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海鷹

57歲的吳女士很注意保護膝關節,不僅春冬季節很少穿裙子,就是進入夏季,不是熱得無法忍受,也絕不輕易穿裙子。可讓她感到困惑的是,為什么右膝關節還是經常隱隱地痛呢?
經過X線等檢查,醫生認為吳女士的膝關節只是退行性病變。其實,像吳女士這樣的退行性膝關節痛在中老年人中很常見。
人人都是膝關節痛的“后備軍”
人在二十二三歲以后,腦垂體分泌生長激素減少,身體也停止生長,人體的所有器官都會進入一個維持期,并開始走向老化。也就是這個時候,體內的軟骨細胞從活躍期進入維持期,進而慢慢老化。所以,每個人都可能是骨關節炎患者的“后備軍”。而骨關節的退化是一種必然趨勢。如果在年輕時不注意保護膝關節,那么骨關節就會提前“變老”,成為骨關節炎的“超級后備軍”。
很多人總覺得膝關節疼痛,其實是膝關節周圍的肌肉無力,膝關節承重的能力下降。因為隨著年齡的增長,骨骼發生變化,膝關節間隙內側變窄,膝關節面的“咬合”向一側傾斜,內側肌肉群需承受更大的壓力,才能維持膝關節的穩定,時間長了就造成肌肉勞損,往往在患肢膝關節周圍形成3個壓痛點:一是大腿肌肉往下在膝關節內側支點處,二是大腿內收肌群往下在膝關節前被稱為“鵝足”的支點處,三是小腿肌肉往上、膝關節內側的支點處。這些人在早期會出現“O”形腿趨向。
隨年齡增長,多數中老年人的體重也增加了,膝關節對人體行走等負重的壓力有點不堪承受。體重越高,對關節的壓力就越大,肥胖是損害關節的一大殺手。因為體重增加了關節的負荷,容易造成膝關節軟骨過早磨損退化,加速了膝關節退行性病變的過程。
保護膝關節從細節做起
生活細節對關節的影響也很大。比如,中老年人喜歡鍛煉,選擇爬樓梯、打太極拳等運動。殊不知,爬樓梯時膝關節所承受的壓力約是人體自身重量的3倍。膝關節長期承受這樣的壓力,很容易患膝關節炎;對膝關節已經有疾患的人來說,上下樓梯會對膝關節軟骨進一步造成損害。而太極拳的標準動作重心較低,并且要緩慢進行,這樣會使關節的負荷過大,加速了關節軟骨的磨損。
如何采取應對措施,保護好自己的膝關節呢?
1.中老年人要關注自己是否有骨質疏松,可以進行骨密度檢查,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補鈣,延緩骨關節退行性老化的進展速度。
2.中老年人走長路前,可以戴上護膝,用于保護膝關節和周圍韌帶。
3.當中老年朋友做下蹲動作準備站立時,請借助周圍物體如桌子或者椅子等“撐一把”站起來,以減少膝關節的壓力,還應避免長時間站立。
4.中老年人要避免參加對膝關節沖擊力大的健身運動,如跳繩、打排球等跳躍性較大的運動,建議選擇騎自行車、游泳,這兩項體育活動對膝關節的影響最小。喜歡太極拳的中老年人在打太極拳時,應盡可能提高身體重心。
5.已經患有骨關節炎的老人,居住房間應該向陽、通風,溫度和濕度適宜,避免關節受涼。坐椅的高矮應以站起坐下不負重為宜,床鋪也最好以硬木床代替軟床。
6.肥胖的膝關節患者要將減肥列入保健治療計劃之中。
摘自健康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