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對于非計算機專業的學生來說,計算機基礎課程是其掌握計算機知識,學會處理計算機問題的一個很重要的途徑。本文作者對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的改革進行了一些探討,分析了教學過程中發現的一些問題,并給出了一些解決對策。
【關鍵詞】計算機基礎問題對策
一、引言
在目前的本科高校中,計算機基礎是針對非計算機專業學生的計算機教育,旨在培養學生具備綜合運用計算機及相關的軟硬件知識解決實際應用問題的能力[1]。目前,在各個高校中對非計算機專業學生的計算機教育一般包括兩部分的教學內容:一是計算機文化基礎;二是計算機程序設計。內蒙古大學鄂爾多斯學院作為內蒙古大學與鄂爾多斯市政府共建院校,是隸屬于內蒙古大學的二級學院,于2008年7月20日正式掛牌成立。現設有旅游管理、土木工程、自動化、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化學工程與工藝、材料化學、交通運輸、表演專業(舞蹈)、音樂表演(演唱、演奏)9個專業,目前這些專業開設的計算機基礎課程包括計算機應用基礎一即計算機文化基礎,計算機基礎二VisualBasic、Access以及c語言和藝術類專業的計算機院二級,主要是photoshop教學。學院經過幾年的發展,目前已初具規模,教學也已基本走上正軌。筆者作為該院的一名計算機教師,對學院計算機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提出一些建議,供大家參考。
二、教學中遇到的問題
2.1學生水平存在差異
進入大學前,由于中學已基本普及信息技術課程,學生都具有一定的計算機基礎知識。但由于學生所處地區的辦學條件、教學水平存在差異,導致學生計算機水平有很大的差別,只有小部分學生能熟練進行操作系統、辦公自動化軟件、常用工具及網絡應用等操作,甚至掌握了一門編程語言;大部分學生僅能夠進行簡單的網頁瀏覽和qq聊天,不常使用計算機的其他功能;另一部分學生受地區和家庭條件的限制,沒有接觸或很少接觸計算機[2]。
2.2學生學習動力不足
由于本院以工科專業為主,只有一個文科專業和2個藝術專業。所以學生在大一兩個學期內學完計算機基礎一和基礎二之后,除了自動化、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外,其他學生大學四年可能就沒有其他計算機課程了。由于很多學生學習的目的主要是通過考試,學習動力不足,這就造成在學習中比較被動,使他們沒有學習興趣,一旦其通過期末考試,基本就放棄了相關課程的繼續學習。
2.3教學知識陳舊
目前教材的選擇主要是一些名師編寫的經典教材,這些教材雖然使用時間較長,問題相對較少,但是這些教材內容陳舊,授課內容與學生需求關系不大,達不到教學目的。其中最典型的一個例子就是操作系統,現在學生手中的電腦操作系統多以Windos Xp,Windos7為主,但是教材上在講解操作系統時很少涉及Windos7,仍主要是Windos Xp和Windos vista,但現在vista操作系統很少使用,很多學生都沒見過,所以講解vista操作系統對非計算機專業的學生幾乎沒有意義。
2.4教學時間嚴重不足
計算機基礎是一門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課程,理論是基礎,實踐是目的[3]。現在計算機基礎的課時較少,基礎一每學期32個理論課時,基礎二每學期48個理論課時,一和二都有24個上機課時。但是現在教材內容多,涉及面廣,想在規定課時內讓學生既掌握理論知識又能熟練上機操作比較困難。
2.5教學考核方式單一[4]
現在計算機基礎課程考核采用筆試和上機測試綜合的方法,筆試成績占總成績的大部分分值,上機測試成績占較少分值,這種測試方式無法真正地考核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而且容易造成學生為追求高分或通過考試而盲目死記硬背的結果。
2.6班級學生數量過多
現在多數專業都只有一個班,因此每班的學生數量較多,都在50人以上,有的班甚至達到70人左右。這就使得教師授課時要面對的學生人數眾多,無法顧及到每個人,有的時候如果缺課的人多還要點名查人,嚴重浪費了本就緊張的教學時間。而且在機房進行上機實踐的時候,由于人比較多,所以有很多人趁教師不注意,打游戲看電影。
三、解決問題的對策
3.1實施分級教學
考慮到學生入學時的計算機水平差異,可以對學生實施分級教學。學生在軍訓期間參加學院組織的測試后分別進入相應水平的班級學習,學院可以不再對所有班級用同樣的教學大綱,而是讓教師根據自己所帶班級學生的分班成績,制定自己的教學計劃。這樣既可以提高教師的教學積極性,同時也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效率。
3.2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計算機技術日新月異,所以學院更應重視計算機教師的培訓工作,采取多種措施幫助教師提高業務水平。
3.3加強教材建設
目前學院使用的計算機基礎二的教材相對較好,基礎一的教材相對較差,因此,考慮后期由教研室教師自行編寫教材,將純理論知識放在實踐內容之前,即將辦公軟件的相關實踐放在最后,邊講授邊實踐,這樣可以提高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應用能力,強化動手能力。
3.4改進考試環節
現在學院考試是通過性考試,是以筆試為主的考試。期末成績的核定主要包括平時成績(10%)、期末上機成績(30%)、期末筆試成績(60%)。這種考核方式仍然突出理論考試環節,因此學生對上機環節重視不夠。為了提高學生對上機環節的重視,首先提高上機成績所占比重,將可以增加學生對上機環節的重視程度,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其次如果可以引入考試系統的話,將進一步節省學校的紙質資源,提高成績的客觀性,增加學生學習的能動性。
3.5充分利用網絡教學平臺
隨著計算機行業的發展以及計算機與其他交叉學科的融合,計算機基礎的內容不斷增加,但是授課課時卻非常有限。為了解決學時的限制與授課內容劇增的矛盾,可以借助網絡來完成部分內容的教學,開展網上教學。
3.6減小班容量
小班教學有助于教師講授知識同時有助于學生學習知識,學生們不會每節課都坐在最后邊,聽課不認真,而老師也注意不到。同時在進行上機實踐的時候,小班由于人數較少,老師便于發現每個學生操作中存在的問題,可以及時進行更正。
參考文獻
[1]陳東,高校計算機教育改革之我見.中國中醫藥,2005,3(7):46-47
[2]閻曉敏,音樂類院校《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改革的新思路[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1,7(5):1087-1089
[3]許吉,計算機基礎課程教育教學改革初探.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1,24(3):87-88
[4]陳剛,深化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改革. ]科技創新導報,2010,(34):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