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何人人都愛“壞食物”?
為何高脂肪、高糖分、高熱量、含有各種添加劑的不健康食品,總能輕易就勾起食欲?或者說,為什么好吃的都是垃圾食品?弄清楚這個問題,才能對癥下藥戒掉“壞食物”!來,我們為你撥開謎團。
重口味天注定
科學家研究發現,對甜食、高脂肪和高鹽食物的偏好源自人類的基因。遠古時代,覓食艱難的人類最向往的就是糖和脂肪,因為高熱量食物是生存的保證,于是大腦將攝入高卡路里的食物視作愉悅行為。進化到今天,大腦里這種化學反應仍然存在,而大多數垃圾食品都有著或甜或咸或油的重口味,所以深受大腦“喜愛”。
高熱量才有安全感
有沒有試過,壓力越大心情越糟,就越想吃高脂高糖的食物,譬如甜點?除了這類食物對大腦產生的作用與抗抑郁藥物類似,有助于舒緩壓力之外,還因為人體感受到壓力時會分泌一種激素皮質醇,增加饑餓感,讓人更想吃高熱量食物。另外一種說法是,導致壓力的“壞消息”會讓人覺得生存受到威脅,必須多囤積些熱量。
“壞食物”真的會讓人上癮
為什么明知垃圾食品危害多多,卻欲罷不能?美國一家研究所做了一個有趣的實驗,給小白鼠吃了一段時間香腸、熏肉、乳酪等高熱高脂食品后,小鼠的大腦內部發生了一些變化,類似于動物吸食可卡因等毒品成癮后大腦發生的變化。并且,吃垃圾食品成癮后的實驗鼠會對一些健康食品產生排斥性。而讓老鼠擺脫高熱量食品,可能導致大腦出現與戒毒和戒酒類似的變化。
健康食物總是不夠美味
健康天然的食物,往往都不那么有吸引力,這是因為很多營養素都帶有特殊的口味。如幫助腸道蠕動的膳食纖維,往往口感粗糙;強力抗氧化物質單寧和草酸,會讓食物發澀;預防癌癥和心臟病的多酚類物質,會讓食物發苦……有一項調查發現,營養成分含量越高,食品的口味評價就越低。這就能解釋,為何人們更熱衷于“壞食物”。
荷爾蒙變化造就“貪吃鬼”
女生們在例假前,受到體內荷爾蒙水平變化的影響,除了情緒化、容易發怒外,還會控制不住地想大吃大喝,尤其喜愛高糖分的甜食。
七個提案,讓你對“壞食物”免疫!
1.享用豐盛的早餐
對于上班族來說,早餐總是容易被忽視。餓著肚子工作一上午,身體需要補充能量,大腦釋放出催促進食的信息。這時候,囤在抽屜的垃圾零食,薯片、蛋糕、奶油餅干……成了無上美味。可見,一頓豐盛營養的早餐,對于安定食欲多么重要。一份主食,一杯牛奶,一個水果和一小把堅果,不但為你全方位補充營養,更會讓大腦釋放對健康食物的欲望,讓“壞食物”無用武之地。
2.清空零食柜
家里的零食柜,是否被鍋巴、果凍、麻辣熟食這類深加工的“空能量食品”填滿?冰箱里,是否塞滿了可樂、雪碧等碳酸飲料?周末窩在沙發上看美劇時,這些垃圾食品就不知不覺填滿了你的肚子。果斷清空它們吧,徹底斬斷勾引源,換上堅果、新鮮水果、綠茶等健康食物。
3.充足的睡眠
熬了一夜,往往會食欲大增,這是因為睡眠會影響大腦儲存血清素。而血清素在控制食欲上扮演很重要的角色——血清素濃度不足時,食欲會變得旺盛,特別是對淀粉類食物特別鐘情。姑娘們,要擺脫對蛋糕等易發胖糕點的渴望,那就好好睡覺吧。
4.進餐時先吃蔬菜
進餐時,習慣先吃葷菜,最后再吃蔬菜來清清腸胃?對于不愿被“壞食物”綁架的人來說,進食時先吃蔬菜才是正確順序。蔬菜富含維生素和礦物質,是形成腦部神經傳導物質不可或缺的重要營養素,只要神經傳導途徑順暢,大腦就不會胡亂發送胡吃海喝的訊號,你自然也能在垃圾食物面前淡定自若。
5.別把甜點放在餐后
正餐結束,最后上來的是甜點,給這頓飯畫上一個完美的句點。甜點增添了用餐的幸福感,可是也令你無法擺脫對甜食的渴望。所以,有專家提出“三明治進食理論”,把高熱量的食物安排在中間,而非最后,如此一來,大腦才不會將甜點與滿足和愉悅關聯,慢慢降低對甜食的渴望。
6.尋找“壞食物”的替代品
想吃冰激凌?用低熱量的酸奶和水果來代替。想吃薯片?用堅果或自制薯條來替代。還有很多美味又健康的食物可以用做替代品,發揮你的創意去制作吧!
7.挖掘更多健康美味
對家常菜譜膩歪了?那就去嘗嘗其他風格的菜式吧,泰國菜、越南菜、法國菜……經常讓舌尖品嘗到新鮮滋味,不斷挖掘出大腦的“健康新歡”,那些垃圾食品自然就被打入冷宮。而且,享受美食時,人的心情會非常愉悅,情緒影響食欲,好心情對擺脫垃圾食物對大腦的控制非常有效——康乃爾大學的食品專家研究發現,人們情緒好的時候想吃營養健康的正餐,而心情差的時候則想吃燒烤、麻辣鍋等刺激性食物,以此來發泄郁悶。
TIPS
還有一些“不靠譜”招數,
壞食物魔咒,消退!
◆ 在零食柜上貼大字報,上書:死胖子,還吃零食?看看肚子上的游泳圈吧!
◆ 和想減肥的同事組成糾察團,杜絕垃圾零食進入辦公室,誰違規就罰誰請客吃飯!
◆ PS一張自己和林志玲的合影作電腦桌面,人家纖細的腰肢和巴掌大的小臉,足以讓你把垃圾食品當作不同戴天的仇人!
編輯 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