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中國官員處于高危狀態,官員形象的形勢更加嚴峻,社會負面影響增多。”本文為你整理了香港教育學院社會科學系博士生劉九龍以43個省部級落馬官員案例為資料,發表的論文《中國內地落馬官員帶“病”提拔現象研究》,以及中國人民大學危機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唐鈞主持的《官員形象危機2012報告》的部分內容。
廳級、副省級官員易腐敗
“初次發生腐敗行為”的級別,正廳級官員近50%(21人),副廳級官員為12人。而從最終級別來看,后來官至副省級的比率為75%(31人)。
不雅事件成貪官標簽
2012年,經網絡曝光影響較大的官員不雅事件達10多起。被查處的貪官中,95%都有情婦。腐敗的領導干部中60%以上與“包二奶”有關。
帶“病”提拔為常態
腐敗的省部級官員有一個“突出共性”:帶“病”提拔——他們在發生第一次腐敗行為后均有級別晉升。在2002年至2011年落馬的省部級官員中,帶“病”提拔的比率為84%。
官員大量外逃
2012年中秋和十一期間出境的公職人員中,有714人確定為外逃。
201 年大陸非法資金外流達6000億美元,相當于2011年全國GDP總量的7.9%。2012年估計突破10000億美元。
平均經濟腐敗時間為10年左右
“發生初次腐敗行為”的平均年齡為47.48歲;
“發生最后一次腐敗行為”的平均年齡為57.02歲;被發現時的平均年齡為58.02:歲;其平均經濟腐敗時間為10年左右。
“清廉指數”
根據國際非政府組織“透明國際”的數據,如果清廉以10分為滿分,在2012年176個國家和地區的“清廉指數”(CorruptionPerceptionslndex,CPI)排名中,此外,中國上世紀90年代曾經在41個國家排名中一度排名40,最近十年的低谷在2005年,分值為3.2分,在158個國家中排名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