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鈺

一顆健康的心臟在第一任主人去世后,又先后救活了三個人,每一任主人都對它倍加呵護,直到現在,它還在新一任主人的身體里有力地跳動著。
獻出獨子心臟
2001年1月,一個風雨交加的深夜。居住在世界最大的動物園倫敦攝政公園附近的葛萊爾女士還沒有就寢,她在等待獨生子理查德歸來。午夜12點,30歲的兒子理查德沖進屋子,全身濕透。兒子淚流滿面:“我做的一大筆金融期貨生意已經徹底失敗。明天一早,我的公司將不得不宣告破產。完了,一切都完了!”說完,他就沖進了自己的房間。如同一大桶冷水從頭澆到腳,葛萊爾頓時呆住了。正在這時,她聽到一聲沉悶的槍聲。當葛萊爾撞開兒子的房門后,看到兒子已經倒在血泊中,手中還握著槍。
葛萊爾立即打電話呼救。搶救30分鐘后,醫生遺憾地說:“子彈雖然沒有擊中心臟,可是已經打斷了胸部主動脈,造成大出血。由于失血過多,您的兒子已經沒有生還的可能。”葛萊爾頓時昏了過去。醫生立即救醒了她,冷靜地說:“我深表同情,可還是不得不詢問,您是否愿意捐獻兒子的心臟?因為,我發現這顆心臟非常強健。”
葛萊爾冷靜了下來。兒子從小學到大學,都是校隊的主力,他還曾多次參加舉世聞名的倫敦國際馬拉松大賽。這樣強壯有力的心臟如能捐獻,那么對于植入者無疑是非常有利的。于是,葛萊爾在捐獻書上簽了字。隨后,理查德的心臟移植給了患有嚴重先天性心臟病的彼利。
急需心臟救命
彼利從小就與疾病頑強斗爭。他帶著虛弱的心臟不僅讀完了大學,而且事業有成。45歲后,他的病情越來越嚴重,經常出現心臟性暈厥。醫生說,他唯一的出路是植入新的心臟。
3年后,他的“生命排隊”已經到了最前一名。可是,這顆救命心臟卻遲遲沒有到來。彼利暈厥的頻率越來越高。就在可能導致最后一次失去知覺時,醫院值班護士長打來電話告訴彼利的家人:“馬上陪同彼利前來醫院接受移植!”
一家人火速上路,終于趕在彼利心跳停止前將他送上了手術臺。理查德的心臟成功植入彼利體內,并且克服了排異。之后的兩年里,彼利和家人度過了一生中最幸福的時光。
然而,2003年3月7日,彼利乘船旅游時,血栓突然堵塞了腦動脈,猝發大中風。轉到醫院時,他已經生命垂危。在彌留之際,他希望把心臟移植給需要的人。按照國際器官移植的慣例,器官一經移植就屬于植入者;如需再移植,須經植入者簽字。醫生拿來了器官捐獻書,彼利用顫抖的手,使盡最后的力氣簽了字。醫生當即就通過全英器官移植中心,通知下一名“待植者”。
繼續傳遞生命
彼利被確診死亡時,29歲的中學美術教師瑪奇已經等在心臟移植手術室門口了。瑪奇童年時受到歹徒傷害,心臟被刺傷。經醫生全力搶救,生命雖然保住了,可是患上了嚴重的外傷性心臟病。醫生說,她不宜結婚,因為性生活可能促使心臟病惡化。
然而瑪奇難以抵擋“丘比特之箭”。她與牛津大學畢業生德立克喜結良緣。婚后的生活應驗了醫生的預言:她的病情更嚴重了。她已經不能勝任課堂學習,唯一的生路是接受心臟移植。于是,瑪奇也開始了“生命排隊”。兩年后,瑪奇幸運地輪到了移植。3個月后,依靠這顆“第三次使用的心臟”,瑪奇能夠上班了。她還懷上了寶寶,10個月后,生下一個大胖小子。每當她抱著兒子時,總是沉浸在無比幸福的暖流中。
不幸的是,3個月后瑪奇慘遭車禍身亡。家人在瑪奇的衣袋中發現了一張她親筆填寫的“器官捐獻卡”。在《附言》一欄里,瑪奇端端正正地寫著:“萬一我遭受不幸,如果胸中的心臟還能再用,那么請代我轉送給下一名急切等待移植的人。”于是,這顆神奇的心臟開始了新一輪“生命傳遞”。
罕見三次易主
心臟的第四個主人是電氣工程師亞當斯。他工作勤奮,業績卓著,有一個讓人羨慕的家庭,美中不足的是他患有重癥冠心病,多次心肌梗死。
2002年秋天,醫生警告他:只能靜臥,不能上班。他從此變得非常沮喪。一年后,亞當斯患了憂郁癥,多次試圖自殺。
2004年4月19日,幾乎崩潰的康妮接到了醫院的電話,讓她立即陪同丈夫亞當斯前來接受心臟移植手術。值得慶幸的是,這顆心臟在亞當斯的胸中同樣植入成功。這是人類空前的“一顆心臟三輪移植”的案例。獲得生命“新源動力”的亞當斯非常珍惜這顆心臟,他努力配合醫生,不久就治愈了抑郁癥。手術半年后,亞當斯不僅能正常工作,而且還能騎自行車遠行。
這顆心臟離開第一任主人已經十多年了,為什么至今還能這樣強健地搏動?人類移植的器官絕大多數都是單次供體,二次供體就非常罕見,三次供體更是鳳毛麟角。英國著名的心臟生理學家奧達克爾說:“這顆心臟之所以能三次移植,是因為每一任供體與移植體都讓這顆心臟的質地保持得極好。對這顆心臟而言,它成為第一任供體時,質地極佳,首次移植手術又在第一時間,取得了最佳效果,并順利地‘安家落戶。這樣,它成為第一任植體后,原先的優良品質得以保持。此后,新主人又沒有損害它。于是,它成為第二、第三任供體時,品質同樣極好。”
摘自《人人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