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海燕, 張今朝, 謝林明
(嘉興學院 a.實驗室與設備管理處;b.機電工程學院,浙江嘉興 314001)
績效一詞最早起源于英國行政部門的考核制度,后來延伸到人力資源、企業、市場和高校各行業??冃П旧淼囊饬x則為“利潤”。對于高校和個人來說,績效是指工作業績、效果或創新能力等,反映實驗室活動所產生的成績和成效[1-3]。
績效評價體系在高校的實驗室管理中,已經不是一個新概念。國內高校在實驗室管理領域形成了諸多先進的方法與模式,并取得了積極的成效[4-7]。特別是一些新建本科院校,大部分都具有濃厚的地方特色,在致力于教學的同時,學校堅持產學研相結合,積極參與地方區域創新體系的建設,發揮科學研究和服務社會的辦學功能[8-10]。
隨著學科建設細化與深入,近年來,很多跨學科專業應運而生[11-13]。國內高校不斷涌現各具特色的跨學科專業,例如西南交通大學、華中科技大學、華北電力大學和重慶大學等將電氣、信息、控制和檢測專業結合起來,形成強電、弱電、信息傳輸與處理技術相結合的跨學科專業。主要研究方向涉及信息傳感與測量技術、智能信息處理、信息傳輸網技術、電氣測量與控制、智能儀器和電磁測量與儀器、大電流測量、電子式互感器、電能質量和分析理論、電力電子裝置與控制技術、傳感技術與智能儀器、嵌入式系統應用、自動檢測與控制技術等。
同時,相應的跨學科實驗室也逐漸建設起來,與傳統的專業實驗室不同,跨學科實驗室從硬件到軟件平臺體系,變得更為復雜,管理制度和模式涉及到更多部門和更多專業。如何進行有效管理和考核需要新的思路和方法。
本文以嘉興學院跨學科實驗室管理為例,分析績效管理考核存在的問題,提出一些新的思路與切入點。
學校按照一定的預算和認證進行招標,構建一定規模的實驗室平臺,配置相應的管理人員,健全相關的評價體系。學校是作為非盈利部門,如何最大限度地發揮實驗室作用,確實需要一套有別于工廠企業的績效考核制度[14]。在實驗室建設過程中所出現的各種問題,國內新建本科院校有很多共同的地方。
學校根據“立足嘉興,面向浙江,聯系行業,服務全國”的辦學方針,根據自身特色組建若干跨學科專業,如環境生物技術、電氣系統控制與信息技術等,跨學科專業需要跨學科實驗室,考核方式在傳統的模式下需要進一步探索。
(1)邊建邊管是績效考核的基礎。實驗室管理是在實驗室建設的基礎上形成的,學校在有限的時間內,根據財政經費預算對實驗室建設進行調研、論證、統籌規劃。建設工作的好壞直接影響管理成效,邊建設邊管理是相輔相承的兩手抓方式,由此管理體制及考核細則逐漸形成并得以完善。
(2)傳統臺帳式。實驗室績效考核作為實驗室管理的一項重要任務,傳統的評價體系主要包括定性和定量兩個衡量方法。定性主要是通過一些規章制定和細則,在實驗室運行形式、操作標準規范、人員調配等原則性問題上作一些統一的規定;定量主要統過一些臺賬、表格形式反映實驗進行過程中實驗設備運行進度、連續時間、相關結果、考勤記錄、操作人數等,經過統計匯總和制定的要求相比較,給出一定的評價等級,如 A、B、C、D、E 等。
我們對實驗室使用狀況進行最新的調研,考核主要分為三個模塊進行,分別是資產利用率、實驗室綜合管理和實驗室教學管理。而每個模塊又細化若干不同的項目,如表1所示,考核指標以分值進行計算,每個項目的分值按其所占比重大小來分配。
例如,按表1分類項目及分值計算2009~2010學年實驗中心的運行狀況,可以得到表2及圖1的分布情況,很直觀地看出各實驗室1年運行中的效益體現。在以后的實驗室教學和管理中,則可以參照這些數據進行整改和完善。

表1 嘉興學院實驗室績效考核指標

表2 2009~2010學年實驗中心效益得分情況

圖1 校實驗中心各項指標直方圖
