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路, 鄒麗芬
隨著抗生素的廣泛應用,兒童抗生素相關性腹瀉的發生率明顯上升[1]。很多患兒在治療原發病的同時,出現嚴重的抗生素相關性腹瀉,引起廣大醫藥工作者的重視,但目前仍無很好的解決方法。2010-09/2012-09本院應用雙歧桿菌活菌制劑治療兒童抗生素相關性腹瀉55例,取得滿意療效,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所有患兒均來自2010-09/2012-09大連市第五人民醫院兒科,共計109例,原發病為支氣管炎44例,肺炎39例,支原體肺炎16例,上呼吸道感染及化膿性扁桃體炎10例,且治療前及治療后72h內均無腹瀉發生。經抗生素治療3~5d后發生腹瀉,呈水樣便,每日3次以上。按隨機數字表法將患兒分為對照組54例和觀察組55例,對照組中男25例,女29例;年齡6個月至3歲37例,~6歲17例。觀察組中男28例,女27例;年齡6個月至3歲39例,~6歲16例。兩組患兒在年齡、性別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符合《中國腹瀉病診斷治療方案》中關于相關性腹瀉的診斷標準[2]。
1.3 納入標準 (1)治療原發病前無腹瀉,應用抗生素3~5d后出現腹瀉;(2)每日排便次數在3次以上,呈水樣便;(3)糞培養均未發現致病菌生長;(4)年齡6個月至6歲;(5)家長知情同意。
1.4 排除標準 (1)病毒性腸炎;(2)細菌性痢疾;(3)由于飲食不當引起的腹瀉。
1.5 治療方法 兩組患兒均在治療原發病的同時給予補充營養液及電解質治療,對照組給予抗生素治療及口服蒙脫石散(揚子江藥業集團有限公司,批號:11101411)及清淡飲食。觀察組在此基礎上給予雙歧桿菌四聯活菌片(杭州龍達新科生物制藥有限公司,批號:201212601)治療。蒙脫石及雙歧桿菌四聯活菌片均按患兒體質量給予相應劑量,療程3~5d。
1.6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兒療效、止瀉時間及副反應發生情況。
1.7 療效判定標準 (1)顯效:治療7d后,患兒大便性狀、次數恢復正常,發熱等全身癥狀消失;(2)有效:治療7d后,患兒大便性狀、次數明顯改善,每日大便次數≤3次,全身癥狀明顯好轉;(3)無效:治療7d后,患兒大便性狀、次數及全身癥狀均無明顯好轉,甚至惡化[3]。
1.8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0.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兒治療效果比較 見表1。

注:與對照組比較,aχ2=5.54,P<0.05。
表1結果顯示,觀察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治療后兩組患兒腹瀉持續時間比較 觀察組平均止瀉時間(2.5±0.8)d,對照組(5.8±0.9)d,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8.05,P<0.05)。
2.3 副反應 兩組患兒均完成全部治療,無明顯藥物不良反應發生。
據文獻報道,20世紀70年代中國兒童抗生素使用率為30%~40%,80年代為70%~80%,90年代為75%~90%,而幾乎所有的抗生素都可能誘發抗生素相關性腹瀉[1]??股厥褂脮r間越長,兒童腹瀉的發生率越高。兒童屬于用藥的特殊群體,由于小兒機體尚未發育成熟,各種器官功能不完善,血腦屏障、中樞神經系統、皮膚黏膜屏障、腎排泄等功能均較差,對藥物耐受性較差、敏感性較強,極易發生藥物危害[4]。長時間應用抗生素后,破壞了腸道的正常菌群,引起菌群失調,發生腹瀉。且年齡越小,腹瀉發生率越大。本研究109例患兒中,有76例為6個月至3歲小兒,占總人數69%,也說明這一點。
雙歧桿菌能維持腸道微生態平衡,增強腸道黏膜生物屏障功能,而發揮以菌制菌的卓越療效[5]。據文獻報道,雙歧桿菌可使體內超氧化物歧化酶升高,清除腸道內的氧自由基,使血清過氧化脂質減少,對腸道黏膜起到保護作用,有利于維持腸道黏膜的吸收與分泌功能而達到止瀉目的[6]。本研究結果顯示,應用雙歧桿菌四聯活菌片治療兒童抗生素相關性腹瀉,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說明雙歧桿菌四聯活菌片能快速恢復由抗生素治療破壞的腸道內正常菌群,調整菌群失調。且觀察組平均止瀉時間,明顯優于對照組。兩組患兒治療結束后,均無副反應發生。應用雙歧桿菌活菌制劑治療兒童抗生素相關性腹瀉療程短、止瀉快,極大地滿足了患兒及家長的要求,縮短患兒治療及住院時間,為家庭節省了醫療支出。
[1] 李禮.雙歧桿菌三聯活菌散治療兒童抗生素相關性腹瀉45例臨床觀察[J].上海醫藥,2011,32(7):338-339.
[2]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中國腹瀉病診斷治療方案(1993年)[J].臨床兒科雜志,1994,12(3):148.
[3] 左曉峰.蒙脫石散、雙歧三聯活菌散、丙種球蛋白三聯治療小兒遷延性慢性腹瀉[J].兒科藥學雜志,2012,18(12):21-23.
[4] 江君微.756份藥品說明書中兒童用藥的調查分析[J].中國藥業,2012,21(22):6-7.
[5] 蔣寒青,康白.小兒腹瀉病的微生態療法[J].中國實用兒科雜志,1993,8(4):198-200.
[6] 熊超群,黃志華.整腸生治療抗生素相關性腹瀉療效觀察[J].兒科藥學雜志,2002,8(1):51-52.