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礦物:生命形成的條件
12月11日消息,據英國廣播公司報道,美國航空航天局的“機遇”號火星車可能取得另一個里程碑式的成就,即發現一個可能含有黏土的火星巖層,并對其進行了研究。黏土是一種由水參與形成的礦物,與“機遇”號此前發現的礦物截然不同的是,黏土是在中性水中形成的。
“機遇”號項目首席研究員史蒂夫·斯奎爾斯表示:“我們之所以下大力氣在火星上尋找水存在的證據,是因為水是形成生命的一個必要條件。此前,這輛火星車為我們找到了硫酸鹽礦物,這種礦物在酸性極高的環境下形成。即使存在水,水的酸性也很高,導致生命很難形成。如果不是酸性很高的水,而是我們能夠飲用的中性水,便非常有利于生命形成。”研究人員在研究了馬杰維克丘兩個相隔不到100米的出露層后,發現在名為“懷特瓦爾湖”的出露層上似乎含有黏土。斯奎爾斯表示:“我們相信懷特瓦爾湖擁有非常柔軟的黏土,它們的顏色較淺,顆粒非常細小。這種區域很可能含有黏土礦物。懷特瓦爾湖巖石的層狀分布和構成均說明可能存在黏土礦物。”
目前尚無法確定這兩個出露層到底與“奮進”隕坑形成前還是形成后的一個時期有關。不管怎樣,“機遇”號仍將繼續為科學家帶來出乎他們意料的發現。
大腳怪:人類近親
11月30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美國“DNA診斷”公司公布的一份新聞稿指出:“一組科學家通過為期5年的DNA研究,證實奇特的人族混血兒確實存在,通常被稱為‘大腳怪’或者‘北美野人’,生活在北美洲。DNA排序研究顯示,傳說中的北美野人是人類近親,出現在大約1.5萬年前。”
此項研究由得克薩斯州的獸醫梅爾巴·科特徹姆進行。為了進行此項研究,科特徹姆從所謂的大腳怪樣本中提取了三個完整的細胞核基因組。基因組排序結果顯示,大腳怪的mtDNA與現代智人相同,但nuDNA比較奇特,來自·于一種與智人和其他靈長類動物存在血緣關系的未知人族動物。他說:“我們的數據顯示北美野人是一個混血兒,父親是一種未知的人族動物,母親是智人。”
從這個檢測結果可以得出兩個結論:其一,大腳怪的祖先曾在大約1.5萬年前與現代人中的女性交配,孕育出半人混血兒,現在仍生活在北美洲,科特徹姆便持這種觀點;另一個是,樣本遭到污染。
不過,科學界對這一觀點持懷疑態度。焦點在于,科特徹姆等人如何證實樣本來自于大腳怪?
如果科特徹姆掌握了決定性證據,我們可能在不久后知道到底是什么證據,大腳怪之謎也將被揭開。如果沒有發現證據或者證據不具有決定性和存在缺陷,尋找大腳怪的旅程還將繼續下去。
發現:七個潛在可居行星
12月12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負責登記可居世界的一個項目的研究人員宣稱,位于我們太陽系外的銀河里的七顆行星或許適宜生命生存。
可居系外行星目錄在它一周年慶典之際,宣布它在尋找可能的新地球方面超出了最初預期。項目負責人阿貝爾·門德茲表示,該科研組最初僅期待這個項目在第一年能找到一兩顆宜居行星,而現在的七顆超出了所有人的預期。他說,隨著科學家不斷改進尋找系外行星的技術,發現這種天體的步伐也不斷加快。
可居系外行星目錄科研組稱,目前還需要收集很多新觀測資料,通過更多地面和太空的基礎觀測資料確定并描述這些天體的特征。可居系外行星目錄在2011年12月5日開始,以Gliese 581d和HD 85512b兩顆行星作為起始點,稍后發現-了開普勒22b、Gliese 667Cc、Gliese 581g、Gliese 163c和HD40307g。所有這些系外行星均是超級地球,比地球大很多,但仍被認為是潛在的可居行星。迄今為止,科學家還未發現一個真正的地球類似物。
