣,子宮也是和女性息息相關的身體部位。子宮癌的發病原因可能與內分泌失調、多囊卵巢、濫用雌激素、多產、不產、不孕、長期炎癥、感染等有關。
子宮如同種著月季花的美麗花盆,凋落的鮮花瓣就是月經。只有肥沃的土壤,才能孕育美麗的鮮花,而安全感,就是女性之花賴以生存的土壤。在多年治療癌癥的生涯中,李主任發現,子宮癌的患者多生活在相對緊張的環境中,她們通常缺乏安全感,心情壓抑,精神緊張,內分泌紊亂。
有一個子宮癌患者,給李主任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個女人從小是在一個貧窮的小山村里長大,曾經窮得經常吃不上飯。后來她雖然考上了大學,并且在上海工作,但是心中仍然充滿不安,總覺得自己擁有的一切,隨時都會失去。她常年月經不調,內分泌紊亂,不到35歲就閉經了。長期壓抑破壞了她的免疫功能,導致癌細胞生長繁殖。
子宮受損后,美的意識也隨之停滯了。她變得更加自卑,覺得自己特別丑,把家里所有的鏡子都砸碎了。男友很愛她,得知她的病情后,當天下午就和她領證結婚。他希望自己的愛,能夠讓她恢復自信,獲得戰勝疾病的勇氣。然而,令他沮喪的是,結婚后,妻子依舊沒有安全感,并且妒忌所有女人,連續10多天都不出門。她還不讓丈夫開燈,情愿每天都待在黑暗里。
丈夫看見妻子這樣自卑、頹廢,想盡辦法讓妻子“美麗”起來。妻子化療后開始掉頭發,他就從國外為妻子定制了一個上萬元的昂貴假發,看起來跟真發一模一樣;他還給妻子買了一柜子的名牌服裝,一件比一件漂亮;他堅持不懈地每天換著詞來夸她:“老婆,你真漂亮!”“老婆,你是我見過的最漂亮的女人!”可是這些都沒有用。最糟糕的是,丈夫越夸她,妻子就越難受,越覺得自己丑。她不肯接受丈夫的好意,內心充滿了憤怒和絕望。后來,妻子的病越來越重,連化療都不起作用了。妻子開始每天躲在只有兩平方米的廁所里,把飯也帶進廁所里吃,和丈夫一句話都不說,靜靜地等死。
丈夫無奈之下找到李主任,這個堅強的男人流著眼淚問:“李大夫,我能做的都做了,到底怎樣才能讓她振作起來呢?就算癌癥治不好,我也希望她最后躺著的地方是床,而不是廁所的地板上!能不能讓她有尊嚴地走?”
李主任告訴他:“首先,你必須示弱,讓她感覺你跟她是一伙的!”于是,丈夫開始改變了溝通策略,沒事就對妻子說:“哎呀,我真妒忌電視上的那些小伙兒,怎么他們的皮膚那么光滑呢,你看我臉上都有褶子了!”“那些明星可真煩人,我就盼著他們都長啤酒肚!”丈夫盡情地顯示他的“幼稚”、“任性”和“妒忌”,妻子卻越來越開心,覺得丈夫很可愛,漸漸不再排斥他的關心了。
接下來,李主任又給丈夫支了很多招,幫妻子找回美麗的感覺。丈夫不再花錢買美麗,而是用行動找美麗。他每天都牽著妻子的手到公園里散步;他抓住一切機會擁抱她,讓她在肌膚之親中加強安全感;他每天清晨都為她采一把還帶著露珠的小草,讓她感受到生命的力量……李主任還讓妻子經常用手指撫摸自己手臂上的皮膚。因為手臂上有太陽經,撫觸的時候會幫助人內心平靜。而且,能夠找到一種溫柔的感覺,感受皮膚下面生命原始的力量。妻子的心情越來越好,人變得越來越精神。而且,她看起來真的美麗了許多。
令人驚訝的是,在丈夫的不懈努力下,本來已是癌癥晚期的妻子,竟然奇跡般地康復了!丈夫原本是希望幫助妻子找回自信,讓她走的時候不要太狼狽。沒想到,他竟然意外地激發了她生命中的正能量,殺死了癌細胞。
李主任說,在癌癥病房里,有很多治愈的奇跡,是無法用現代醫學知識來解釋清楚的,她只能歸功為愛的力量。而愛之所以能夠治愈癌癥,主要是因為愛能讓病人心情愉悅,對生活充滿熱情和希望。
但是,對于難以治愈的癌癥來說,預防的意義大于治療。如果我們平時能夠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養成豁達、開朗的性格,既能關照別人,又能關愛自己,別把壓抑、憤怒、悲傷的情緒存進心靈銀行,那么可怕的癌癥就會繞著我們走。如果有一天,癌癥病房能夠不再擁擠,這是李主任最大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