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偶爾去國外,一到賓館大堂,導游必鄭重宣布:有WiFi!或者:這里有WiFi,房間里沒有!
起先還沒聽懂,什么東西這么重要?見所有的年輕人都打開手機既興奮又如釋重負的樣子,方明白,你認為不重要的東西,年輕人可是不可一日無此君。
用上了蘋果手機后,外出就餐或者喝茶,也會很神經地掏出手機,看那朵小扇子閃現,穩定,也會歡呼雀躍。其實根本沒有接收無線網絡的業務需要和心理需要。強迫癥是要傳染的嗎?在某家餐廳等上菜,看到兩個婦女對坐著,不說話,雙雙看自己的手機,半晌,才開始談論手機上讀來的新聞。她們看上去有70歲了。遂不擔心自己患上裝嫩病。只要眼睛沒有問題,100歲也可以心隨小窗子。
連鎖咖啡店,以及五星級酒店的無線網絡多半是不穩定的,時斷時續。要么索性沒有,有了信號而信號不穩定是很叫人惱火的。時髦的微咖——微博主題咖啡館的網絡既快又穩。靠網絡吸引顧客的生意到底是要專業些的。吃,喝,閱讀,上網,寫文章,發郵件,年輕人可以完成一天所有的功能吧。
刷新,不斷刷新,只要你上網,新代替舊是瞬間的事。眼睛像是一個永不滿足的大胃王,不斷需要投注新的東西,填補好奇,窺探,匱乏。精神的饑餓以吞噬五花八門的新聞、圖片為滿足。掃射般的閱讀是機械的,迅疾的,冷漠的,卻又是剎不住的。
開會,上面的人在講,下面全是手指運動。人手一部手機,年輕的、不年輕的食指在不停滑動。若是燈光熄滅,眾手指上的光亮給房間照明大概是不成問題的。
就怕此刻錯失了什么,就怕人家都知道了而唯獨你不知道。
這世界的每一天每一時,都有無窮的新聞上演,消息在傳播,八卦在流傳。什么是與你相干的?你到底要找什么?什么是能夠留存下來的?
整齊的手指運動使我們相似,相似的還有許多。心靈沒有深度。以信息消化寂寞。速速瀏覽速速遺忘。對這個世界貌似主動實則被動。
“沒有WiFi前不覺得是必需,習慣了它之后,好像就不能沒有它?!辈皇且粋€小朋友這樣說。他們情緒的好壞,是跟隨那個小扇子的有與無。信號不穩,網絡消失,心緒難定,魂兒不附。
“被一個世界堵在外面?!薄獙π∩茸拥纳习a,最簡單的理由,是怕被潮流阻擋在外,所有前行的人群中沒有了自己,被屏蔽,被隔絕,被推遠,被排斥,這是多么可怕的事。
(尼可摘自《新民晚報》2013年3月3日 圖/大衛卡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