(1)數據反應的效益不是效益的全部。根據學校的實驗室規章制度,在年終評審時,每個實驗室上交的都是諸如前述的臺賬數據。當然,這些數據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實驗室的整體運行情況,起碼能反映一定的教學秩序。如綜合表1、表2、圖1可以看出,各實驗中心實驗教學管理和實驗室綜合管理水平比較理想,但相比之下,資產利用率太低,在查看更詳實的數據中還會發現,一些大型的儀器設備出現長期的閑置狀態等等。學生的創新能力和使用設備能力無法在這些數據中得以體現,有的盡管有一些實驗報告的結果,但只拘泥于形式。
(2)績效中的定量與定性。實驗室績效考核時,實驗室的效益需要對投入與產出相比較,投資后的產出主要表現為顯性收益和隱性收益[15]。顯形收益可以直接以經濟收入作為衡量指標,而所謂的隱性收益主要反映學生動手與創新能力和水平,而不能僅以經濟指標或書面成績的給定作為主要衡量依據,如何建立一個全面的評價體系,是急需解決的一個問題。
新建本科院校大部分帶有濃厚的區域性特點。幾乎每所高校都在尋找與地方科研機構、科技企業和行業協會(學會)合作的機會,以提升在區域創新體系中的地位,而且區域性人才市場對高校人才質量要求也在不斷提升??鐚W科專業人才作為市場緊缺人才使得高校出現了新興的跨學科專業,而作為培養人才的重要載體——實驗室平臺,也開創一條產學研緊密結合的實驗室新體系,對于大幅度提升實驗室產學研一體化水平,無疑對加大學科實驗室,尤其是特色學科實驗室的建設力度,并不斷創新實驗室運行機制,提高實驗室運行效益,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
跨學科實驗室與傳統的實驗室在建設和管理上有很大的不同。學科平臺建設高于教學實驗室,要求設備可以進行工程應用和科學研究,不同專業的設備儀器組合在一起,可以構建成一個完整的系統。例如多電機實驗平臺,設備包括電動機和逆變器組MMV、PLC硬件及軟件系統、通訊部分MPI、顯示及相關軟件WINCC等,包容了電氣、信息、控制、計算機網絡等不同學科專業的設備。
資源共享是跨學科實驗室的一個主要特色,其在日常管理上分為臺賬管理及技術管理。臺賬管理指的是設備的型號、實際數量和賬面上要必須吻合;技術管理相對臺賬管理來說,對實驗室管理人員的技術要求比較高。①臺賬管理保證設備能正常運行,并在運行出現問題時能及時發現問題,上報實驗中心;盡快使設備維修完畢投入運行。②落實到指定的管理人員,并且盡量保證人員的責任固定下來,給予一定的激勵政策,以便最大限度的發揮實驗室的綜合效益。
以人為本,一直是實驗室建設及管理的主要導向,而且很多學校在制度上也體現了。但在實驗室管理中,做到以人為本,特別是在高校大眾化教育模式下,充分調動實驗室全部資源,發揮實驗室師資的教育水平,激發大學生的創新能力至關重要。實驗室日常教學使用時,學生動手能力的提高,是不能用簡單的臺賬形式就可以體現的??记谥贫取嶒炁?、設備利用等只是一種形式。如何做好實驗室管理人員、指導教師和學生的互動參與,充分了解學生實驗興趣,掌握學生的動手能力則是實驗室效益的另一種體現,也只有這一點最能體現以人為本??冃Э己酸槍@樣的特點,其考核方式應該結合學生現場操作記錄情況,使用設備熟練程度,實驗結果所達到的精度指標等作一個整體的描述,并給予一定的等級評分(如A、B、C、D、E)
保證跨學科實驗室建設與管理可持續健康發展是績效評價的重要目標。優秀管理梯隊是實驗室保持最優運行狀態的根本。優質的實驗室資源需要優秀實驗室人員來管理,學生創新能力和最新的科研成果,也需要優秀實驗室師資力量來完成??鐚W科實驗平臺,硬件上具有跨學科的特點,如電力系統綜合實驗室是涉及供電、輸電、繼電保護、數據傳輸、信號發射、溫度監測等強電、弱電集于一身的綜合平臺,管理人員對于平臺需要有一個全面的了解,具有基本實驗操作技能和正常的維護與檢查。所以,提高實驗室管理人員的整體素質,優化管理梯隊結構將是一個長期的過程。
