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數據庫的優化是指通過對數據庫參數、網絡、硬件、操作系統和應用程序的優化來避免存儲器I/O瓶頸、提高CPU利用率和減少資源競爭。其中,數據庫的優化是一個非常復雜的問題,因為,這不僅需要潛心研究數據庫的理論知識,還需要數據庫系統的實踐經驗。因此,本文將針對數據庫的各種優化技術進行分析與研究。
【關鍵詞】數據庫 優化 技術
隨著現代技術的不斷發展與進步,各個企業為了提高知名度和企業的創新能力,都積極的采用了信息自動化管理體質。但是,要想很好的運用這種管理體制,企業必須充分運用現代化信息技術,其中,最為重要的手段就是數據庫技術。而且,要想使企業的信息系統高效、安全地運行,至關重要的是數據庫應用系統正常、高效地運行。因此,分析數據庫優化技術是非常有意義的。
一、良好數據庫性能的標準
對于同一個系統的實施可以設計出多個數據庫模型,但是,這些模型由于性能目標的差異而顯示出不同的效果。而且,對于同一需求、不同數據庫的設計人員來說,也會設計出不同的模型。其中,數據庫性能的高低一般用兩個方面的指標來衡量:響應時間和吞吐量。而且,響應越快,吞吐量越大,數據庫性能越好。下面是一般大型系統數據庫的性能標準:(1)單條記錄的更新應當在1秒之內。而多條記錄的更新不超過10秒。(2)對于少于4個表的數據有一定限度的查詢應在5秒內完成。(3)對于有一定限度的查詢多表查詢應在10秒內完成。但是,整個表的查詢時間應在30秒內完成。
二、數據庫優化應遵循的方法
數據庫優化是指進行有目的地調整組件及改善性能,使得數據庫的吞吐量增加,減少相應處理時間。下面是數據庫性能優化所遵循的一些方法:1、設立合理的性能目標。在優化之前,需要確定專門合理的目標。而且,設立目標最重要的一點是可量化和可達到。其中,可量化是指在量化中需要的性能值。而可達到是指必須定義當前性能指標。2、確定影響數據庫性能的瓶頸。當數據庫運行了一段時間后,會發生性能低下,此時不能猜測并隨便做一些更改,這可能造成更大的瓶頸或資源浪費。3、弄清影響數據庫性能的因素。由于改善數據庫性能所采用的方法都可能帶來嚴重的負面影響,因此在達到預定目標時,應停止所有的工作。
三、數據庫優化技術的方法
數據庫優化技術的方法有很多,而且,不同的數據庫又有不同的方法。下面具體列出幾種主要的技術方法。
1、數據庫服務器內存空間的分配。足夠的內存可以加快數據庫的運行速度和提高CPU的利用率。而且,內存不夠的話將會嚴重降低CPU的利用率。
2、合理的物理存儲路徑。數據庫在處理海量數據時,首先要考慮物理存儲路徑。其中,物理存儲路徑主要包括:數據在磁盤組上的分布狀態、索引文件的組織、日志文件的分布等。而且,數據在磁盤組上的分布有幾種方法:靜態數據與業務數據相分離。其中,數據庫中的靜態數據主要是一些數據字典,這些數據修改的頻率比較低,但是,查詢率較高。其中,使用索引有助于快速訪問表中的數據,它可以大大減少找到特定數據行所需的I/0操作。設計索引時應遵循如下原則:①在建立索引時,如果對一個經常被更新的列建立索引,則會嚴重影響數據庫性能。一張表的索引過多會影響該表的更新性能,因為一旦發生更新行為,該表所有的索引都必須作相應的調整,這就會延誤運行時間。②對小型表不必建立索引,因為對于小表來說直接掃描往往更快而且維護費用低。③對重復值非常大的列,應建立位圖索引,不要建立普通索引。因為為這樣的列建立普通索引,其查詢效率不高,反而增加索引的維護量。
3、使用SQL語句的優化技術來提高數據庫運行效率。SQL語句的運用可以大大優化數據庫的性能。一個良好的應用程序允許數據庫支持上萬個并發用戶,由于網絡上的傳輸是會話式的傳輸,在數據庫與客戶端之間傳送每個批處理和結果集,為了減輕客戶端與數據庫系統間過量的網絡傳輸,必須采用大型數據庫所提供的存儲過程和觸發器來最小化信息的往來傳輸,以減輕網絡I/0的負載。
4、其他策略。隨著Internet的飛速發展,人類對信息管理和信息交換的需求更是空前強烈和迫切,使得已在傳統的商業處理領域內趨于成熟的數據庫技術面臨著許多新的問題和挑戰。
四、結束語
在這個不斷發展與進步的時代中,數據庫的優化是一個系統工程。而且,在數據庫實施的過程當中,影響其性能優良的因素有很多。并且,不同項目的應用要求又各不相同,這就使得我們要不斷找出完全通用的優化技術,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要想把所有的通用技術完全找到是不現實的。因此,在數據庫開發和維護的過程中,我們必須要針對數據庫運行的具體情況加以分析和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