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科教節目自誕生之日起,就承擔著傳播知識、教育受眾的重大使命。但是,在節目娛樂化日漸盛行的今天,枯燥和單調的科教節目難以贏得觀眾的認可和喜愛。節目收視都難以保證,使命的完成更是天方夜譚。因而,如何使硬性的科教節目借助軟處理手段,為觀眾所喜聞樂見,至關重要。
關鍵詞:科教節目;敘事方式;可視化;體驗式;品牌化
中圖分類號:G2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122(2013)08-0074-02
在電視節目的樣態和表現形式日益增多的今天,以普及科學知識、教育觀眾為宗旨的科教節目,稍顯單一和枯燥,以“說教”見長的這類節目無法順應當下電視節目發展的趨勢,滿足觀眾的收視需求。因此,對涉及較多硬性信息的科教節目進行軟處理,勢在必行。
那么何謂“軟處理”?這一手段最初應用最廣的領域莫過于新聞節目,新聞節目中有硬新聞和軟新聞之分,硬新聞是指那些具有重大政治、經濟、社會價值的新聞訊息,在新聞價值中硬新聞體現了更多的重大性,而軟新聞是指人情味較濃的社會新聞,在新聞價值中體現了更多的貼近性和趣味性。
由此,科教節目的軟處理是指在傳播科學知識和原理這些稍顯枯燥和生硬的“硬”信息時,輔以“軟化”的處理手段,使節目更加活潑有趣、通俗易懂。
一、故事化的敘事方式
新西蘭著名科教片導演朱迪斯·庫倫認為,“所有的科教影視片的制作者都應該有一個目標,即從感情和科技兩個方面,將觀眾牢牢抓住,讓觀眾沉浸在故事中學習新知?!?/p>
尤其對于電視媒體來說,其收視群體極具廣泛性。受眾參差不齊的知識水平和思維能力,極大地制約著科教節目的有效傳達。因而,故事化的敘事方式為這一困擾提供了有益
以《百科探秘》為例,《止不住的顫抖》、《肚子里的攝像頭》等講述醫學科技的節目,雖然先進的醫學治療手段和技術突破成為節目的重點,但是這些硬性知識的講解總是與患者的病情發展和醫治經歷穿插在一起??萍己凸适潞芎玫厝诤?,通過故事更好地展現了科技的魅力。
按照結構主義理論,每個敘事都是由故事和話語兩個部分組成。在這里,故事是指按照時間順序發生的一系列事件,但是敘事學研究的并不是故事本身,而是說故事的方式;話語作為一種表達方式,是指借助聲畫手段使故事在電視上得以實現。
首先,從敘述故事的方式來說,故事的開篇成為吸引觀眾關注、并繼續觀看的重要前提。開頭部分應突出所涉及人或者物的與眾不同或者異于常態之處。這就強調了選題的重要性,挑選有典型故事和精彩細節的主人公,以他的故事為線索串聯起整期節目,培養觀眾的收視興趣。
除此之外,敘事的結構和節奏要把握好,環環相扣成為故事化敘事的首要因素。既能夠在片首處畫出點睛之筆,不至于把整個故事和盤托出,使觀眾喪失了觀看的興趣,又能夠在其后的敘述中將整個故事娓娓道來,在故事的一波三折中抓住觀眾的好奇心。同時在故事敘述的間隔中,適時地插入科學的講解和評述,水到渠成,觀眾易于接受和理解,印象深刻。
另外,既然是以故事為敘事線索,那么懸念在故事的建構中就必不可少。懸念的設置主要在于關鍵性信息的適時釋放,即在故事進展中交待必要的信息,而非全部的信息,在各個段落逐漸鋪陳開來時,所有的信息才攤開在觀眾眼前。這個過程的實現,可以借助于放慢故事的敘述節奏,渲染和放大某些情節和細節。但是,同時應當注意的是,最終闡釋懸念、揭曉謎團的時候,要干脆利落,不可拖沓,言簡意賅地表情達意,產生擲地有聲的敘事效果。
最后,從科教節目的話語方式,即聲畫手段來說,科教節目應善于借助抓人的影像素材,使構成敘事的骨架更加有血有肉。下述段落會具體地做出分析。
二、可視化的呈現手段
對于抽象的科教知識的解讀,如果不發揮電視在聲畫上的優勢,一味地從文字上展開解說,大量地運用專業術語,就會喪失節目的可視性,削弱節目的觀賞性和影響力。因而,加強科教節目的可視性迫在眉睫。
首先,前期拍攝時,應該盡量獲取一手的現場材料。比如上述談到的《肚子里的攝像頭》,就運用了病人手術前的病理反應以及手術進行中的兩段影像材料,使觀眾深刻地感受到了醫學治療手段的突破。結合演播室醫學專家的詳細解讀,使得看似復雜抽象的學理知識變得淺顯易懂。除此,在可以預設的拍攝中,一定要注意畫面的質量(即構圖、光線、拍攝角度、拍攝方式等)和畫面的內容(即人與物、與環境之間的聯系)。
其次,高科技手段的運用在科教節目中也尤為重要。對于無法借助現有的影像素材展現的抽象知識,可以使用3維動畫特技的形式,極大地解決科教節目抽象化的難點。在后期編輯時,可以運用標紅、圈住、回放、慢速播放、分畫等方式,突出某些影像細節。除此之外,水下攝影、顯微攝影、航空攝影等拍攝方式,給觀眾帶來了多方位的欣賞視角,也應提倡在科教節目中適當運用,與正常視角的鏡頭互為補充。