為適應人才培養的需要,跨學科實驗室的建設與管理要沿著一個可持續的方向邁進,少走彎路,健康發展。學科實驗室主要為教師科研做支撐,但不能脫離教學,應該為教學做鋪墊。一些專業課程綜合設計或畢業設計,讓學生以參與教師課題、項目的形式,走入跨學科實驗室。在實驗室管理中,應該把學生的項目、畢業設計內容(涉及到實驗)納入到學科實驗平臺績效考核。開展專業性較強的實驗教學時,跨學科實驗平臺可以模塊化利用,即化整為零,而綜合性程度較高時,則化零為整。這樣,跨學科實驗室的利用率將會大幅度提度,有力地促進了實驗室建設的可持續發展。
實驗室管理是一個長期的動態的系統工程??鐚W科實驗室建設與管理,更是帶有新的特點,無論建設還是管理,都有著單一專業實驗室績效管理模式所不能全部體現的問題。需要在學科建設和實驗室管理中,不斷地總結經驗,從總體規劃、制度建設、考核內容等全方位進行研究,在實驗室建設與管理中優化績效評價體系,體現以人為本。
(References):
[1] 趙鳳霞.績效考核與績效評估:內涵、價值及銜接轉化[J].北京行政學院學報,2011(2):47-51.
[2] 劉慧群.高??蒲袌F隊績效考核機制研究[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0,27(12):138-142.
[3] 張偉強.績效考核指標的有效設定及實施策略[J].科學管理研究,2009,27(5):62-66.
[4] 蘇湘昱,莫 燕.高校重點實驗室績效評價與政府資助政策研究[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1,30(1):146-149.
[5] 李岱素.廣東省重點實驗室績效評價指標體系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7(11):63-66.
[6] 王建華,聞 燕.DEA方法在績效評價中的應用與擴展——以上海中外聯合實驗室績效評價為例[J].科技管理研究,2007(8):101-105.
[7] 徐洪民.加強資產信息管理,提高資源配置科學決策能力[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7,26(1):109-113.
[8] 姜正國,盛正發.以產學研合作促進新建本科院校學科建設[J].吉首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32(1):141-144.
[9] 王 超.以學科建設為龍頭培育學校比較優勢[J].中國高等教育,2011(1):25-27.
[10] 史作安,李憲利,徐柳明.發揮學科建設優勢提高本科教學質量[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0,29(1):86-86.
[11] 陳何芳.論我國大學跨學科研究的三重障礙及其突破[J].復旦教育論壇,2011,9(1):67-71.
[12] 王建華.跨學科性與大學轉型[J].教育發展研究,2011(1):62-68.
[13] 水 超,孫智信,跨學科研究組織管理與運行機制的探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0(9):22-24.
[14] 鄭凌鶯,胡守忠.地方工科類(應用型)高??冃гu價體系初探[J].科技管理研究,2010(12):91-93.
[15] 朱海燕 ,陳鵬翔,李 成.新建本科院校實驗室建設拓展及管理新思路[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2(3):196-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