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峰

“砰”的一聲響,玉米花從黑色的紡錘形鐵罐里噴出,香氣四溢,爆米花做好了。這是不少人的兒時記憶。最近頗具中國特色的爆米花機登上了美國探索頻道著名節目“流言終結者”,被主持人當場驗證這是不是制作爆米花的最快方法。這個在中國都幾近絕跡的“老家伙”卻在大洋彼岸引發了不小的轟動。
隨著那聲爆響,這段視頻開始在國內熱傳。“流言終結者”的兩位主持人杰米·海尼曼和亞當·塞維奇也引起了中國觀眾的興趣,兩人將科學探索與娛樂精神完美結合,為這檔節目打上了深深的個人烙印。
杰米,絕不落入俗套
2003年的一天,杰米·海尼曼的家里來了一位客人:澳大利亞制片人彼得·瑞斯。
彼得興沖沖地對杰米說,他發現生活中充滿了各種“流言”,例如一張紙不可能對折超過7次,從紐約帝國大廈上扔一枚硬幣能把人砸死等,這些流言有的挺有道理,有的則不過是謠言。他想制作一檔電視節目,以現場實驗的形式來驗證這些流言的真偽。他希望這個節目的主持人有一定的科學基礎,但又不能過于學究,讓人覺得疏遠,最好還有一定的表演基礎。苦苦尋覓了6個月后,他忽然想起5年前曾幫他制作過機器人模型的杰米。
杰米1956年出生于美國密歇根州馬歇爾,在印第安納州哥倫布城長大。在印第安納大學拿到俄語語言學學位后,杰米一直在不斷嘗試中尋找著自己的人生方向,他當過潛水員、野外生存專家、船長、語言學者、寵物店主、機械師和廚師等。
“在潛水這個圈子里干了4年,完成了3000次下潛后,我感覺有些膩了。”杰米說,“于是我想找找還有什么行當能引起我的興趣,要有創意,不落入俗套,和解決問題有關,還能制造東西。結果,我發現只有特效行業適合。”回到美國后,他開始做特效,并于1995年在舊金山成立了M5模型工作室,為電影公司制作道具,尤其擅長做仿生或機器人道具,彼得也是他的客戶之一。
杰米對彼得的邀請很感興趣,但他認為“自己沒有足夠的活力來獨自主持整個節目”,提出要拉亞當“入伙”。
亞當,天生是個工匠
亞當·塞維奇1967年出生于紐約,母親是心理治療師,父親惠特尼是畫家兼影視制作人。《芝麻街》就是惠特尼的作品,亞當幼年時還曾為它配過音。
亞當最大的興趣就是“把我腦袋里想到的東西做出來”。5歲起,他就自己動手制作玩具,對此,他的父母大力支持。亞當說:“影片《大白鯊》上映時,媽媽就給我買了一副大白鯊的道具,此后蝙蝠俠、蜘蛛俠的道具也是一個不落。”十幾歲時,亞當經常去一家自行車修理店,他的愛車總是隔三岔五地漏氣。修車店的店主告訴他,車胎破了個小洞,并熱心地教他補胎。亞當說:“原來把自行車卸開再重新組裝,并不怎么難……打那之后,我開始自己造自行車了。”上中學時,亞當在父親的幫助下,用鋁片做了一套盔甲,僅鉚釘就用了700多顆。他穿著去上學,結果因為中暑暈倒了,在醫院里他一醒來就問:“我的盔甲呢?”
亞當先后做過動畫師、玩具設計師、木匠、電焊工、舞美和室內設計師等,在舊金山至少有40間美術館里陳列著他的雕塑作品。在亞當受雇于杰米的M5模型工作室期間,他倆曾共同參與《黑客帝國》《星球大戰》等科幻影片的特效制作,還一起完成了100多部廣告片。
如果你問亞當如何定義自己的職業,他會回答你:“我天生就是個手藝人。”什么工具他都能信手拈來,什么材料都能聽他擺弄。從古代的大佛到未來的武器,從太空船到會跳舞的蔬菜,亞當都能像變魔術一樣把它們呈現在你面前。
最互補的搭檔
2003年9月,“流言終結者”正式在探索頻道推出,每周1集,時間通常為1小時左右。每一集杰米和亞當都會用復雜而周密的實驗驗證2——3個“流言”,有的實驗要重復多次,最終告訴人們這些流言是“得到證實”“被擊破”,還是“有可能”。截至2012年,“流言終結者”共播出10季231集,進行了2000多次實驗,驗證了800多個流言。節目每周的收視觀眾高達1000多萬,連奧巴馬都表示:“我和女兒都是你們的粉絲。”吸引大家的首先是節目的知識性,不少觀眾表示:“這個節目促使我用自己的頭腦思考,而不是人云亦云。”現在,“流言終結者”已經成為探索頻道播出時間最長、收視率最高的系列節目,杰米和亞當也成為千萬觀眾的偶像。
在節目中,杰米總是戴著黑色貝雷帽,穿著白襯衫,再加上他那海象式的胡子和低沉的聲音,讓他經常成為亞當和其他劇組成員開玩笑的對象。杰米冷靜嚴謹,是個做事有條理的人,他的工作室掛著“寧死勿亂”的標語。在設計道具或實驗時,杰米也總是堅持簡單、實用的原則,確保節目“傳遞理性的聲音”。他說自己花了1年多才在鏡頭前表現自如,“我原本就是一個喜歡獨自在暗室中思考的人”。
亞當就像杰米的反面,活躍得有些無厘頭,充滿表現欲。這讓他在為節目增加幽默輕松氣氛的同時,也遭了不少罪:他的嘴唇曾被吸塵器馬達吸入并割傷,眉毛在一次小規模爆炸實驗中被燒掉,在制作索橋時手臂被鋼刺劃傷……一次,亞當看到在電影中成龍從高層建筑上摔下來,碰到多個遮陽棚后大難不死。他坐不住了,想驗證這是否真實。不過,保險公司發話了:“你不能做這個實驗,我們擔心你又要受傷。”這種突發奇想與執著,或許源于亞當那句著名的口頭禪:“我拒絕接受你所提供的事實,我要自己證明它的真偽!”
這樣兩個性格迥異的人湊到一起,可以想象,他們幾乎處處跟對方唱反調。杰米曾經這樣評價他和亞當的關系:“下班后我不會和亞當多待1分鐘,但是如果在工作中見不到他,我又會神不守舍。盡管他會搞壞我的工具,弄得到處都是一團糟。”杰米有時也會被亞當的出格舉動惹怒,兩人更時常因為破解流言的思路不同而吵嘴。但這些矛盾與沖突也為節目增添了很多意想不到的喜劇元素。探索頻道總裁兼總經理克拉克·邦亭曾這樣評價說:“杰米和亞當為科學注入了他們的獨特‘品牌——幽默、堅韌和熱情。”
出名后,“流言終結者”成為眾多科普節目的模仿對象,比如“毀滅實驗室”“理論大爆炸”“奇妙的科學”等。但這些“后生”不管如何努力,收視率始終趕不上“流言終結者”,也許是因為他們沒有亞當和杰米這對“活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