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成為蔡依林、林熙蕾等一眾明星都信服的養生老師之前,邱錦伶亦曾是大都市里燃燒生命奉獻健康來換取金錢與成功的典型職場人——穿梭于臺北、上海與歐洲城市間的忙碌生涯,直到她因為一場感冒住進醫院而劃上休止符。
38歲,生命來“追債”
邱錦伶說自己曾是個會用小聰明躲過很多事情的人。她怕打針,小時候要打防疫針,騙老師說自己感冒;少女時候生病,男朋友帶她去看醫生,騙他說自己暈針。但是,終于有一天,她明白:“生命里沒什么是你躲得掉的。”
38歲之前,她是個成功的設計師,每天睜開眼就是工作工作,飛往各個地方開會,一堆問題等著她解決,身體不舒服?只要還能撐住一口氣,就拖著再說。直到家人看不過眼,在她感冒的時候硬抓她去醫院看門診。
“醫生看到我第一眼,就說,你知不知道自己貧血很嚴重?我的回答居然是:會嗎?我倒是不覺得。他說,你要不要去做個檢查?我當時的想法是,我是感冒,管那么多干嗎?”最后,在醫生的堅持下,邱錦伶去做了血液檢查,結果很快出來,正常人的血紅蛋白量大約是11~15克/100毫升,她的只有4!而一旦低于7,病人就會被強制留院治療,于是,原本以為只是來看感冒的邱錦伶,只能放下所有工作,在醫院輸了兩天血。
透支的健康債務并非如此容易就還清,醫生原本懷疑經常胃痛的邱錦伶是因為胃出血導致的貧血,但檢查后排除了胃的原因。卻在超聲波檢查中,發現她的子宮里有三顆腫瘤,最大的那個直徑有9公分!幾乎占滿了子宮,這才是導致貧血的真正罪魁禍首。
醫生建議手術,不信邪的邱錦伶卻覺得“不可能,這是醫生擺烏龍吧”,連續換了三家醫院檢查,結果卻都一樣。“只能做手術,可是你知道我是個很愛美的人,始終不能接受肚皮上有傷痕這件事,后來終于有位醫生提供了我可以接受的手術方案,不切開,只在肚皮上打四個直徑1公分的洞,不會留疤痕。”
但是——人生的但是總是不請自來且無可逃脫——手術的過程中,機器故障,醫生只能采取稍微擴大切口,全手工剪碎腫瘤再取出的辦法,這樣極耗時間,麻醉過久,導致邱錦伶右手的撓神經被壓迫,全麻過后,她醒過來,右手卻沒有醒。不管用什么姿勢,手指頭都張不開了。
“這是我生命里碰到的最大的一個挫折,那時候浮現的第一個念頭是,這輩子完了。我是個做設計的,要畫圖,要自己把樣品做出來,右手不能動,我還能工作嗎?第二個念頭,是我的人生該怎么辦。第三個念頭,我做什么,可以幫助自己從這個情況里走出來?”
回想這段生命的煎熬,雖然已經取得全然大勝,邱錦伶的表情中卻明顯地寫著“再也不要”四個大字。“其實我覺得走上養生這條路的人,動機都蠻自私的。起初都是想療愈自己。這個過程中,學習有了經驗和心得。先和身邊的人去分享,再慢慢地推及越來越廣。”
在醫院住了7天,不斷地檢查,之后是漫長而痛苦的復健。復健的過程中,有一項治療是在手臂上貼上貼片,用電流去刺激,普通的是從30安培強度開始,慢慢增強。“我想要快些,醫生每次增加強度,問我:這樣可以嗎?我都說可以。最強我可以承受到200安培。而且可以一邊通電一邊開玩笑:會不會這樣被電久了,走在路上被雷打到都沒感覺?”
