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年人要想健康長壽,運動、鍛煉是必不可少的。但老年人參加體育鍛煉是有講究的,要遵守一些基本原則。
盡管大多數人運動項目強度較小,但不正確的鍛煉方法可能會導致傷病,特別是軟組織損傷。因為老年期軟組織退化較快,且損傷后不易恢復,所以,老年人參加體育鍛煉,除選擇較小負荷的項目以外,還應量力而行,持之以恒,同時還要遵循科學的原則,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
*注意:運動要分體型
專家建議,老人應根據自身體型,有針對性地選擇運動。
水桶型 體格強壯,但體重過重,就像水桶。這類老人應多進行耐力訓練。在運動過程中,要保護好關節,可以多做慢跑、騎車、游泳等有氧運動,但不建議采用爬樓梯的鍛煉方式。
蘋果型 體重較正常,但臀部、腹部堆積脂肪,形似蘋果。這類老人最容易患上高血壓、糖尿病、血脂異常等,患冠心病的風險也較高。蘋果體型的老人應該注重鍛煉平衡能力和協調能力,建議選擇跳操、廣場舞等方式。需要提醒的是,不要覺得腰部贅肉多就拼命練扭腰動作,這非但不能起到減腰圍的作用,還容易受傷。
香蕉型 身體太瘦,形似香蕉。這類老人除多補充蛋白質、脂肪等營養外,鍛煉應偏重小負荷的力量訓練,比如練上肢可以舉杠鈴,練下肢可以做半蹲。如果覺得半蹲吃力,還可以坐著練習伸彎小腿,鍛煉膝部和腿部肌肉。鍛煉時不要過量,一般可以連續做15次,每次3~4組,兩組間可休息三五分鐘,以身體能承受為度。
海綿型 體型胖且體質虛,就像海綿。這類老人應把減輕體重放在首位,少吃脂肪含量高的食物,保證一定量的高蛋白食物;鍛煉以訓練耐力為主,如騎車、慢跑、快走、游泳等,每周3~5次,每次至少半小時,可依身體承受能力調整。
不管哪種體型的老人,鍛煉時一定要預防創傷,選擇合腳的鞋,選擇空氣較好的場地,不做劇烈跑跳等損傷關節的運動;最好將心率控制在每分鐘120~130次,一旦超出這個范圍,就應減量或停止;患病的老人運動前最好咨詢醫生。
*建議:散步加點難度效果更好
給散步加點難度,能讓身體獲得更多的能量,強身健體的效果會越好。
集中注意力
散步時,要將注意力集中在腳底的涌泉穴,如果感覺到腳底微微發熱,效果最好,這有助于改善神經衰弱、失眠等癥狀;還要隨時關注周圍環境,不要漫不經心,以免摔倒受傷。
負重走
出門前,從家里拿兩個大一點的塑料瓶子,裝滿水,做簡易啞鈴。兩手各一個,保持左右重量一致,對平衡步態有很大的作用。
輕拍雙臂、輕揉耳朵
散步時前后拍掌、敲打身體兩側膽經,輕揉耳朵、輕拍雙臂,都是很好的輔助動作,可以促進經絡暢通、氣血調和。
爬坡走
與在平地上散步相比,爬坡走能更多地鍛煉到背部、臀部和大腿肌肉。但老年人最好不要嘗試坡度過大的坡,以免膝關節受損。
延長步幅
散步時加大步幅,可以使腿窩和臀部多用力,燃燒掉更多的熱量。
不斷調整散步速度
在散步過程中可以小跑一段,然后再恢復到散步的狀態,循環進行。變速走能夠調動更多的肌肉參與到鍛煉過程中,更好地鍛煉心肺功能。
*當心:跳繩排結石有風險
一般中青年人如患泌尿系統結石,是位于腎的上極、中極或輸尿管,身體素質好,且平日運動比較多,在醫生指導下跳繩、多飲水,的確是有助于結石排出的;但對于身體素質差的老年人,特別是患有腫瘤、骨質疏松癥、退行性骨關節病等疾病的老年患者,最好不要跳繩,以免加重病情。盲目跳繩療病,十分容易發生壓縮性骨折等危險。老年腎結石患者可采取排石溶石的中醫治療,配合多飲水,適當運動;如結石較大造成梗阻,應采取微創手術取石治療。
*試試:運動也能治病
一字步防便秘
每天走500米“一字步”,可以大大減少老人患便秘的風險。
一字步也叫走貓步,類似于模特的走路方式,行進時左右腳要輪番踩到兩腳間中線的位置。具體走法為:左腳朝前邁出,要踩到兩腳中線位置,腳掌著地的同時向左側扭胯,上身保持放松;待左腳踏實后,再提起右腳朝前邁出,方法同上,兩腿輪流。
這種走路方式會形成一定幅度的扭胯,有助于改善盆腔的血液循環,增強腰部力量,有效刺激內臟,特別是促進腸胃的蠕動,相當于給肝、胃、腸道等臟器做按摩,能夠促進營養的吸收和廢棄物的排出,還可預防直腸癌。
當然,具體的運動量還要視個人身體情況而定。身體虛弱的老人注意不可過力,以身體微微出汗而又不感覺疲乏為度。因為走一字步有擺髖扭胯的動作,走步時要避免扭傷腳踝。有心臟病、下肢血管病的老人要謹慎鍛煉。
骨質疏松,練練水中行走
骨質疏松、肌肉無力是老人跌倒的主因。練練水中行走,能增強骨骼和肌肉力量,防止摔倒,尤其適合老年女性。
進行水上運動,可通過水中的阻力來增強骨骼和肌肉的力量,從而降低摔倒率和摔倒后嚴重疼痛的幾率。水中運動不僅能提高肢體的靈活性,也讓手、后背、臀部和膝蓋的力量增強。
為預防骨質疏松,老人平時不妨多下水學學游泳,練練水中行走,關節不好的還可以泡泡溫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