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生

老劉患有急性痛風很多年了,每天總要發作幾次,關節、足底的疼痛讓他直在床上打滾,每次都臨時靠吃藥撐過去。老劉的家人覺得這不是辦法,所以硬逼著老劉到醫院來診治,看看能不能調養好。
中醫認為,痛風是由素體陽盛,臟腑蘊毒,濕熱濁毒,流注關節,加之飲食不慎,或者外邪侵襲,引發痛風。所以,中醫治療以祛邪為主,祛風散寒、清熱解毒、活血通絡,以健脾益氣、補益肝腎。
我給老劉推薦的止痛的方子是生姜熱敷。將60克生姜火燒后搗爛,蘸上香油敷于痛處。生姜味辛、微溫,含有揮發性姜油酮和姜油酚,具有活血、祛寒、除濕、發汗等功能,能使血管擴張,血液循環加快,促使身上的毛孔張開,可以將體內的病菌、寒氣帶走;香油性甘涼,能解毒生肌,《日華子本草》中稱其能夠止痛、消癰腫。
老劉回去按照此方試了試,疼痛果然減輕了不少。由于這個方子是外敷止痛的,我又向老劉介紹了一個內服的方子:山慈姑30克,水煎服。山慈姑味甘,性微辛、涼,能清熱解毒,化痰散結。由于山慈姑中含有秋水仙堿成分,能有效地緩解痛風發作,在痛風發作期服用能抑制疼痛。
痛風患者平時生活中要多喝水,少喝湯,尤其是肉湯,最好不要碰。嚴格控制嘌呤的攝入量,急性發作期最好不吃含嘌呤的食物,如動物的心肝腎臟、海鮮等。常洗熱水澡或用熱水泡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