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建華 宋宏林
吉林省長白山保護開發區中心醫院,吉林長白山 133613
股骨粗隆間骨折是臨床較為常見的一種發生于髖關節周圍的骨折。其發生率越來越高,且平均年齡較大。粗隆間骨折患者手術是其首選的治療方法。本研究通過對50例老年粗隆間骨折患者分別實施鋼板內固定術與人工關節置換術取得不錯效果,現報道如下。
選取2004年4月-2010年8月期間我院收治的老年粗隆間骨折患者50例,隨機分為兩組,各25例。A組男11例,女14例;年齡(64~85)歲,平均(73.18±5.06)歲。B組男10例,女15例;年齡(62~86)歲,平均(73.35±5.13)歲。所有患者均為單側閉合性骨折,無手術禁忌癥。兩組患者性別、年齡、分型、受傷至手術時間、合并癥等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有可比性(P>0.05)。
1.2.1 A組 采用鋼板內固定方法進行治療。患者氣管插管麻醉,采取平臥位,患側臀部墊高30°,于外側大轉子下做總行切口,逐層切開,暴露大粗隆外側及小粗隆下,骨膜組織盡量少的進行剝離,特別是對于粉碎性骨折周圍的軟組織和骨膜盡量予以保留。在直視下對骨塊進行復位,盡量達到解剖復位。選擇適宜長度的鎖定鋼板放置于股骨外側大粗隆的下方,鉆入螺紋導釘,使用C臂X線檢查復位情況后進行固定。再次使用C臂X線確定復位和固定情況,對切口進行沖洗,留置引流后逐層縫合。
1.2.2 B組 采取人工關節置換術進行治療。麻醉及體位同對照組。采取后外側入路,逐層顯露股骨大粗隆和關節囊,臀中肌止點盡量予以保留。于股骨頸位置截骨取出股骨頭,對于粗隆間骨折塊和附著的筋膜予以保留。小粗隆部位的骨折塊進行復位,植入假體柄后使用骨水泥或者鋼絲進行固定。使用擴髓器進行擴髓,丹藥避免對近段骨皮質造成損傷。選擇適宜的長柄股骨假體進行安裝,使假體股骨頭中心與大粗隆頂端位于同一水平并使股骨髁平面向前傾斜大約15°。將臀中肌中點在大粗隆上進行固定,檢查復位情況,沖洗切口,留置引流,逐層縫合。
表1 兩組患者治療情況比較[n(%),(±s)]

表1 兩組患者治療情況比較[n(%),(±s)]
注:*與對照組相比P<0.05;&與對照組相比P>0.05。
組別 手術情況 并發癥n(%) Harris評分手術時間(min) 出血量(mL) 輸血人數 輸血量(u) 內科并發癥 深靜脈血栓 傷口感染 合計A組 73.75±6.98 327.48±68.57 13(52.0) 1.32±0.28 6(24.0) 0(0) 1(4.0) 7(28.0)81.08±3.86 B組 86.28±8.05* 493.75±59.34* 23(92.0)* 2.41±0.86* 5(20.0) 1(4.0) 1(4.0) 7(28.0) & 82.75±4.07&
記錄兩組患者手術時間、出血量,統計兩組患者深靜脈血栓發生率和傷口感染率。隨訪2年,通過Harris評分系統對髖關節功能進行評價。
采用SPSS 13.0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且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B組患者手術時間、出血量、輸血均多于A組,兩組比較差異明顯,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以及髖關節功能恢復情況無明顯差異,兩組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老年患者特別是骨折疏松者較容易出現股骨粗隆間骨折,保守治療方法會給患者帶來各種并發癥,甚至危及生命[1]。手術治療可以有效保證患者骨折端良好的連續性和穩定性,提高其生活質量[2]。股骨近端鎖定鋼板固定的方式依靠釘板之間的成角穩定對骨折端進行固定。該鋼板根據股骨近端的解剖結構進行設計,不僅對固定強度進行加強,而且可以有效防止款髖內翻。及時骨折端沒有達到嚴格的解剖復位,鋼板對于骨折端的位置仍然具有維持作用。 人工股骨頭置換以往多作為內固定失敗以后的翻修手術。但是對于股骨粗隆間不穩定骨折伴有移位的患者使用該方法復位和固定較為困難。本研究中B組患者手術時間長于A組,術中出血量多于A組,需要輸血的患者以及輸血量均多于A組,但是兩組患者治療效果差別并不大。對于粗隆間骨折的老年患者,選擇鋼板內固定可以取得與人工股骨頭置換相一致的治療效果,但是風險卻相對較小。
[1] 張殿英,姜保國,傅中國.三種內固定方式治療股骨粗隆間骨折的療效比較[J]. 中華關節外科雜志,2009,3(3):309-313.
[2] 邱貴興,戴魁戎.骨科手術學[M].3版.北京:人們衛生出版社,2007: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