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計算機教學的實踐性也不斷增強。思維導圖方法與理念在計算機教學中的應用,使學生的學習潛能得到激發,促進了教學質量的提高。本文主要針對思維導圖進行研究,分析其在計算機原理教學中的應用。結合計算機原理結合的特點,構建思維導圖的應用體系。
【關鍵詞】計算機原理思維導圖教學應用
本文主要針對思維導圖進行研究,分析其在計算機原理教學中的應用。結合計算機原理結合的特點,構建思維導圖的應用體系。
一、思維導圖
所謂思維導圖,指的是對特定的主題所構建出的一種知識結構,能夠通過視覺化進行表現,即語義網絡的可視化表示,是學習者在某一方面根據知識的關聯所建立的可視化語義網絡。思維導圖主要由圖像、顏色、曲線、關鍵詞等元素構成,是對聯想及想象的充分發揮,實現對的大腦記憶力及創造力潛能的開發。其主要包含四個特點:主題主干作為分支呈放射狀、注意力主要集中在中央圖形上、分支構成一個連接的節點結構體系、由關鍵詞或關鍵圖形構成分支。此外,思維導圖方法也使得邏輯思維與形象思維完美的結合在一起,實現了左腦和右腦的同時工作,因此該方法是一種全腦思維的創新方法。通過將所有的信息在樹狀結構上進行設計,用短句、關鍵詞等以圖像、色彩的方式進行分支。所以,思維導圖是一種讓人充分進行思考、記憶及分析的方法,能夠激發人的潛能,通過可視化手段,更能促進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形成。
二、計算機原理教學中對思維導圖的應用
2.1計算機原理學科特點
計算機原理主要是對微型計算機的匯編語言及組成原理作為基礎繼續擰介紹,該門課程主要可以劃分為三大部分:第一,計算機基礎知識,包含計算機系統、數據表示及運算方法方面;第二,計算機組成原理,包含中央處理器、存儲器、中斷技術及接口知識等方面;第三,匯編語言基礎,包含指令格式、微處理器結構、匯編語言程序格式、指令系統、尋址方式、匯編語言程序設計、匯編語言程序的上機過程等方面。
2.2思維導圖在計算機原理教學中的應用
(1)教學設計及備課。在教學過程中,教學設計是關鍵的環節,為以后的備課圈定了范圍與目標。利用思維導圖,對每個章節的設計思想、主題、板書題目、提問內容、教授內容等進行確定。在這個基礎上進行備課,對教材進行研究,收集整理相關資料,將相關的教學素材以關鍵詞的形式添加在思維導圖的每一個主題下,根據課程的邏輯關系,將其組合起來,構成一個完整的體系,這樣就能有效的提高備課的效率。(2)課堂講授。教師根據所設計的思維導圖對知識進行講授,對一些必須的教學素材,利用聲音、圖像、Word等,可以通過關鍵詞添加鏈接。這種方式最大的好處在于,不但能夠講授相關內容,而且新穎的形式也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從而提高學生的積極性。教師對教學的內容應該從宏觀上進行把握,除此以外,在教授的時候的還要具有條理性、層次性及邏輯性。(3)內容復習。思維導圖能夠對知識的整體面貌充分的展示出來,還可以逐層羅戰,使用關鍵字鏈接的方法,能夠讓學生對知識進行全面的掌握與理解。而且這些功能也能夠為教師在課堂復習以及期末復習提供方便。復習的時候,通過思維導圖,可以使主題相關的主干內容及邏輯展現出來,其中任何一個細節體系都能夠表現出來。如,教師在對某關鍵字進行講解的時候,由學生來回答,然后教師通過鏈接,將正確的答案展示出來,與學生的答案進行對比,最后教師進行點評和講解。(4)師生互動。師生之間通過思維導圖可以進行有效的對話,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個體可以分享集體的智慧,對個體的發展有促進的作用。通過思維導圖教學實踐,學生與教師之間增加了交流和互動,師生都受益匪淺。
三、結束語
在計算機原理教學中,通過對思維導圖方法的應用,發現其具有較好的實用價值。一方面能夠幫助教師快速對書本知識進行傳授,另一方面也能夠使學生掌握有效的、正確的學習方法,從而提高教學的質量和學習的效果。教學中,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打破了傳統的教學模式,師生之間共同學習、進步,由此可見,思維導圖在計算機原理教學中的應用效果非常顯著。
參考文獻
[1]胡藝文,吳迪,陳紹東.教學中基于思維導圖的知識塊建構研究[J].科技廣場,2011(7).
[2]劉金,李婷.淺析信息技術教學中的自由[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2(9).
[3]蔣政.思維導圖在計算機原理教學中的應用[J].計算機時代,2010(1).
[4]謝金云.西方經濟學教學中思維導圖的應用[J].中國外資(上半月),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