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朋友的熱情邀約,你退避三舍;同事間聚會K歌,你嫌麻煩;父母的擁抱,你覺得尷尬別扭;甚至連性感迷人的帥哥,你都沒有接近的沖動……總之,你情愿選擇與人群保持一定距離,也避免建立親密關系。
究竟是哪里出了問題?心理學家告訴你,親密關系恐懼癥纏上了你!
心理學分析:
你為何會恐懼親密關系?
心靈過敏——怕背叛,怕傷害
有些人渴望與人建立親密關系,又擔心情感付出得不到回應,導致情緒上的焦慮和矛盾,慢慢就開始回避社交、回避親密關系。另一類性格激進的人,會將嫉妒心理演變為強烈的排斥,表現出不屑與人交往和熱絡。這些,都是“心靈過敏”的反映,在人際上對于“回報”、“獨占”的過分敏感和在意,讓他們最終選擇獨處。
揪出親密恐懼因子:
抑郁型的氣質類型
人的氣質類型分為四大類:多血質、膽汁質、黏液質和抑郁質。抑郁質的人性格一般過于敏感,他們渴望親密卻又害怕親密帶來的傷害。
“自我攻擊”的危害
內心敏感,真正的殺傷力其實不是外在帶來的,而是你的“自我攻擊”。“他怎么可以瞧不起我?”如果你在很多人那里解讀到這個信息,那么最有可能是:你瞧不起自己。
心理按摩:
學會表達
當你自認為被“傷害”后,與其雙方都委屈莫名,不如在第一時間告訴他們:“你剛才這么說我,我心里會難受。”真誠的表達,而非指責,讓他們更懂你,你也更懂自己。
學會自嘲
與善于自嘲的人在一起,分外輕松和快樂。所以,學著拿自己打趣吧:“看我又要神經過敏啦!”漸漸地,你也會變得不那么在意一些事情了,甚至覺得自己以往的“老受傷”有些可笑。
自我捍衛——怕麻煩,怕侵擾
從社會學上來說,人與人建立親密關系是為了擺脫孤獨。若認為建立親密關系帶來的煩惱,譬如缺乏私密性、沒有安全感、不公平對等、信仰差異等等,遠遠大于孤獨帶來的煩惱時,有些人就情愿選擇與人群保持距離。
揪出親密恐懼因子:
寧缺毋濫的情感防御
對你而言,和親密的人在一起,要有精神層面的交流,才能獲得滿足和充實。對別人結交一大幫狐朋狗友,你很不屑:浪費生命!
對“獨立空間”的強烈需求
對“個人空間”你有著一種超于常人的需求,所以“孤獨”在你的字典里,可能代表著快樂自在。
心理按摩:
加入一個“志趣相投”的團體
你是一個“自我”很豐富的人,酒肉朋友很難走入你的內心,若要建立親密關系,必須“志趣相投”。對志同道合的人,你比較容易產生親密感。
結交一位“溫暖親切”的朋友
情誼深厚的朋友,往往不是相同而是互補,原因是雙方會欣賞和認同自己所缺乏的那一面。你是否有一位“溫暖親切”的朋友呢,他像是一束陽光,溫暖你的心間,減緩你的防御?
親密隔離——怕別扭,怕尷尬
小陶虹在一檔訪談節目里,說到母親的時候哽咽了,她說:“直到她走之前,我都沒有抱過她,親過她。覺得不好意思,別扭。現在,我有了孩子以后,才發現擁抱和親吻,其實是那么的重要!”心中有深沉的愛,但就是無法用肢體和言語去傾訴,在中國很多70、80后身上,都存有這份糾結。
揪出親密恐懼因子:
過于含蓄的東方家庭文化
美劇《成長的煩惱》是家庭情景喜劇的標志性作品,它也伴隨著無數中國70、80后的成長。對劇中的老爸而言,每天當著孩子的面親吻妻子,成了和吃飯、睡覺一樣平常又必須的事情,而孩子們也很習以為然。但,在中國家庭,這件事就很前衛了。
對父母的“又愛又怕”
中國父母看重權威、威信,往往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希望孩子可以尊敬畏懼自己。所以孩子長大后,對父母便會“又愛又怕”,愛讓孩子想去照顧他們,怕又讓孩子像隔了一層什么,不敢也不知道怎么真正走近他們。
家族溝通模式的傳承
孩子對待父母的方式,往往受到父母的巨大影響。溝通模式的傳承,是一種無形卻強大的力量,會影響到一代又一代。親密隔離型的家庭,雖然彼此之間充滿關愛,卻不知如何讓對方直接、真切地感受到。
心理按摩:
和寶寶一起說:“奶奶/外婆,我愛你!”
小陶虹說,現在每天晚上,她都帶著兒子一起走到爸爸的房間,擁抱他,親吻他。也許獨自嘗試,會膽怯和尷尬,但是你的寶貝會給你力量和勇氣,畫面也更溫馨、舒適。
循序漸進,從觸碰開始
與父母的關系,是最親密的一種,而肢體的接觸,會顯得十分重要和神奇。如果你真的很難做到擁抱和親吻,那就從握手、揉肩膀開始吧。循序漸進,讓你和父母的身體,都漸漸地來熟悉、接受這份“遲到的親密”。
愛情恐懼——怕異性,怕創傷
有一類女性,閨密一大群,但就是恐懼和異性建立親密關系。她們或有著“男人都用下半身思考問題”的極端偏見,或懷有“男人沒一個好東西”式的憤怒。最后,往往成為剩女,或婚戀失敗。究其原因,大多是因為曾經遭受過心理創傷。
揪出親密恐懼因子:
過分偏執的性格
同樣是面對一段失敗的感情,性格平順的人比性格偏執的人更容易走出來。傷害都一樣深,不同的是,你是否愿意放過別人,放過自己?
創傷心理未曾修復
遇到合適的新的愛人,或有知心的朋友,或得到父母智慧的指引,也許那段創傷反而修煉了你,走出來后生活得更篤定、智慧。但有些人沒那么幸運,傷痕一直都在,未曾修復。
心理按摩:
放下“非黑即白”的觀念
如果你覺得那段經歷全是傷痛,如果你不再相信有愛情,那么在你頭腦里還保留著孩子般“非黑即白”的世界。女巫有她的智慧和堅持,公主有她的愚蠢和可笑。好好想想:那段經歷中難道真的沒有快樂的部分嗎?一次失敗,代表著永遠失敗嗎?到今天為止沒有遇到愛情,就代表愛情不存在嗎?
尋找一位愛情得意的“閨密”
如果你的“閨密”都是李莫愁,那么還是勸你,和她們都保持一段距離,否則你也會感染“痛苦的毒”!尋找一位樂觀可愛的“黃蓉”做自己的閨密,她的灑脫和陽光,會帶著你看到愛情的另一面。
編輯 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