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目前我國普通高等院校均已將計算機基礎列為文、理科專業的公共必修課。由于文科專業學生在數理基礎、邏輯思維、空間想象能力等方面與理工科學生有差別,因此在教學方法上應該有別于理工科。分析了文科專業計算機基礎教學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提出了文科專業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中有關文檔整合與共享、課后教學反思、實踐教學方法等改革思路。
關鍵詞: 教學方法; 計算機基礎; 資源整合; 教學反思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6-8228(2013)02-40-02
Discussion on computer teaching methods in social sciences
Que Qingxian, Yuan Meixiong
(Computer Department, Hunan University of Humanitie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unan, Loudi 417000, China)
Abstract: Computer courses are listed in both curriculums of social and natural sciences in colleges in China. Due to lack of mathematics and logical thinking, students majored in social sciences should be distinguished from those majored in natural sciences and engineering in teach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in teaching computer course are analyzed and some teaching reform to improve the computer foundation teaching quality for social sciences, are proposed including integration and sharing of resources.
Key words: teaching methods; basic computer course; integration of resources; teaching reflection
0 引言
計算機基礎知識與應用能力是文科學生綜合知識與能力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為培養學生的計算機應用水平,大部分高校均設有專門負責公共計算機教學的教研室或教學部,教研室教師人數不多,但承擔的教學任務重,教學方法比較單一(如文理科均采用同樣的教學進度,同樣的教學內容)。理科學生具有較好的數學基礎,在邏輯推理,抽象思維,空間想象能力方面較文科學生具有一定的優勢[1],文科學生的學習方法,更趨向于接受、理解、記憶,有時是沒有理解的記憶,最終導致文理科學生在學習計算機課程時的興趣愛好、學習態度、應用能力等方面表現出較大的差異,相同的教學策略卻往往使教學效果不如人意,制約了高等學校文科學生教學質量的提高。本文根據我校實際情況,綜合多年來擔任文科專業學生計算機教學方面的成功經驗,談談文科專業計算機基礎教學方法。
1 文科專業計算機基礎教學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1.1 學生基礎參差不齊,教學難易把握不準
從2001年開始,全國中小學按照教育部《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指導綱要(試行)》要求開設了信息技術課程[2],教學內容包含了Windows、Office等知識,但不同學校、不同地域的學校在計算機課程的重視程度上存在差異,學生基礎差參不齊,以至于擔任文科專業計算機教學的教師在教學內容的難易程度選擇上左右為難,重復中學學習過的內容,經常出現課堂三低(抬頭率低、到課率低、響應率低)現象[3],較難的教學內容會導致學生對計算機課程產生恐懼心理。
1.2 教師教學班級多,教學任務重
文科計算機課程是面向全校所有文科專業的學生,具有覆蓋專業種類多,教學班級多的特點,且不同學科的學生在理解能力方面存在著一定的差異。如:中文專業學生在計算機課程的學習方法上,習慣于記憶,很少從原理上理解和分析,更不能靈活運用計算機解決實際問題,在某些計算機水平考試中,就有學生用筆加紙的方法去進行數學計算,殊不知計算機本身就是一臺高速且高精度的計算器(如:計算器,Excel電子表格處理軟件)。為真正有效提高公共計算機的教學質量,原則上,承擔公共計算機教學的教師須根據不同專業學生的特點,采用適應于該專業特點的教學計劃、教學大綱和教學方法,可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因公共計算機課面向全校范圍內所有非計算機專業學生,教學班級多,教學任務重,有些教師每周有近20個課時,且同時兼任二門以上不同專業方向的課程,故難以做到根據不同專業學生的認知水平,學習能力以及自身素質,選擇適合該專業特點的教學方法來開展教學,一定程度上影響到了文科計算機課程的教學質量。
1.3 課程門類少,教學周期短
