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里無論年紀幾何的臺灣人,都會操著林志玲調調的普通話和你寒暄;臺灣的陽光總是那么和煦而溫柔;臺鐵車廂里總能遇到青澀小哥;誠品書店擺在醒目位置的書籍,大都是一些關于崇尚自然生活的內容。
這些干凈的、曖昧的、讓人感覺舒適的,與唯美又近了那么一步的生活顯象,臺灣人更愿意稱之為古早味。
古早味是臺灣街道上出鏡率最高的詞匯,甚至早已超越臺灣人對飲食的定義??梢允枪旁缥兜募t磚墻、古早味的縫紉上裝、古早味的雜貨店鋪。
臺灣學者焦桐在他的《臺灣味道》中詮釋過,古早味最基本的意涵是“世代相傳的東西”,它因為被人們喜好而風行而流傳,那是一種經驗的累積,其點點滴滴又被修飾過,成為普羅大眾接受的做法和滋味。
古早味是現存的過去,是當下的一部分。在古早味的一切中,回味許多小時候的體驗,更值得珍惜的是,過往那些崇尚自然的生活態(tài)度。
PART 1 一朝一夕
清晨早點攤
尋找早餐的確是混跡臺灣細枝末節(jié)的好通道,你可以穿行在街道任意的拐彎抹角中,發(fā)現那些黑洞洞的菜市場,在臺北這也是最現實的玩法。
任何小吃買前可以免費品嘗,這真是臺灣特色,在哪里都可以免費品嘗,無論菜市場、夜市、老街、手信市場,一路嘗下去真的什么飯都省了,而且不買絕不會備受白眼。
偶遇一位臺南大學的老教授,知道我們是內地游客,他便從包里掏出了一張白紙和一支鉛筆,開始長達兩個鐘頭的演講。
教授退休后一直在堅持紀錄臺南所有古早店鋪的故事,老先生有些哀怨現代化來得太夸張,生怕這些古早的東西有一天忽然就遍尋不著了,讓我們一定哪個都不要錯過。
“尤其是阿堂咸粥,那里是臺南人最喜歡的早餐鋪,也是品嘗虱目魚最好的地方!”
雖然每個小吃店都有虱目魚,但阿堂卻是一直堅持著每日提供最新鮮的原料。漁民會在夜里四點出海收網,五點上市,六點送到阿堂,七點左右一定是最新鮮的魚肉,“虱目魚肉每逝去一個小時味道口感都會有巨大的變化”。
夜市招牌街
說到小吃,如果你在臺灣停留的日子不長,那么夜市無疑是一個體驗臺灣古早味最集中的地界。我因為反復流連于一條不知名的夜食街,拍下了每個店鋪的料理細節(jié)?;貋矸催@些照片,竟然發(fā)現幾乎所有的店家宣傳語,都帶有“唯一”“創(chuàng)始人”“十年老店”等讓人按捺不住不得不進店品嘗的詞語。這些夸張的詞匯真的不是擁有一般的自信心才能公布于世,當然這其中也包含了臺灣人不得不讓人欽佩的市場營銷能力。
PART 2 一茶一飯
百年老茶行
振發(fā)茶行的老板和所有臺灣生意人一樣,對自營產品的自豪感讓他擁有充分的自信,不出三句就能抓住客人的關注神經。
貨架上的錫制茶葉桶是嚴老先生生前在武夷山收來的,幾十年后大陸地區(qū)的茶博會,竟然也要來這里,懇借這些老物件去現場展示。如今振發(fā)的接班人是嚴家的女音樂家——嚴老先生的兒媳,老先生一句“如果你們不繼承茶葉店,那么這段歷史便會消失”令嚴太太毅然放棄音樂,開始練習傳統的茶藝之道。
在振發(fā)買茶追求的并不是40年陳茶的那份口感,當你看著老板的一雙巧手用兩張白色的宣紙,憑空摺出一個結實的長方盒子,并在封口處用已有150歲的牛角印章蓋上商號印章,便不禁感慨還是這種小時候的傳統包裝方式更能讓你體驗到購買的滿足感,以及愛不釋手、舍不得拆的喜悅感。
在臺北九份老街的茶坊,你會驚訝于臺灣老板可以把中國的傳統茶文化經營裝飾得如此到位。以陶壺炭火煮水,典雅的手工瓷質茶杯奉茶,陶土漢風氣質的大罐存茶,店員身著漢服,腳踏布履,輕聲細語,完全仿制漢唐的茶道遺風,卻不似日本茶道的百般矯情,在保證儀式感的同時卻也倍感舒適。
烹茶的姑姑說了三句話:“這是臺灣島內海拔最高產區(qū)的原料”,“離開臺灣你絕對找不到類似的茶”,“許多客人喝過之后都會回頭來找此茶”,不矜持,不張狂,沒有可質疑的口風,這就是臺灣式的營銷。對古早味的追求和信仰,讓幾代人的生命經驗和文化底蘊為之奠基。
限量家常菜
古早味一詞初始正是用來形容美食,據說早期臺灣人生活窮困,食物以腌漬的手法居多,菜脯、竹筍干、咸菜、豬油拌飯都能隨手變?yōu)槊牢丁5@種簡單做法大大影響到現在臺灣美食。于是在代代傳承的祖?zhèn)髅胤街?,增加了近乎苛刻的精選食材、精雕細琢的手工制作。
