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編輯部
據報道,30%的65歲以上老年人每年至少摔倒1次,隨著年齡的增長,摔倒的概率會逐漸增加,80歲以上的老年人摔倒的年發生率高達50%,其中5%~10%的摔倒可導致骨折。在我國,目前有老年人約1.3億,每年2000萬老年人至少發生2500萬次摔倒,直接醫療費用超過50億人民幣。因此,如何避免摔倒,預防因摔倒發生的骨質疏松性骨折顯得尤為重要。這里,我們對老年人摔倒的原因和應對方法做一些介紹,希望給廣大老年朋友一點幫助。
摔倒的原因
老年人摔倒是多因素作用的結果,有內因和外因之分,內因主要包括生理因素、疾病因素、藥物因素和社會心理因素;外因主要指環境因素。
生理因素
人體的姿勢穩定性有賴于感覺器官、中樞神經及骨骼肌肉系統功能的協調一致。這一功能系統的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均能造成生理功能下降,影響機體的平衡能力,容易發生摔倒。
65歲以上的老年人,隨著年齡的增長傳導神經和中樞整合能力明顯降低,中樞控制能力下降,平衡失調,容易摔倒。老年人視力減弱,視敏度和立體影像知覺的退化,使老年人摔倒的風險成倍增加。老年人聽覺、觸覺及前庭感覺等功能的減退,使得中樞神經系統的信息量減少,影響大腦的分析和判斷,從而影響機體平衡,導致摔倒。“人老腿先老”,下肢肌肉力量下降而導致關節功能減退。下肢虛弱在老年人中非常普遍,也是摔倒的常見原因。
疾病因素
骨關節炎、腦卒中、老年性癡呆,體位性低血壓和貧血都與摔倒相關,帕金森病、外周神經病、腦水腫等也是老年人摔倒的潛在原因。摔倒還是許多急性病如肺炎、尿道感染、心肌梗死和發熱的非特異性表現,癌痛、頸椎病和心源性暈厥等慢性病急性發作也常引起摔倒。老年人大多患有各種慢性病,其中以高血壓、腦卒中后遺癥為多,而老年人患慢性病越多,摔倒的危險越大。
藥物因素
鎮靜、催眠藥、抗精神病藥、抗高血壓藥、治療糖尿病的藥物、抗心律失常藥、瀉藥、肌肉松弛藥,血管擴張藥等都會影響人體平衡,使老年人反應減退或削弱認知能力,增加摔倒的危險性。大量或多種藥物混雜作用可增加摔倒的危險性。
社會心理因素
獨居、獨處是摔倒的社會心理因素。害怕摔倒的心理可限制老年人的活動,降低活動能力并導致功能缺陷,摔倒的危險性反而升高;沮喪和焦慮心理可削減老年人對自己、環境和其他人的注意力,不易發現危險情況,從而增加摔倒的機會。
環境因素
據統計,65歲以上的老年人發生摔倒大約一半與環境有關,約70%以上的摔倒發生在家中,10%左右發生在樓梯上。最常見的環境因素包括被物品絆倒、地板滑倒,攜帶較重物品及光亮照明差,在冰雪等光滑路面行走,浴池內摔倒,穿拖鞋或不適的鞋、褲(如鞋帶過長,褲腳過長)。另外,家具質量、擺設、地板及墻面裝潢、臺階過高過低、座椅過軟等,都會通過干擾視覺或增加使用困難而促使老年人摔倒。
小心
千萬別摔倒!
