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大學:車票補助圓回家夢
為了讓學生們都能回家與親人過年,黑龍江大學近日給全校6000余名貧困生發放了愛心車票專款補助,省內每名同學補助200元,省外每名同學補助300元。“我的老家在陜西,我還有一個正在上學的妹妹,家庭經濟負擔很重,這筆補助讓我回家過年的愿望變成了現實。”教育科學研究院的學生王翔坤說。
寧波大學:公交專線方便學子
由于校區離火車東站較遠,為方便學生回家,寧波大學與團市委、市公交總公司合作開通了直達的“大學生寒假公交專線”。該專線每天有5班車,每班間隔1.5小時。此外,公交公司還增加了前往汽車南站和寧波客運中心的各路公交班次。更貼心的是,寧波大學青年志愿者協會還在發車點為乘客提供驅寒姜湯。
浙江大學:拼車網站節省車費
拼車是近幾年流行起來的回家方式,1月中旬,以方便浙江大學在校生的拼車網站“龜途網”正式運行,網站由浙大碩士研究生小袁和他的同學們自投5萬元建立。為確保安全,用戶在網站注冊都需實名認證;價格方面,每位拼車者最多只需支付動車二等座票價的一半。小袁希望網站能夠解決學生“回家難”的問題。
成都大學:征集騎友結伴回家
“不想排隊買票擠車?加入我們吧,過年騎車回內江。”寒假將至,成都大學的大一新生鐘旭在網上征集騎友結伴回家。在路線和時間安排上,他打算從成都龍興大道進入成簡快速路,然后沿381國道騎行,準備用2天完成近230公里的路程。目前已有5名學生加入,他表示,“騎車回家不僅省錢,還能欣賞沿途風景。”
大連海事大學:十八大宣講團進基層
近日,大連海事大學70多名本科生組成了18支“十八大宣講隊”,他們將利用寒假時間深入到各自家鄉的農村或社區進行十八大精神的宣講。據了解,宣講內容主要是解析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有利于促進家鄉經濟發展、生態改善、保障體系的政策方針等。同時,團員們還將對所在社區需要解決的問題進行實地調查。
西北政法大學:到省政府部門見習去
經過層層選拔,西北政法大學法學專業的杜嘉雯獲得了到陜西省環保廳見習的機會。和她一樣幸運的,還有來自陜西省22所高校的57名大學生。寒假期間,他們將在陜西省政府13個部門參與機關事務、開展調查研究等工作,為期半個月。“對于環保的規章制度,我還是比較熟悉的,希望能夠學有所用。”杜嘉雯說。
山東聊城大學:文藝下鄉迎新春
為與當地村民共度新春,山東聊城大學音樂學院的大學生們近期發起了“送文藝下鄉迎新年”活動。學生們將用所學專長為民眾表演,并向他們贈送春聯和物資。另外,該校化學化工學院的16名文藝愛好者也成立了民俗文藝表演隊,他們自籌資金購買舞獅、舞龍等表演道具,準備在春節期間到敬老院開展義演活動。
四川師范大學:網絡創業售春聯
臨近春節,一些大學生瞄準傳統節日的商機嘗試創業。四川師范大學的大三學生龔虹就在網絡上銷售起極富節日氛圍的春聯。開業半個多月,網店已售出近300幅對聯。“我們幾個都喜歡寫書法,趁著春節就嘗試自己寫對聯掛在網上銷售。比起找兼職,我們這種方式既滿足了自身愛好,也鍛煉了溝通能力。”龔虹表示。
網絡當鋪解決燃眉之急
向銀行貸款不方便?不如試試向網絡當鋪求助。美國Pawngo.com網站自2011年6月成立以來,已放貸300萬美元,平均貸款額為2000美元。客戶無需在當鋪柜臺前討價還價,只需在線描述他們想典當的物品并附上圖片,然后把物品寄到當鋪。一旦物品收訖并驗證,貸款額就會被存入客戶的銀行賬戶中。
《今日美國》
除臭糖讓你秒變“香妃”
想擺脫身上異味,一秒鐘變“香妃”?不妨試試“Deo除臭糖”。糖果制造商ALpi的發言人聲稱,該款糖果包含了一種類似香葉醇的香氛油(在人體里不易被分解),人們吃下糖果后,香氣就會從內到外散發并持續幾小時。英國卡迪夫大學氣味學家蒂姆·雅各布分析說,“這種類似香草的味道能讓人覺得更加放松。”
《每日郵報》
蓋房請用塑料瓶
全球每8秒鐘就會產生12500個廢棄塑料瓶,如何能有效利用它們?位于中美洲的非盈利組織Pura Vida提出一個創意方案——把瓶子用于建房。他們把已填充的瓶子當磚塊一樣放置在網狀模具里,然后再用水泥填補空隙和外圍。有居民表示,蓋單層“瓶子房”的費用比當地的房屋造價要便宜,建成的房子也一樣牢固。
Bottledream.com
用返利刺激閱讀
閱讀是自發行為,但很多人往往“只買不看”。如何刺激大眾多看書?《連線》雜志創始人凱文·凱利提出“花錢請讀者看書”的商業模式:書商可以根據電子閱讀器上的軟件追蹤讀者的閱讀情況,如多久翻一頁、多久做個摘錄等,若讀者的閱讀量達到預設程度,書商就會向消費者返還一定金額。看書能賺錢,何樂而不為。
kk.org
免費教材減輕大學生負擔
在美國,昂貴的教材讓許多大學生都望而卻步。幸運的是,一家位于波士頓的創業公司Boundless Learning正嘗試為他們提供免費教材。責編會從維基百科、政府網站、開源學術庫等地方搜索公開的內容,然后將之轉變成免費的電子教科書。分析人士認為,這很可能會打破傳統教科書產業的壟斷。
36氪
醫療APP未必靠譜
監測血糖,預測受孕期,進行心情評估……時下,各種醫療APP受到人們熱捧。然而,新英格蘭調查報告中心提供的新近調查表明,在1 500個醫療APP中,幾乎有50%是靠手機發出聲音進行治療,而有的則選擇手機照明或震動來治病,調查聲稱,醫療APP質量參差不齊,上述方法沒有一種能達到治療目的。
《衛報》
環境惡化催生生態焦慮
為熱帶雨林的萎縮憂心忡忡,因擔心食品安全而徹夜難眠……隨著環境惡化,越來越多人患上了“生態焦慮”,呈現出常見的焦慮癥狀,包括易怒、失眠、難以解釋的虛弱和真實的生理痛。生態心理學家科恩邁·J·克爾指出,人們焦慮的根源在于自身健康與地球健康之間的脫節,因此需要通過與自然的重新連接來緩解。
科學松鼠會
年末謹防“職場感冒”
歲末年終,公司里的人事調整、業績結算等工作密集而至,這讓許多員工都患上“職場感冒”——因過度緊張而出現焦慮、工作能力下降等癥狀。心理專家提醒,面對年底的“工作大轟炸”,職場人士可以嘗試把工作內容按重要性來分類,找一些對自己有挑戰性的任務去承擔,同時要學會適當轉移注意力,抽時間放松身心。
21英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