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展扶貧開發“雙到”工作以來,南雄市圍繞落實汪洋同志提出的“抓票子、建房子、強班子”,采取“一村一策、一戶一法”的措施,堅持“靶向療法”,選準和落實產業扶貧,制定幫扶計劃,并把產業幫扶項目落到實處,推進扶貧開發工作由“輸血”功能向“造血”功能轉變,實現了穩定脫貧目標。各級共投入資金25044多萬元,發展致富項目243個,45個貧困村年均集體收入7.916萬元,貧困戶人均純收入8491元,有勞動能力的3946戶貧困戶、15722人甩掉“窮帽子”。
千方百計“抓票子”,增加貧困戶收入
南雄市著重開展扶貧開發項目與農業產業龍頭的對接,大力扶持黃煙、畜牧、羅漢果、優質稻、金銀花等特色產業發展,加快形成“一鎮一品”、“一村一業”的規模化、產業化發展格局。同時,充分發揮農業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采取“公司+基地+農戶”現代農業發展模式,大力引導貧困戶加入農業龍頭企業或農村專業合作社。形成了“引龍頭、建基地、帶農戶、促致富”的產業化扶貧之路,輻射帶動貧困戶脫貧致富。目前,參與扶貧開發的龍頭企業有12家,45個貧困村成立了專業合作社47個,3000多貧困戶加入了農業龍頭企業或農業專業合作社。帶動貧困戶發展經濟作物8萬多畝,發展三元豬、五黑雞等20多萬頭(只)。與此同時,該市與東莞市建立“農超對接”模式,拓寬農產品銷路,直接帶動農戶增收5000多萬元。
與此同時,南雄市注重勞動力轉移,拓寬貧困戶增收渠道。目前,45個貧困村的貧困戶外出務工人員有4974人,每年可為貧困戶增加收入8000萬元以上。
想方設法“蓋房子”,改善村容村貌
南雄市按照農民自籌、政府補助、社會捐贈的方式,努力籌集資金,積極組織開展農村低收入住房困難戶住房改造建設。在財力十分有限的情況下,每年投入200萬元,重點用于貧困村的新農村建設。目前,全市累計投入住房改造資金8500多萬元,完成農房改造1717戶。貧困村的居住條件和居住環境大為改善。
南雄市還把扶貧工作與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改善村容村貌有機結合起來,大力加強道路修建、水利設施建設、安全飲水工程等基礎設施建設,貧困村的落后面貌有了較大改善。三年來,累計投入基礎設施建設資金1億元,完成農村硬底化道路205公里,完成農田水利建設項目121個,改善和增加農田灌溉面積1.6萬多畝,45個貧困村完成了農村安全飲水工程,村民全部用上了放心安全的飲用水。
創新機制“強班子”,打造永不走的隊伍
南雄市圍繞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四大工程”,結合南雄開展的農村黨員“雙向承諾”、基層組織“雙聯雙促”及“五對接”活動。認真做好村“兩委”換屆選舉工作,把思想過硬、作風扎實、辦事公道、素質較高、能力較強的“能人”選上來,加強村級班子建設,增強基層領導班子的創造力、戰斗力和凝聚力,打造一支永不走的扶貧工作隊伍。
市里結合山區貧困村的實際,鼓勵幫扶單位籌集資金幫助貧困村“入股電站”扶貧,目前入股電站的資金達到1400多萬元,每年可為貧困村增加集體經濟收入130多萬元。各幫扶單位還積極出謀劃策,想方設法籌集資金,為貧困村集體引項目,辦實業。發展了油茶、金銀花、羅漢果、毛竹、養殖場等一批農業集體經濟項目以及榨油廠、碾米廠、竹木加工廠、材料供應站一批服務型和工貿型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