預防摔倒的方法
勤于用腦,鍛煉身體
老年人應該加強大腦訓練,多參加社會活動,勤讀書,看報,學習新的技能,經常用腦就能保持一定的反應度和靈敏度。老年人由于視力退化或白內障等眼部疾患,同時反應力不及年輕人,天黑后出門,由于視物不清,遇到障礙物時就容易被絆倒。老年人盡量少在天黑以后出門,如果一定要出門,也要注意行路安全,防止被小溝、臺階、障礙物等絆倒,最好隨身帶手杖和電筒。
老年人要加強肌肉功能訓練,因為肌肉無力就容易摔倒。有研究證實,經過太極拳訓練后,腦部和肢體的協調能力和平衡能力明顯增強。女性可參加交誼舞等活動。每個老年人的身體素質不同,選擇一個適合自己的健身方式并堅持不懈,會從中大大受益。
健康身體,良好心情
正確認識自己的健康狀況,積極合理治療慢性疾病,對于預防摔倒也很重要。老年人大多使用多種藥物來治療不同疾病,很多藥物之間會有相互作用。所以,老年人應該學會管理藥物的方法,即減少服用藥物的總量,咨詢專科醫生以評估每種藥的利弊,在醫生指導下安全合理用藥。
獨居、獨處的老年人可以適量地增加社交活動,子女的關心和關懷也顯得非常重要。良好的心情對健康的積極作用是任何藥物都無法代替的,老年朋友更要保持樂觀的心態,每天都給自己一個好心情。
光線充足,地面平坦
室內光線應均勻柔和,避免閃爍。室內的家具尤其是床、桌、椅的高度和擺放位置應當合理,調整家中容易對行走造成障礙的家具位置,保持地面平坦和無障礙物,在衛生間安裝把手。走樓梯或走廊時盡量扶把手。老年人應避免穿高跟鞋、硬底鞋和鞋底較滑的鞋,應穿支持性能好的有防滑功能的鞋,這樣可以提高身體的穩定性。例如由防滑材料制作的薄、平、寬斜紋底的鞋可以增加與地面的摩擦力,高鞋幫也具有較高的支持性能。在衣著方面,穿保護臂部的服裝,可以減少跌倒時骨骼承受的力量。另外,建議獨居老人在家中安裝患者報警器,這樣當發生摔倒等意外情況時可以得到及時的救治,以減少因摔倒傷害引起的并發癥。
量力而行,從容不迫
對僅能勉強站立和行走的患者要特別注意保護,切忌在無人相扶的情況下獨立勉強站立行走。患者在移動位置或更換動作時不要太急,應緩慢進行。在患者行走時,旁人不要突然呼喚而分散其注意力,也不要在患者面前或身邊急轉相擦。
老年人在大便后起身,上下床、低頭彎腰拾物時,動作一定要慢、穩,以免發生意外跌傷。對一些行動不便的老年人,建議夜間在床邊放置小便器就近小便,減少因多次到衛生間小便而發生摔倒。夜間或清晨起床要注意:醒來后睜眼,先在床上躺1分鐘,然后慢慢坐起,坐1分鐘后,兩條腿下垂在床沿,這樣可防止腦缺血引起摔倒。注意做好日常的保護,行動時盡可能從容,避免做事匆匆。
曾經發生過摔倒的老年朋友更要注意,主動預防,避免再次摔倒。
摔倒了
也別著急!
老人摔倒怎么辦?
看到老人摔倒,扶還是不扶,許多人將其當做道德話題。其實扶不扶,怎么扶,這也是一個重要的醫療課題。
那么,老人摔倒后應如何處置呢?要分幾種情況。
如果老人意識不清醒,則須考慮是否傷及腦部,必須馬上送醫,送醫途中必須注意以下幾點:
A 注意呼吸道通暢,如果有假牙必須拿掉,如果嘔吐必須以手帕清除口腔。
B 臉部朝側面以防痰液嗆入氣管。
C 先簡單檢查四肢,如果發現肢干部變得彎曲柔軟既有可能是骨折,應以木板固定, 以防二度傷害,導致肌肉內出血。
D 運送途中應沉著,不要慌張,以防意外。
E 如果有流血的地方,可以清潔布料或紙直接壓迫傷口,以防出血。
如果發現老人腰部疼痛劇烈,即有腰椎骨折的可能,應讓病人平躺,勿扭動腰部,再予送醫。
摘自百拇醫藥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