邱錦伶說,當從手指頭到腕關節,一次密密麻麻扎滿三十幾根針的時候,她學習到了,生命里沒什么是你躲得掉的。所以,當事情迎面而來的時候,站在原地,正面面對。趁著還年輕,有力氣面對考驗的時候去學習,總比到60歲再吃苦來得好。“人在生病的時候,正向思維非常重要。我滿腦子都是做什么可以讓自己好得更快。”最后,她的手100%地恢復了機能,債還清了。
“為什么是我”的問題,
答案你自己知道
自己的身體復原后,父親又開始生病,一再被誤診,直到確診,已是肺腺癌末期,送走父親,邱錦伶的人生徹底改變。“我一直在反思,為什么會把自己的身體搞成這樣?”
思考之后是行動。邱錦伶開始系統地學習養生的知識,一點點沉進去。從最簡單的開始,哪些食品會讓身體過敏?哪些會讓身體上火?情緒如何影響我們的身體狀態,怎樣去調整?“學到新的東西,就跟我自己的經歷去相驗證,去幫助身邊的人,學以致用,那是我人生最認真也收獲最大的學習歷程,一直到目前為止,我仍然不斷地在學習。”
她成為口碑上佳的養生老師,一干大明星是她的忠實粉絲,經由口口相傳專程飛幾個小時來拜訪她的學生大把,從臺北到北京,她說自己是播種者,“剛開始教學生要擇食,要借由吃來達成健康,很多人會說這樣很麻煩。但現在再提這個要求,每個人都說,我會努力。”
邱錦伶說,很多學生找到她的第一句話會問:“為什么是我?”“為什么是我生病?”“為什么是我焦慮?” “我的回答是:‘你三餐不定時不定量;你面對事情,要么逃避,要么壓抑。為什么不是你?如果不是你,要是我嗎?我比你幸運的是,我更早經歷了,靠自己的力量站了起來。”
“很多年輕的女孩子,你跟她說老和死亡多可怕,她會覺得那很遙遠,后來我就改掉,我問她,你今天會來找我,是因為你的身體出現了不面對不行的問題。你現在的身體,還要使用很多年,以現在的方式來使用,你覺得它能夠支持嗎?”
現在的邱錦伶,仍然會來往于臺北與北京、上海之間工作,不同的是,她的生活節奏已然大不相同。“有私人的生活,還可以把工作做得不錯,這才是對內在和外在需求的平衡。只要不出差,我一個禮拜只安排兩天工作,出門不開車搭捷運,選擇住在山里,家里沒有電視,沒冷氣,坐在那里看云或者是出去散步。自己學釀酒,自己做果醬,享受著簡單的生活。”
Tips:不是你做不到,
是你沒想到
現代女性工作家庭一肩挑,總有許多“我知道這樣不健康但實在沒辦法”的無奈,是真的沒有解決辦法?《女友·家園》帶著在讀者中征集到的熱點健康問題,來一 一求教邱老師。
天天晚上12點才能上床,早晨實在起不來,真的沒時間享受早餐啊,怎么辦?
就算你加班晚回家,只做最基本的睡前工作,比如洗澡,11點能不能保證上床?可能你需要娛樂放松時間,把這段時間挪到第二天早晨行不行?從8點起床變成7點起床,你要刷微博或者是聽音樂,盡可以和準備早餐一道進行。
我知道午餐只吃盒飯或快餐不健康,那怎么解決?
最簡單的,我試吃過很多種快餐,推薦麥當勞里的板烤雞腿堡,不要加照燒醬,這款食品可以達到及格線標準。另外,還可以結伴和同事午餐吃涮涮鍋,自己用清醬油+姜末+洋蔥末+醋配小料,75克左右牛羊肉片加幾種當令蔬菜,配半碗米飯,對OL來說,這是很合理的午餐。
三明治是流行的輕食,應該很健康吧?
三明治通常會夾黃瓜、生菜和番茄片。黃瓜是寒性的,番茄中的茄紅素要煮熟了才能被吸收。而蔬菜本身就是寒性的。所以,三明治并非理想午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