最后,訪談類的科教節目可以充分調度演播室,增強節目的可視性和豐富性。在演播室內擺放與主題相關的物品,設置相應的環節,為單調的訪談帶來更多展示的空間。
比如:《東方神犬藏獒》這期節目中,偌大的藏獒竟然來到了演播室,使觀眾能夠更清晰、更直觀地體驗藏獒的獨有魅力,增添了訪談的趣味性。而在《天生神力》這期節目當中,為了展示龍武的力量之大,設置了難度逐步增大的測試環節,從一開始的手捏碎蘋果、捏折鐵鍋,到最后單手舉起水桶。這樣的展示環節不僅吸引了觀眾的目光,同時也成為一個很好的敘事由頭,為其后專家的點評和科學闡釋作了鋪墊。
三、體驗式的知識傳達
早期的科教節目一直都本著傳授知識的媒體職責“照本宣科”,對觀眾進行“填鴨式教學”,這種方式在早期或許成效顯著,但是在注重節目觀賞性和可視性的今天,這一手段就行不通了。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讓觀眾在認識事物的過程中發揮主觀能動性,自主地發現真理,這樣的方式更能帶動觀眾的積極性和參與性,因而體驗式的調查方式被借鑒到了很多科教節目當中。
體驗式的操作理念可以運用在科教節目中的某個環節,也可以構成整檔欄目的操作模式。在《百科探秘》欄目的《天生神力》這一期節目中,編導為了探究龍武的正常體格擁有多么易于常人的驚人力量,就運用了各種實驗,對他進行了一系列身體測試?!段覑郯l明》作為一檔介紹民間發明的欄目,也重在通過編導體驗驗證的方式讓觀眾直觀地感受到發明的神奇之處。《原來如此》以趣味實驗和體驗的方式解答生活中的科學問題,節目形態輕松愉悅。
這種記錄體驗過程的影像段落,既符合了科教節目的特點,同時比起單純的專家說教更容易使觀眾接受。但是,操作中一定要精選關鍵鏡頭展現體驗過程,最終的落點落在得出科學的體驗結果上。
四、系列化的品牌意識
近年來,為滿足電視文化市場的需求,頻道在不斷地增加,節目在不斷地擴充,同時也使電視收視競爭更趨激烈。要想在眾多的電視節目中,建立起品牌欄目,除了要嚴把日常節目的質量關,同時特別節目和系列節目的間隔性播出也是強化這種品牌意識的有效手段。
《百科探秘》在2009年十一期間策劃了特別節目《創新之路之新中國科技60周年》,在2010年春節期間又策劃了特別節目《騰岳探生活》,同時還策劃了《拍案說蛇》、《超越絕望》等系列節目,這些節目一改往日的節目風格,有的輕松詼諧,有的貼近生活,有的恰合時宜,有的樣式創新。特別節目和系列節目不僅增加了節目的整體傳播優勢,同時以其浩大的節目播出陣容,吸引了觀眾的目光,拓展了節目的選題視野。
不僅利于提高單期節目的收視,同時能夠突出該欄目的品牌形象,增強了該欄目與其他科教欄目之間的差異化,這種差異化帶來的是競爭力和影響力。
既然要樹立節目的品牌,獲得廣泛的知名度,那么增強觀眾與節目的互動性則是毋庸置疑的。
但是作為一檔錄播節目,無法與觀眾進行實時互動,該欄目退而求其次,通過招募嘉賓,獲得觀眾的廣泛關注,提高影響力。
比如在過年特別節目《騰岳探生活》之《常吃辣椒好不好》這期節目中,廣泛招募愛吃、能吃辣椒的人參與節目,現場比試。通過這種小環節的設置,不僅增加了節目的生動性,同時也提高了觀眾的關注度與參與度。
科教欄目的品牌樹立了以后,有了穩定的受眾群,使受眾養成了固定的收視習慣,可以適度強化欄目的科學性,在選題的選取上可以更為偏重那些硬性知識的比重較大的選題,使得科教節目的欄目特征得到不斷凸顯,最終達到普及科學知識、教育觀眾的目標。
五、結 語
科教節目的軟處理,上述四個方面只是進行了粗淺的分析。當然,科教節目軟處理的方式也不僅限于上述這四方面。如何使科教節目寓教于樂,為觀眾所喜聞樂見,是未來科教節目需要深入思考并不斷嘗試的方向所在。
只有不斷提升科教節目的質量、擴展科教節目的表現手段,才能使觀眾愿意看、看得懂,從而產生更廣泛的影響??平坦澞坎恢皇且獫M足觀眾的需求,同時也肩負著提高全體國民素質的歷史使命。
參考文獻:
[1]李亞虹,張英濤.電視科教節目反芻式敘事方式探析——以央視第10套部分節目為例[J].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07(2).
[2]徐曉艷.科教節目的公共價值要素[J].聲屏世界,2008(10).
[3]顏燕,陳玲.我國科教節目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J].電視研究,2009(9).
[4]沈丹丹,江北戰.科教電視節目的娛樂化[J].長沙大學學報,2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