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志

趙老板開了家房地產開發公司,賺得盆滿缽滿。
這天,趙老板正在忙碌,辦公室門被人猛地推開了,闖進來十幾個老人,其中一個說道:“我們是金苑小區的住戶,今天是來討說法的。你們售樓時說,小區內綠地面積要達到45%,都快兩年了,這承諾咋還沒有兌現?”
趙老板的腦子立即跟放電影似的閃過,的確有這么回事。那是前年,他在市郊建了個金苑小區,可由于離市區較遠,房子造好后賣得不好。有個售樓人員出了個主意,說眼下人們買房,很關注居住環境,宣傳時就說這里安靜、環境好,更重要的是,這小區一年內綠地面積要達到45%以上,有了這樣的宣傳,保證有人買。趙老板采納了這個建議,又將房價下調了一些,果然,這批房子很快就全賣掉了。
想到這兒,趙老板裝出莫名其妙的樣子,對老人們說:“我啥時候跟你們承諾過綠地面積的事兒?”
老人們氣憤極了,說他們當初買這里的房子,就是沖著綠地承諾才買的,現在既然不修綠地了,就是違約,違反合同,必須承擔責任。
趙老板笑了:“我違約?我違反合同?你們看看手里的售房合同,上面有關于綠地的條款嗎?”
大家愣了,翻遍手中合同的全部條款,真沒找到這些內容。有人急了:“你們宣傳促銷時,在一個宣傳板上寫過這些承諾,現在怎么說話不算數?”
趙老板心知肚明,當年促銷時宣傳板上是這么寫過,都幾年過去了,宣傳板的內容早換了。他拒絕承認有這回事,邊說邊往外走,說有項大業務要去談。就這樣,十幾個老人被打發走了。
轉眼幾個星期過去了,趙老板忽然接到通知,說金苑小區的住戶將他告下了。趙老板暗想:“我奉陪到底,白紙黑字的合同,看你們怎么贏這官司!”
官司開庭了,法官問趙老板,當時售金苑小區樓房時,有沒有跟住戶宣傳承諾過這些條件?趙老板說沒有這回事,他將售樓合同遞給法官:“如果有這個承諾,簽訂售房合同時,一定會有這項條款。”
法官提醒趙老板:“聽說貴公司售樓人員在宣傳促銷時,不僅口頭上說過,還在宣傳板上寫過這些承諾,有這回事嗎?”趙老板忙說沒有。
“你撒謊,有證據在此!”這時,原告席上有人拿出一部手機,說,“當初有人將你們宣傳板上的承諾用手機拍下來了。”
趙老板耷拉下了腦袋,忽然,他又抬起了頭:“法官同志,由于時間久,我也許忘了宣傳板上的內容,但我認為,不管承諾不承諾,一切應按合同辦事,合同上沒有注明的條款怎么能算數呢?”
就是呀,原告們也擔心了,當初咋就不好好看看條款呢?
考慮到這起案件的特殊性和第一次審理此類案件,法庭沒有當庭宣判,他們要查閱近期國家出臺的一些法律法規和其他條款解釋,擇日再宣判。
想不到僅僅過了一個星期,這案子就判了下來,趙老板敗訴。趙老板愣了,這是為什么?
律師點評:
《口頭承諾也擔責》故事涉及了一個法律問題,即要約。根據合同法有關規定:“要約就是一方當事人以締結合同為目的,向對方當事人所作的意思表示。”
開發商在商品房銷售中的廣告和宣傳資料,就商品房開發范圍內的房屋及相應設施作了說明和明確的允諾,這對買賣合同的訂立和房屋價格有重大影響,應視為要約。當事人違反了要約,應當承擔違約責任。
本故事中開發商趙老板的廣告宣傳當屬要約性質,其一切均是為了達到出售樓盤的目的;且由于他的宣傳才導致了購房者的簽約,之間因果關系顯然,故其應當對自己的“口頭承諾”埋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