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珊娜·弗羅梅爾

4歲的尼爾森今天想學寫英文字母“N”,他蹲在一個小沙坑里,用食指在沙地上比畫著。在沙子上寫字比在紙上寫字省勁兒,他很自信,也很認真,可半天也沒寫好。8歲的戴維看見了,走過來一邊示范著,一邊告訴他:“先畫一條豎線,再畫一條斜線,看,現在它像一座山一樣,最后再畫一條豎線,就行了。”尼爾森按照戴維教的方法自己練習著,不一會兒,只聽他向大家歡呼道:“我會寫‘N了!”
普里瑪利亞學校的老師們稱之為“突發式書寫”,年紀小的孩子若看到大孩子比自己會得多,就會按捺不住也想學習。58歲的尤蘇拉·塔拉韋拉校長說:“如果你把每個孩子都看成是獨一無二的,按他們自己的學習步調和做事方式加以引導,讓每個孩子都去發現自己的興趣點,并讓他們依從這種求知欲去主動學習,最終學生們就會積極并且獨立地學習了。”
15年前,尤蘇拉·塔拉韋拉和丈夫一起創建了普里瑪利亞學校。現在這所學校被認為是瑞典最先進的學校之一。它包括兩個教學階段:一是學前教育,招收4歲至8歲的兒童;二是基礎教育,招收7歲至13歲的孩子。目前學校里共有50名學生、4名老師及幾名護士和工人。每周有5天課,每天的上課時間為上午8:30到下午4點。
塔拉韋拉說:“讓孩子們自己設定學習目標,并且在沒有壓力、沒有考試成績的環境下,自主達成他們的目標,這對于傳統教育者來說是很難接受的。”
最令學生們頭疼的科目恐怕就是數學了,但在普里瑪利亞學校就不會有這種感覺。學生們的桌椅排列方式與眾不同——不是成行排列,而是圍成一圈,在正中央的桌子上放著幾個花盆,每個花盆里都有幾塊嵌著3個一排、一共9個彩珠的正方板。“今天我們要學習平方根,”詹斯·奧博貝克老師看著孩子們說,“它好玩極了。”孩子們看看花盆,又抬頭看看老師,好奇得如同等待魔術師從帽子里拎出兔子一樣。奧博貝克從一個花盆里拿出一塊四方板,指著最下面還沾著泥土的3個彩珠對孩子們說:“這就是9的平方根,大家可以根據這個例子得到其他數字的平方根。”坐在老師旁邊的13歲的雅尼克是一個愛說話的孩子,他從另一個花盆里拿出了一塊四方板,只見上面排列著5×5一共25個彩珠,他想了想說:“那么25的平方根就是5了。”老師的臉上露出了微笑。
這些孩子好像都是模范學生:熱愛學習,能自覺學習,還能發現學習中的樂趣。他們也知道應該對自己負責,自己掌控學習進度。每個孩子都有一本日志,他們在上面寫下了自己的學習目標。12歲的安德莉亞的日志上,有一頁分為兩欄,左邊一欄上的標題是“我這個星期的目標”,右邊一欄的標題是“是否完成”。安德莉亞以前在公立學校上學,學習數學很吃力,父母便把她送到了普里瑪利亞學校。“先從一個你覺得簡單的數字開始,”奧博貝克老師告訴安德莉亞,“但是你要堅持下去,直到把問題弄明白,那時你就能體會到學數學的快樂了。”于是,安德莉亞以2為平方根學了起來,到下午時,這個數字已經到40了。
這里沒有學習進度表,孩子們在這個月沒學會的知識,可以下個月接著學。一些孩子讀到12歲時就可以離開普里瑪利亞學校,升入高一級的學校,有的孩子則要學到13歲。普里瑪利亞學校的老師們也比較特別,他們會引導孩子們相互取長補短。
奧博貝克來普里瑪利亞學校任教之前,在當地最大的一家公立學校任教,他說:“自由的環境聽起來好像很隨意、不規范,其實我們每天都會學一些新東西。我們非常重視創造性的游戲和活動,也就是讓學生們在體驗中學習。”
塔拉韋拉校長說:“我們從全方位來看待每一個學生的發展,我們的教學理念就是把孩子們培養成有責任心、有思想的人。”
走進普里瑪利亞學校,常常能看到游戲中的孩子們,但他們其實正在上課,對他們來說,游戲就是學習。克里斯托弗·博恩郝瑟爾老師說:“孩子們做游戲是在給學識和經驗建立根基。”
學校的大門日夜敞開著,沒有守衛,每個孩子的手里都有一把鑰匙。學校至今沒出現過什么嚴重的意外事件,博恩郝瑟爾老師說:“這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學生們都有責任感,不僅是為他們自己,也是為了學校的一切。”這是奇跡嗎?
博恩郝瑟爾說:“簡而言之,如果你能讓學生們在一個沒有恐懼感又能刺激求知欲的環境里學習,允許學生們自由作息,以防止他們的大腦疲勞,那他們的成功便是水到渠成的事。”塔拉韋拉校長始終希望證明一點:每一個孩子都是學習的天才。
在普里瑪利亞學校學習的孩子們可能更快樂,適應力也更強,但是學習成績并不一定比主流學校的孩子好,有的孩子在很長一段時間里都沒能理解自我督促和自主學習的概念。對于這樣的孩子,普里瑪利亞學校的老師們就要進行單獨輔導了。最重要的是,在這里學生、家長和老師們能夠平等地交流。
每一種學習制度都有它的局限性。有時候,一些孩子因為在主流學校里學不下去,就來到了普里瑪利亞學校。塔拉韋拉說:“通常情況下,這樣的孩子來到這里后進步都會很快,因為他們能夠積極學習了。不過我們無法接收太多的孩子,因為那樣會影響學校整體的和諧性,這對于學習來說是至關重要的。”“和諧”在普里瑪利亞學校是一個重要的概念。在這里,人與人之間是和諧的,人與環境之間也是和諧的,你在這里隨處可見郁郁蔥蔥的樹木,當陽光從枝丫間照射下來時,景色尤其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