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vin
7歲那一年,抓住那只蟬,你以為就抓住了那個夏天。坐在院子里的臺階上,抬頭看天空,你以為云層的上頭有一座很大的城堡。你那個時候的夢想,就是坐著熱氣球去環游世界。
10歲那一年的夏天,還沒有現在的夏天這么熱,那個時候的電扇也沒有現在的空調這么冷。你坐在門前啃西瓜,跟路過的鄰居打招呼。那個時候,你好奇大人的世界到底是怎樣的世界。而蚊子是你最討厭的東西,爸媽說蚊子只喜歡叮小孩子,所以,你想要快快長大。
12歲那一年,你開始在作業本里寫夢想,也許是一名科學家,也許是一名律師,總之都是電影里的英雄人物。那個時候你天真地認為,長大以后,這些夢想都能夠實現。也是在那一年,電視臺反復地播放著《灌籃高手》。你開始跟同學出去打籃球,直到天昏地暗也不愿回家。那個時候,你擁有的全是快樂,一世界的快樂。
17歲那一年,你被接踵而來的考試和作業弄得焦頭爛額,每天抱怨該死的學校,抱怨食堂里的伙食那么難吃。那一年,你開始叛逆,以為自己已經長大。也是在那一年,你在日記本里抄下《倔強》的歌詞,開始思考“長大”的含義,開始變得迷茫。可是,這樣的迷茫很快又被淹沒在了緊張的學習中。
你開始接觸到“虛偽”這個詞,你突然發現生活中除了正直還有虛偽,你突然發現自己也開始變得有些虛偽,離夢想越來越遠。你明白了,這就叫“長大”。
那一年發生了太多事情:
你遇到了喜歡的那個她,上課的時候,坐在角落里偷看她用功讀書的樣子;下課的時候,坐在座位上幻想將來和她在一起的情形;晚上回家也總是找這樣那樣的借口,想盡辦法給她發短信。發給她的短信如果5分鐘內沒有收到回復,你就會焦躁不安、輾轉反側。
那個時候,你發現自己的好朋友也喜歡上了那個女生。于是你跟好友在晚自習的間隙,坐在臺階上天南地北地聊,聊到兩個人都掉下眼淚來。只有在那個年紀,你們兩個會為了友情放棄自己喜歡的那個女生。
也可能是,你喜歡的那個女生正好也喜歡上了你。在青春的這個契機里,你們恰好彼此動了心。你為她輾轉反側,為了給她發一條“生日快樂”的短信,強迫自己熬到深夜12點;她為你心神不安,想著用怎樣的開場白來跟你說話。
在操場上第一次牽手,在公園里第一次擁抱,在巷子里第一次親吻,你都記得很清楚。你發現你依賴上了眼前的這個女孩,你對自己說:
“她就是我的整個青春。”你們彼此許諾:“就算全世界都反對,我們也要在一起,我們也不會分開。”
那個跟你喜歡上同一個女生的死黨,去了距離你很遠的一所大學,你們慢慢地疏遠了。
那對能夠幸運地在青春里遇到彼此并在一起的情侶,那對說著“就算全世界反對也要在一起”的情侶,因為一次小小的爭執,分手了。她對他說:“我們都不小了,應該長大了。”他對她說:“你太任性了,太孩子氣了。”
20歲那一年,你越發感嘆:“時間過得太快了,青春已經逝去了。”
那個聽著音樂追趕自由的年紀已經遠去了。那一年,你覺得“夢想”這個東西仿佛是永遠不能實現了;“青春”這個東西仿佛是永遠不會重來了;“長大”這個東西是全世界最無奈、最痛苦的事情了。
那一年,聽到五月天的《而我知道》,想起自己17歲的時候,也曾經轟轟烈烈、不計回報地愛過。
那一年,你重新開始看周星馳的那些電影:《大話西游》《喜劇之王》。你終于看懂了里面的含義,你終于明白了至尊寶和紫霞注定有緣無分的原因;你終于明白了“周星馳”對“張柏芝”說出那句“我養你”之后,“張柏芝”痛哭的原因。
還是在那一年,你遇到了另外一個她,你們在一起了,你才明白兩個人在一起不一定是因為感情,也可能僅僅是因為彼此孤單。那一年,你終于明白,原來生活比想象艱難得多。
也是在那一年,你終于明白,原來自己的青春就在自己考慮“什么是青春”的日子里逝去了;原來自己會有一天,這么懷念那個被自己狠狠浪費過的夏天。
那一天,你聽到了《而我知道》:“……而我知道那真愛不一定能白頭到老,而我知道有一天你可能就這么走掉,而我知道我知道這一切我全都知道,我就是受不了……”你這才明白,原來在你心里,這一切你都知道。其實真正愛過的,也就那么幾年。
在那一年,你知道了原來自己最懷念的,不是付出了那么多依然沒能挽回的愛情,而是那個不顧一切、天真地、用力地去愛的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