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著名劇作家、小說家詹姆斯·巴里的作品《彼得·潘》中的主人公面臨著成長的困擾,拒絕長大、拒絕承擔責任。這種心理現象被稱為“彼得·潘綜合征”,用來形容那些長不大的男人。
80后和90后的丈夫們,許多因是家中獨子而患有此種心理綜合征,他們因長期依賴父母而拒絕心智成熟的機會。躲藏在虛假的快樂和自信面具背后的是個不愿承擔的“彼得·潘”,如果你的他有這類傾向,你該如何幫助他長大,如何與這類愛人相處,讓他在婚姻中勇于承擔呢?
From“彼得·潘先生”:情景小劇場
情景1:和他一起出門,因為超速領了罰單,他會說:“這怪不了我,是你說趕時間我才開快車的!” 不論是大事還是小事,“彼得·潘先生”的第一反應都是“把自己先摘出去”。生活中他們表現為任性、散漫,過于自我,出了差錯老愛怪罪別人。
診斷:害怕承擔責任,不愿意反思自己的過錯
情景2:你鼓勵他離開現在安逸的工作崗位,接受一個更有挑戰性的項目,他會說:“我之前完全沒接觸過,會搞砸的。”“彼得·潘先生”不是簡單的貪圖安逸不思進取,而是并不相信自己已經具備成年人的能力。他恐懼失敗,不敢嘗試,遇事總是顧慮重重。
診斷:缺乏自信,面對挑戰會找借口逃避
情景3:當他陷入經濟困境,會坐等家人或朋友救濟,而不是自己著手解決。此外在生活中會很自然把母親當免費廚子、把父親當義務修理工,隔三差五要找哥們尋求精神或物質上的援助。他害怕孤單、寂寞,希望隨時有人可以幫忙,滿足任何需求。
診斷:依賴心強,不愿單獨面對生活及困境
情景4:他終于接受你的建議換了新的工作崗位,但不到一個月他忽然跟你說:“最近被一個難纏的客戶搞得焦頭爛額,我已經決定放棄了!”他對挫折的忍受度比常人要低太多,遇事稍有不順或遭批評便易情緒化或放棄。
診斷:難于堅持,挫折耐受度低
情景5:當你們的交往已經持續幾年,你想跟他步入婚姻,或你們結婚多年,你和他商量準備要小孩時,他總會說:“現在這樣挺好的,過幾年再說吧!”他害怕有進一步的發展,是因為他對于確立一段新的關系以及新角色有抵觸與不自信情緒。
診斷:關系障礙:與異性交往到需給予承諾、擔負更大責任時,便會臨陣脫逃
To“彼得·潘太太”:你該這樣做!
如果你不幸嫁給了“彼得·潘先生”,那你們的婚姻可能要面對一些挑戰。作為“彼得·潘太太”,需要做的,便是終結他的“彼得·潘綜合征”,讓他的人生劇情來個180度大反轉!
1.不打擊,不攀比,不抱怨
“彼得·潘先生”的心靈比常人更脆弱,拯救他們之前,首先要避免他們的心靈崩盤。不要常批評他“幼稚”“不像個男人”,也不要常拿他和“別人家丈夫”比較。
“彼得·潘先生”通常生活在一個能被無限滿足的家庭環境中,父母不會告訴他們如何認識自己,他們在社會中應該扮演何種角色,因此盲目的肯定和武斷的否定是他們成長過程中的主旋律。而這個時候如果你對他的評價過于粗暴,會導致他越發不能正視自己。
“彼得·潘太太”應該這樣做——
(1)幫他建立對自我和社會角色的認知,而不是粗暴地否定他,一旦他在“成人化”的道路上有進步,不要吝嗇鼓勵和肯定。
(2)別拿他和“別人家丈夫”相提并論,讓他多和自己縱向比較。承認他“婚后你越來越成熟了”,或者“自從當了爸爸,你做事情越來越不沖動了”。
(3)不要將“我為什么會遇到你這樣的人”當做口頭禪,經常說“你要是更成熟一點我們的關系會更和諧”,給他正面的引導而不是打擊。
2.母愛爆棚?NO!
他小孩子的一面雖然幼稚,但也不乏可愛。如果正好你是一個母愛爆棚的太太,或許會毫不猶豫接過從他母親手里遞過來的接力棒,繼續充當他的守護女神。要知道,如此便大錯特錯!
你對他的呵護,表面上看會讓婚姻關系融洽,而你也極有可能會獲得婆婆首肯,認為你是一個很出色的“世襲守護神”。事實卻是,婚姻關系對他是一段新生活的開始,他完全有機會借助新的階段獲得成長,而你的母愛爆棚卻剝奪了他成長起來的權利。
“彼得·潘太太”應該這樣做——
(1)不包辦他的任何事,不替他做任何決定,在他遇到困難和危機的時候,和他站在一起,但不是急著幫他解決。
(2)不要太費心照顧他的飲食起居。生活中的衣食住行也是他感知生活完成社會化角色轉變的好時機,不要讓他在生活上太依賴任何人,慢慢地他可能也學會在大事上自己動手。
3.培養他的“男人氣”
傳統觀念對“男人”的定位在今天仍然適用,比如男人要養家、要主動埋單等等。不要為他找任何理由逃避這些,更不要幫他抵擋來自親友的指責。
“像愛純爺們一樣愛他”是彼得·潘先生們非常需要的,你可以努力喚醒他作為男人的那部分知覺,打壓他作為孩子的那部分自我認知。
“彼得·潘太太”應該這樣做——
(1)分給他一些固有任務,比如修理汽車、交水電費、管理煤氣表等等,這些習慣一定讓他堅持下去,不要為他找任何逃避的理由。
(2)在公共場合,也要注意培養他作為男人的好習慣,比如主動埋單、開車送親友回家、聚會時張羅娛樂項目。
4.做個“麻煩太太”
一些先生孩子氣的太太,在生活中都盡力扮演一個省事妻子的角色,但是如果你太“省事”,會令他的生活太平順,他沒有處理問題的經驗和能力,也沒有需要讓自己更強大一些的意識。
“彼得·潘太太”應該這樣做——
(1)多為他制造一些“麻煩”,比如孩子要上幼兒園,讓他去調查、選擇,為孩子選擇一所好學校;閨蜜的老公創業需要合伙人,讓他去參與等等。給他更多的機會去面對麻煩,接觸社會。
(2)在某些方面,你還需要“挑剔”一些,給他更高一些的標準,而不是因為害怕他做不好而為他一路開綠燈。
5.鼓勵他“脫離親友”
婚前他有一群隨叫隨到的哥們兒,有處處為他操心的父母,有給他提供各種方便的七大姑八大姨。結婚之后,他可能仍然離不開這些庇護,并且也能順帶為你帶來一些實惠。但是,如果要幫助“彼得·潘先生”獲得成長,你必須鼓勵他“脫離親友”,暫時遠離這些“場外親友團”。
他之所以依賴心重,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他有所依靠。在遇到問題的時候,他一定會首先放棄自己想辦法解決,而尋求場外援助。讓他暫時遠離親友團,也是幫助他成熟起來非常關鍵的一點。
“彼得·潘太太”應該這樣做——
(1)培養兩人的生活模式,并讓他慢慢習慣二人世界。
(2)當你們的小家庭遇到問題時,切斷他和場外的聯系,迫使他獨立尋求解決辦法。
編輯 Ju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