計算機基礎教育是一個長期的、逐步深入的教育過程,我國大部分高校文科專業的計算機課程僅開設了一年,有兩門課程(大學計算機基礎與程序設計語言),對今后將成為外交官、法官、公務員、教師等社會科學工作者的其他學科專業的學生而言,他們在計算機系統維護、圖像加工、信息收集與整理等方面的能力,存在明顯的不足。這樣的課程設置違背了“信息處理是基礎,信息問題解決是關鍵”的計算機基礎教育理念;而且部分文科專業因為專業課時的需要,將公共計算機課程的課時不斷壓縮,但實際教學內容是隨著計算機知識的不斷更新而增加的,教師要想按照考試大綱要求進行講解,就只能加快教學進度,顧不上對實踐性內容進行詳細講解,結果導致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較差。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經常有學生提出,將計算機課程的課堂教學全部改到計算機實驗機房中,這種想法盡管不利于學生掌握基本理論,但側面反映出學生對實踐操作類課程進行教學改革的渴望。
2 文科專業計算機基礎教學方面的體會和想法
2.1 整合教學文檔,共享教學資源
目前,幾乎所有的高等院校均采用計算機加投影進行計算機課程的教學,課件使用PowerPoint制作,對教學目的、教學重點、教學難點進行闡述,而操作性強的教學內容通常采取實例演示或案例教學方法,教師在實施上述課堂教學過程中,將產生諸如:案例文檔、操作步驟、流程圖、實驗結果、程序源代碼等教學文檔,如Word應用軟件教學過程中,有編排前后的文檔,程序設計語言課程教學過程中有算法分析、源程序代碼及運行結果等。教師在完成一個基本教學單位(如2課時)后,應及時將這些教學過程中產生的資源進行整合,以日期或知識點命名,將其上傳在個人主頁、精品課程網站、班級群共享等網絡平臺,即幫助低年級學生事先預習,也有利于當前教學班級中的學生進行課后復習。對于有條件的教學單位,可以使用屏幕錄像專家、Screen Recorder Gold等軟件,將教學過程中的語音及視頻錄制下來,共享給學生,實現課堂教學過程的重現,同時也可以共享給其他擔任同一門課程的教師,相互學習,共同提高教學質量。每一位擔任計算機教學的教師都對自己的教學文檔進行整理,并通過網絡共享,不僅解決了文科類專業學生計算機課程門類少,教學周期短的缺點,而且也方便教師的教學檔案整理。
2.2 加強教學反思,總結教學成敗
課堂教學過程是一項復雜且創造性很強的活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最大的體會是課前預想的教學設計與課后的教學效果存在較大差異[4],通過回憶當時的教學過程、學生的課堂反應、自己的應對方法與措施是否得當,對教師教學水平的提高將產生很大的影響。所以,教師要加強教學反思,一方面,總結教學過程中的成功方法,并將這些方法記錄到備課本上,不斷提高教師自身的教學水平;另一方面,從細節上減少教學上的失誤點。筆者曾經在講解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中整型數據(int)的字節占位長度時,按教材描述講解成2字節,結果在進行代碼測試時,輸出結果為4字節,后經VC和TC二種編譯環境的測試,查明是因為編譯器版本而產生的問題,盡管這是一個偶然的教學事件,但還是讓筆者深感內疚。教師需要具有課后反思的習慣,教材是否吃透、實驗結果是否驗證、教學方法是否符合學生的思維特點等等。
2.3 利用現代教育手段,加強實驗教學改革
大部分文科專業學生的動手能力較差,更擅長形象思維[5],如果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大量講解應用軟件類課程的操作方法與操作步驟,學生當時可能記得,但當他們回到實驗室自己操作時不知從何下手,或者忘記部分操作步驟,導致實驗進展不順利。而教師單獨輔導就會大大增加自己在課堂上的工作量,這樣不僅影響到教師的工作熱情,還影響教學效果。因此,筆者在實驗課程的教學當中,經常利用網絡或廣播式教學(如:凌波多媒體教學系統),每一次實驗課開始前半個小時,要對本次實驗項目進行分析,并重點解析實驗過程中的重點、難點和容易出錯的地方,通過短時間的直觀講解和分析,布置好本次實驗的要求,讓學生對某個知識點從理論認識上升到實踐應用,能夠更牢固地掌握所學的理論知識,也提高了學習效率。
3 結束語
對于文科專業計算機基礎教學,經過近幾年來的教學改革實踐,學生的學習興趣越來越高,特別是教學文檔的整合及網絡化共享(如:精品課程網站、教師課堂教學資源網站)為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改革提供了一個開放式學習平臺,收到了較好的成效,部分對計算機課程學習興趣高的同學,借助該平臺自學了計算機的相關課程,受益面不斷擴大。開展教學反思,定期檢查教師教案本上的反思記錄,對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的培養和提高作用顯著。高校計算機公共基礎課程教學方法的改革需要不斷探索,必須立足現實,從文理科專業學生的思維習慣、學習方式入手,把重點放在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水平上,著力提高文科專業學生的信息應用與信息處理能力,培養出適應當前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所需人才。我們公共計算機教學組今后將繼續進行教學的改革與創新。
參考文獻:
[1] 張曼,邢繼軍.高校文科專業計算機基礎教學中存在問題和解決方法的研究[J].計算機教育,2009.29(5):552-554
[2] 汪世杰.本科文科計算機教育與中學對接的調查思考[J].教育與職業,2010.5:118-119
[3] 胡鈺強.高校文科計算機教學的幾點思考[J].科技信息,2009.27:494
[4] 唐紅杰.高職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設計[J].計算機時代,2012.9:60-61
[5] 施俊,宗瑜.大學生計算機公共基礎教學的現狀分析與對策思考[J].皖西學院學報,2006.22(2):138-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