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瓊

幾乎是轉眼之間,時日已過了春分節氣,無論大地積溫抑或黃道經緯均已越過了冬的殘存界線。我們邁過斂藏的冬,在邁向奔放夏天的路上期待著更多驚喜。
春季作為一年元始,萌動了萬物與世間。許是轉念間,忽地發現陽光多了些陽剛正氣,白晝的增長帶來了溫暖和希望,窗外桃柳枝軟花肥。在久違的溫暖環繞中,在和煦的春風拂面下,偶爾懶散了意識與精神,仿佛要和那東流的雪露一同溫婉地流淌在時光里……
在這浪漫的春日里,更少不了我們本身的生命。如何能順應自然,將自然與我們的生命更好地結合?
我想,首先應是打開我們的胸懷。蟄伏一個冬天的我們,很久沒有在自然中舒暢地呼吸、自如地活動了。尤其是北方凜冽的冬季氣候,不知抑制了多少人與自然親昵的天性。久居室內,即使是看窗內的花草艷綠,都好像隔著季節的窗簾,與自然不大有掛礙。都說春日是生發陽氣的時節,是養生環節中占有重要分量的一環。打開胸懷,納入更多清新氣息,納入更多有益身心的元素與成分;打開胸懷,是用包容之心、關懷之心承接外界與我們的關聯。這是季節運行中我們對接自然的契機,也是我們生命過程更豐富的體驗。
從剛出生呱呱墜地時的柔弱嬰孩,到少年時期的青春懵懂,苦澀與稚嫩并行構建了成熟之前的生活。小時候我們總有很多疑問。其中一部分問題會有答案,另一部分可能會讓我們困惑很久。隨著年齡地增長,我們懂得了愛,懂得了關懷,也慢慢學會了放下和取舍。無論生活還是工作,富有張力的個性與能力可以承接更多的愛與責任。最重要的獲得是成長中的過程資產,以及醞釀升華的積累。春天我們播種,種的是對自我對未來的期許和夢想。不要抱怨此時不是豐厚的秋天,未來收獲來自當下積累、來自對改變未來的當下行動。
在我,更愿意用一杯茶的能量借茶生發美好的愿望,我相信有茶相伴的成長一定不會寡味。在中國,茶是很講求“禮”的。從茶人間的“真禮、行禮、草禮”到席間行茶的儀軌講求,禮成為茶中非常重要的精神存在。如果能從少年時代開始與茶結緣,借泡茶行茶培養出恭敬心和專注,那生活可能會不一樣。茶既會養我們的身體,助力體內能量運行,也會養我們的精神,幫我們養成平和自在的心性。
茶也可潤化成年人的生活。對生活質量有要求、有標準的我們難免有時匆忙、急迫。總是忙于工作、忙于應對層出不窮的新狀況時,生命中有一抹綠色,可以讓我們學會與生活相處。
高興時,有分享的茶,色香味形韻更助當下情境。好茶難得,愛茶人都懂得珍惜制茶人的辛苦。因緣殊勝,能有一道好茶與人分享。嘖嘖稱贊時我們更欣喜茶友的懂得。
獨處時,有安靜的茶。一提一放間我與茶、水同頻,微妙地體驗一杯茶在不同環境中地釋放。
聚會時,有友誼的茶。因為我們手中的茶,讓酒的酣醉少了幾次機會。
中土廣袤,南北方季節差異懸殊。人類的能量就在于,通過一杯明前新茶帶我們提前體會綻放在杯中的春天。
綠茶是我國產量最大、產地最廣、品種最豐富的茶類,也是春季生活中的固定出彩。設想下置身舒適的室內,我們在光亮溫暖的窗前木質桌上布下茶席:用淺綠色或棕色的竹簾襯托茶具的優雅;用白瓷、青瓷或汝窯、玻璃器皿襯托茶湯的純澈;用竹制茶則承裝新綠;換上棉麻的衣衫、舒適的平底鞋,約上三五好友齊集一隅。席間充滿的是茶香,是濃情。新年的頭口鮮是關懷的茶,分享給家人,送上我們的關懷和記掛。
隨著85℃的水流在茶器中翻騰,一抹淡綠在視線中流動。茶人將此時茶隨水的舞蹈稱作“茶舞”。一個“舞”字動感地呈現了茶的狀態。一些芽頭飽滿的綠茶在水中有三起三落的變化。起伏之間,靈巧地含著一顆小小的空氣泡,新鮮而惹人憐愛。茶湯清淺,茶味鮮爽。回味時好像我們移席茶園、茶山,那里春雷轟隆,雨潤蒙蒙。漸漸地小草探出頭來,泥土也在孕育著新一輪的綻放。那千里外的茶園里,茶樹蓄積了一冬的能量,現在迫不及待地在溫暖春風中生長。頭戴斗笠的采茶女在茶園中往來穿梭,將最新鮮的芽葉采回家,經過做茶師傅的靈巧雙手制成杯中這片新綠……
自然就是這樣神奇,沒有晚一刻,沒有提前一刻,總在恰好時間里恰好地生長。與人類一樣,冬日蟄伏是萬物進化出的本性與本能。某地某處,春天好像我們的故人舊友在那里盼望著相聚。我們離不開春天,春天也離不開我們。
喝一杯茶吧,嘗嘗那杯中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