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市橫欄鎮和市經信局對口幫扶陸豐市大安鎮翰田村,經過駐村干部和當地干部群眾三年的共同努力,扶貧開發“雙到”工作在農業產業扶貧和村容村貌整治上取得顯著成效。特別是產業扶貧方面,工作組結合兩地實際,明確思路,對癥下藥,制定了一條特色產業幫扶之路,變“輸血”為“造血”,引領了當地村民走上致富路。2012年村集體經濟收入超過20萬元,貧困戶人均純收入超7000元,翰田村村集體和貧困戶都摘掉了“貧困帽”。翰田村被評為省扶貧開發“插紅旗模范單位”。
橫欄鎮是“中國花木之鄉”,目前全鎮擁有花木種植面積2萬多畝。翰田村有1萬多畝的山地,而且交通便利,但由于大部分勞動力外出導致很多耕地丟荒。為盤活利用好這些土地資源,駐村工作組經過深入調研,充分發揮橫欄花木的品牌效應及輻射作用,決定將花木產業引到翰田村。
駐村工作組鼓勵、支持橫欄鎮華粵園藝場到翰田村承包土地發展花木種植,引導有勞動力的貧困戶到花木基地參與花木基地的種植開發。目前,該示范基地面積50多畝,種植有380多株美麗異木棉、5000多株雞蛋花、2000多株非洲茉莉以及2000株紅車、30000多株劍蘭等暢銷品種。該基地完全“克隆”橫欄花木基地的先進生產經營管理模式,全部安裝自動噴淋系統,華粵園藝場派出專門技術人員進行具體指導,手把手教貧困戶種植花木,種植的花木由橫欄鎮華粵園藝場進行回收。
橫欄鎮發展現代農業的經驗證明,只有采用土地反承包,將各家各戶的土地租回來,再重新規劃、發包出去,才能適合現代農業的發展。為了推動該項工作,2009年底以來駐村工作組先后多次組織大安鎮和翰田村兩級黨員干部、貧困戶代表到橫欄的花木基地、工業園區實地參觀,學習橫欄鎮三沙村、新茂村黨支部書記關于如何發展村集體經濟、增加村民收入的經驗做法,聽取全國勞動模范三沙花卉協會會長陳炎連和當地部分花農的養花致富經,讓翰田村的黨員干部、貧困戶接受一次次的“思想冼禮”,實實在在感受到采用土地反承包和發展現代農業的好處。
經過駐村干部與村委干部的多番努力,對以裕正養豬場為中心周圍的500畝山地進行了反承包,并規劃、建設現代花木種植示范基地和魚鴨混養養殖基地。
小產品如何走向大市場,實現貧困戶的長效脫貧是扶貧“雙到”工作必須解決好的一個大問題。只有讓農戶變“單打獨斗”為“抱團發展”,才能實現分散農戶與大市場的對接,增強農民增收的穩定性。為此,駐村工作組按照農民自愿的原則,堅持把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組織作為提高農業組織化、市場化、產業化和現代化的重要手段來抓,他們注冊了大安鎮翰田村種養合作社,實行“公司+合作社+農戶”的產業幫扶模式。
合作社將70多戶有勞動力的貧困戶納入社員,并鼓勵村里種養大戶、能人加入。按照自愿互利的原則,實行民主管理,日常事務由理事會、監理會負責。免費為社員提供種苗,適當補貼部分化肥,鼓勵社員在自家屋前屋后種植苗木,合作社集中開展病蟲害防治,集中保底價收購,由公司進行采購銷售。有效解決農戶生產經營散、科技推廣難、標準統一難、產品銷售難等問題。
駐村工作依托橫欄鎮的花木種植產業優勢,充分利用翰田村耕地豐富的資源優勢,在該村開發出一個集現代花木種植、畜禽養殖于一體的占地約500畝的現代農業大觀園,并產生了良好的社會經濟效益,有力地帶動了當地經濟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