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未到蛇離來,已知蛇離美。
九月,又是一個豐收的季節。在“游子”譚宏的向導下,筆者來到了蛇離村。放眼望去:高山俊俏、竹林澎湃、溪水淙淙、稻香陣陣。飽嘗了這金色的“珍饈”,想起了康有為筆下的“百盤坡恃曲,蒼翠入無窮”的詩句,心曠神怡。
蛇離村位于仁化縣扶溪鎮東南面,距圩鎮10公里。全村共有8個村民小組,農戶247戶,總人口1026人。山林面積38000多畝,耕地面積1170畝。該村是革命老區村,在艱苦的革命戰爭年代,老區群眾用血肉之軀,去哺育革命、支援革命。據仁化縣博物館史料記載:1929年春,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恢復以后,中共紅五軍軍委和湘特委共同確定了“向外發展,在發展中鞏固蘇區”的方針。同年四月,彭德懷率領中國工農紅軍第五軍游擊江南,由汝城進入仁化扶溪,曾在蛇離進行駐扎游擊。1931年春,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面軍第三軍團奉命發展崇猶蘇區,后受國民黨重兵圍攻,進展緩慢。為改變這種態勢,調動在贛南的國民黨粵軍回粵,決定出征粵北。四、五月間,占領仁化大部,并在扶溪蛇離一帶開展活動。歷史永遠不會遺忘:哪怕生活再艱苦再貧窮,蛇離老區人民沒有忘記對革命的奉獻和支持。他們雖然吃不飽穿不暖,但寧愿勒緊褲帶,將省下的糧食和衣服送給部隊,送給親人。
蛇離老區由于地處偏僻,大多數村莊分散在深山之中。過去,這里主要是以水稻種植為主,沒有其他經濟來源,加上道路閉塞,信息不通,許多人流落他鄉,因而導致了這里的貧困。村民嘆道:奔波勞累走蛇離,半饑半飽心不甘。2009年以前,全村年集體收入僅只有1.4萬元,有貧困戶75戶,貧困人口395人。
“窮根子不拔,愧對老區人民”。近三年來,扶貧“雙到”的春風吹拂了蛇離這塊紅色的土地。蛇離人民個個卯足了勁,心往一處想,一場新的變革在悄悄地進行。2009年春,韶關市委宣傳部掛扶蛇離村后,選派了得力干部組成工作組駐村開展扶貧開發“規劃到戶,責任到人”的工作,結合當地的實際,制定了科學的幫扶措施。一方面加強村委班子建設,另一方面大刀闊斧地在種養上做文章,壯大集體經濟,籌集資金建設惠民工程。3年過去,一改該村過去的貧窮落后面貌,村民們個個笑逐顏開。目前,蛇離村集體經濟收入由原來的1.4萬元猛增到了6.9萬元,貧困戶的人均收入達到6119元,確定的75戶貧困戶全部實現了脫貧。仁化縣委書記劉鋒無不贊嘆地說:“市委宣傳部對蛇離的幫扶是真情幫扶、真金幫扶、真效幫扶啊!”。韶關市委宣傳部首先為該村籌集了30多萬資金入股電站,僅此一項就能為村集體增加3萬元的收入,籌集扶貧資金150多萬元,為村民提供良種、肥料、農藥等物資;成立了種植大棚香菇合作社,很多農戶種植香菇都在3畝以上;投入資金發展黑山羊、芒鼠養殖、蔬菜種植、養豬養雞等;建立了以毛竹加工為主導的加工業,投入毛竹撫育資金近7萬多元,對900多畝毛竹進行施肥和撫育,僅此一項每畝毛竹可增加收入400多元。人們常說:靠山吃山,靠地吃地。該村爭取了省配套資金60多萬元、市交通部門20多萬元資金修建了蛇離至里社、蛇離至苦竹坪的6.9公里的水泥硬底化公路,解決了村民行路難的問題,打開了山門;投入近2萬元對村衛生站進行了全面的改造,使村民做到小病不出村。該村的苦竹坪、上里社村小組的飲水工程已完工,解決了85戶500人的安全飲水;投入資金2.68萬元的麥嶺飲水工程正在建設中,可解決14戶68人的安全飲水,其他村小組的飲水工程建設將指日可待。如今,有16戶村民在幫扶單位的鼎力支持下,建起了兩層的小洋樓。拆舊建新,每戶可享受2.5萬元補助的好政策,難怪村民建新房的熱情高漲。村里投入2萬多元幫助60多戶貧困村民解決了子女入學的問題,全村沒有出現一個兒童失學的現象。2012年8月,韶關市委常委、宣傳部長許紅一行來到蛇離村,為該村14戶考上大學的貧困學生各送去了助學金1000元,為掛扶戶王順娣、王永勝送去了黑山羊養殖資助金1000元和一批化肥、飼料,幫助其擴大生產。許紅常委語重心長地勉勵受資助的老區學生要繼續發揚勤奮學習、刻苦鉆研的精神,用優異的成績來回報社會,努力成為國家社會的棟梁;勉勵創業的村民要人窮志不窮,抓好當地適宜種植的農產品,繼續發展養殖業種植業,從而過上幸福的生活。
生活過得好了,自然要尋求新的精神寄托。那些從小沒有離開過大山的蛇離人,思想開放了,處處在追趕時代的新節拍。一是為自己的腦子充電,村民們個個都積極參加由市委宣傳部、市文聯舉辦的家禽養殖技術、優質稻種植技術培訓班;二是投入近10萬元建起了農家書屋,藏書近5000冊;三是投入6萬元進行村莊整治,4個村小組裝上了自動控制路燈;四是全村人都參加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和新農保,日子越過越紅火。村黨支部黃書記告訴筆者:這里山高林密,氣溫要比山底下低3-4度,加上霧天多,一年只適宜種植一季水稻,生產的大米可以說是一流的。
筆者在蛇離村的上里村小組看到:層層梯田被染成了一片金黃,在竹林、農房的映照下,仿佛就是一幅金色的風情畫。“采風雅韻到蛇離,金色山村似畫深”,蛇離老區美麗極了。蛇離的“游子”譚宏悄悄透露:每年的9月,很多省外省內的攝影家們來蛇離拍攝亮麗的梯田。另外蛇離的土法造紙工藝遠近聞名,在西溪組仍保留著完整的造紙古作坊。
是啊!“蕭瑟秋風今又是,換了人間”。蛇離老區人民正以苦干加巧干的精神,用勤勞的雙手去創造更加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