可居系外行星目錄現在是一個非常復雜的電腦程序,它把從很多系外行星數據庫搜集的數據結合在一起。它直接從各個科研組收集與最新發現相關的數據,隨后對其進行分析,并在公開宣布這些發現時,把它們登錄到該目錄。未來1年可居系外行星目錄將通過新模型和分析進一步擴大規模,這可能會對很多登錄在冊的天體產生影響,并提供全新可視化和可居性評估。
然而,最大的影響將不會因該項目的計算發生變化而導致,而是來自于新發現。他們稱:“不管是一顆真正的地球類似物,還是一顆潛在的可居系外衛星,都將是一項重大發現。現在,是開始繪制我們周圍的可居宇宙地圖的合適時間。”
12月7日上午,有網友在新浪微博上發文稱,蘭州段家灘三易花園附近上空出現一個不明飛行物,據肉眼觀察很像廣為流傳的飛碟。
據目擊者稱,他9時左右正在路邊等朋友,一抬眼,突然看見有個碟狀物體在天空中停著,和科幻片中的飛碟非常相似。他拿起手機拍了下來。短短幾秒后,該不明飛行物便消失在視野中。這個碟狀不明飛行物整體呈白色,下方有一個光圈,和飛碟非常相似。
UFO全稱為不明飛行物,也稱飛碟,是指不明來歷、不明空間、不明結構、不明性質,但又飄浮、飛行在空中的物體。盡管有不少不明飛行物的照片經專家鑒定后,認為是騙局,有的則被認為是球狀閃電,但始終有部分事件根據現在的科學知識無法解釋。
那么,這個蘭州不明飛行物又該如何解釋呢?是騙局,還是閃電?
發現迄今最明亮最清晰星系
這個星系距地球數百萬光年,被科學家命名為“ESO318-13”,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明亮的星系之一。其內部恒星的亮度和清晰度極高,幾乎可以數清。星系內大部分區域都是空曠區,恒星所占空間很小。如果塵埃不多,星系基本上呈透明狀,允許背景光線穿過。
歐洲空間局在一份聲明中表示:“在這幅照片的中部附近,存在一顆亮度極高的‘恒星’。這顆‘恒星’似乎處于這個星系內,非常引人注目。然而,這只是一種錯覺。這個‘恒星’實際上是銀河系,之所以亮度極高是因為距離ESO318-13較近。”歐洲空間局指出,照片中出現大量閃光的盤形天體是距地球更為遙遠的星系。在照片的右上角,一個橢圓形星系清晰可見,它的面積超過ESO 318-13,但距離地球更遠。照片右側存在一個螺旋星系,研究人員希望對其進行詳細研究。
迄今最古老大熊貓祖先化石
古生物學家在西班牙發現迄今為止最古老的大熊貓祖先化石,其中包括顎骨和牙齒化石,距今1160萬年。
基因證據顯示,大熊貓的祖先在1800萬年~2200萬年前與其他熊類分離。對于早期大熊貓的形態以及這個熊類家族成員如何隨時間進化,科學家并不十分清楚。在西班牙的化石發現前,科學家發現的最古老大熊貓化石至多距今820萬年,是在中國發現的。此次發現的大熊貓祖先是一個新類屬,被命名為“克萊特佐伊熊”,以發現另一種已滅絕熊貓種群的古生物學家米克洛斯·克萊特佐伊的名字命名。
此次發現的化石年代可追溯到1160萬年前的中新世中期。西班牙國家自然科學博物館的古生物學家朱安·阿伯拉表示:“我們在論文中描述的這個新類屬是記錄中唯一一種生活在伊比利亞半島的熊類種群,同時也是大熊貓族譜中的第一個種群。”牙齒化石顯示,這種熊是一種雜食動物,但也擁有很多用于咀嚼堅硬植物的牙齒特征。
這種新種熊的體重不超過60千克。據阿伯拉推測,這種熊的毛色應該是黑底白斑。這種推測基于這樣一個事實——絕大多數熊類幼仔都是這種毛色。在很多動物身上,幼仔的生物學模式反映的是祖先的形態。
根據此項研究發現,大熊貓可能起源于歐洲西部。不過,由于化石記錄太少并且多為碎片,現在還很難定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