阿霞飯店是一家提供古早味家宴的餐廳,據說臺南市長請客都定在這里,并且必須預約座位才有機會享用。
這里的招牌菜是膏蟹米糕。這是南臺灣婚宴中不可或缺的辦桌主菜。早年間在閩臺一帶,哪家如果有弄璋之喜,都要蒸米糕煮紅蛋挨家向親友道喜。親友收到的米糕,配以膏蟹來燒,并用少許蝦米、香菇、肉丁配料,由于原料不多,并且基本不使用調味品,所以此菜非??简瀼N師手藝。阿霞的膏蟹米糕和其他臺菜全部依據代代相傳的古法制作,每天只提供幾臺食客,從不翻臺,四個人吃下來再加各種打包每人才100塊人民幣。
而發(fā)源于臺南地區(qū)的小吃“擔仔面”則是徹底的本土家常飯。它的全名為“度小月擔仔面”。在臺灣已有百年歷史淵源,鮮美甘甜的甜蝦湯頭,加上香醇不膩、長時間熬煮的肉臊,在臺灣非常的受歡迎。其發(fā)源時間可能為清朝時期,由于臺南臨海,故許多人家以捕魚為業(yè),但是臺南夏季七八月份時常有臺風侵擾,風雨加交導致不易出海捕魚,生計頓時艱困,故稱臺風來襲頻繁、生計維持不易的月份為“小月”。因此有些漁家在無法出海捕魚時候,就改賣面食以維持生計、度過小月,而后漸漸產生“度小月擔仔面”這道美食。
歷史的原因讓全中國各地的人移居上島,憑著家鄉(xiāng)帶來的味覺記憶和手藝,代代相傳。對于內地食客來說,這些小吃多少會讓你覺得熟悉。也許臺灣風格并不見得比原產地味道出色,但是我們在內地卻很難吃到這份店家用心。
PART 3 一物一心
森林圖書館
北投圖書館,被Flavorwire.com選為全球最美的25家公立圖書館,這也是臺灣唯一入選的圖書館。
北投圖書館是一個木頭打造的建筑物,與公園的樹木融為一體,樹枝生長還穿越了圖書館的走廊,被周邊居民稱為“樹屋”。書架都在110公分以下,書架降低以后圖書館的空間看起來更寬敞。館內的設計借由高低窗產生對流,夏天可讓室內降低攝氏4度,省電還能引進新鮮空氣。圖書館屋頂覆蓋著草皮,并安裝有太陽能光電板。
環(huán)保、自然、返璞歸真,這些形容詞在臺灣不會是噱頭,而是臺灣人習慣、懷念,并且不斷推崇的價值標準。
街道古早風
臺南安平老街為三百多年前荷蘭人在安平修建的第一條路,又有“臺灣第一街”之稱,許多小時候的童玩、零嘴、蜜餞還有地方特色美食,都聚集在全長一兩百公尺石板路打造的安平老街上。
臺灣的街道是了解臺式古早風的最好渠道。比如九份老街的一個普通店鋪櫥窗中,會像一個普通家庭一樣展示出各種雜物。剝落油漆的天藍舊機車,老式收錄機,還有像模像樣的一日三餐。種類繁多,事無巨細,井井有條地擺放在一起。似乎并不在意路人是否能通過櫥窗知道他們是賣什么的,而你卻在驚鴻一瞥中,被櫥窗所傳遞的濃郁古早風牽住眼神。
這里的老街道隨處可見,隨便找個雜貨小店聊聊天,十幾年的歷史都算平常事;樓門口各家的郵箱大多是爸爸或者爺爺買下房子時自己油漆安裝的;媽媽們也都習慣用手工縫制的帆布包上街購物。
PART 4 一走一停
桃花源民宿
選擇民宿可謂嘗盡臺灣人情的最佳選擇。
在阿里山奮起湖的星空小屋居住時,與民宿主人聊得更深。這對老夫婦到中年時就已放棄待遇優(yōu)厚的商務工作,在阿里山最高的一片茶園里蓋起大屋,過起兒時記憶中的桃源農耕生活,傍晚和住客喝一杯小酒吹吹牛皮,好日子已經吸引了兒子媳婦也開始著手加入其中。
而我們在臺南遇到的民宿老板娘也是一般無二,本是買下經營建筑師事務所的獨棟別墅,裝修一半便臨時起意改成民宿。客人每天早起一定能喝上她親手煮的咖啡,傍晚回家冰箱里有她已經切好的當季水果。
舊式火車站
南投縣是全臺唯一不臨海的縣市,也是臺灣的心臟地帶。水里鄉(xiāng)恰好位于南投縣出入口,在上世紀50~60年代,南投伐木的興盛年代,水里扮演著相當重要的角色。
水里火車站為白色外觀帶點西洋風情的建筑,月臺上保留著舊式的Y字形遮雨棚。雖然往日繁華落盡,當年盛況也早已不復見,但是依然熱鬧的水里市街、充滿原味的車程,“小臺北”曾經擁有的黃金歲月,卻是水里永遠不變的歷史與文化。
編輯 王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